APP下载

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对比

2015-10-25侯本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0期
关键词:显微外科病死率栓塞

侯本明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0)

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对比

侯本明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0)

目的 对显微外科手术以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阐述,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前来我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对照组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概率为92.3%,病死率为1.5%,无效率为6.2%;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概率为89.3%,病死率为3.0%,无效率为7.7% 。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但费用花费较高。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介入栓塞术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但是介入栓塞术的住院时间比较短,花费相对较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何种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疾病[1]。该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较大,多数情况会采用手术治疗。目前的医疗技术发展迅速,治疗颅内动脉瘤主要有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两种方式,不同的手术方式具有不同的要求和效果。相对而言,显微外科手术比较保守一些,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技术比较先进,二者取得的手术效果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本研究主要对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展开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前来我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情况如下:男性患者为78例,女性患者为52例;患者年龄在20~70岁,平均年龄为(34.2±10.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等因素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对照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保证手术的有效性,130例患者均经过动脉造影检查,以此来确定患者出血的部位以及出血性质[2]。另一方面,考虑到患者的实际病情,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家庭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全麻手术。

1.3评价标准。治愈: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出现明显的缓解,在术后造影检查时,并未检出出血状况,能够回家休养;无效: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手术后,身体情况并无改变,依然需要继续服药,并且入院治疗,需进一步深入检查;死亡: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死亡或者是在手术结束后死亡。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主要是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来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方面应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通过χ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具体结果见表1、2。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概率为92.3%,病死率为1.5%,无效率为6.2%;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概率为89.3%,病死率为3.0%,无效率为7.7%。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但费用花费较高。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介入栓塞术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但是介入栓塞术的住院时间比较短,花费相对较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何种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3 讨 论

3.1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动脉分叉处,多数患者为先天性动脉瘤[3]。颅内动脉瘤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大,病死率较高。从医学的角度来分析,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比较突出。首先,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患者会立刻感觉到剧烈头痛,甚至可以与三叉神经痛相比较。此时,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部分患者由于发病突然,可能会当场死亡。其次,该病患者会出现频繁的呕吐症状,体温也会出现持续性的升高,对患者采取急救措施时,尽量保证患者的意识清醒,同时尽快安排手术。第三,颅内动脉瘤对大脑的影响非常大,动脉瘤所处的位置非常特殊,不同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的并发症,例如偏瘫、运动性感觉事物、失明等等,都是临床上出现概率较大的并发症。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多数都是通过脑血管造影来确诊的,在手术过程中,所有的血管和神经线交集,给手术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另一方面,该种类型的肿瘤非常脆弱,极易引起破裂,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部分患者甚至是在手术过程中,直接死亡。

表1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病死率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对比()

组别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观察组 17.8±4.6 15452.8±1806.5对照组 11.2±2.5 57612.3±3522.6

3.2显微外科手术:由于颅内动脉瘤自身的特殊性较强,采取的手术治疗方法,必须考虑到患者的身体是否能够承受住手术带来的危害,手术是否会触动某些敏感部分。显微外科手术的特点在于,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患者的各种组织都会被放大,医师不仅可以看清楚肉眼看不清的细小组织,还能在立体感较强的环境下手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时,可以更加清楚的确定肿瘤位置,在解剖、切开、缝合等操作中,均能得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成效。但是,对患者采取纤维外科手术治疗,必须是具有较多经验的临床医师去操作,否则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由于该项技术是将细小组织放大操作,经验较少的临床医师,遇到的状况较少,顾及不周,很有可能导致患者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

3.3血管介入栓塞术:相对于显微外科手术而言,血管介入栓塞术所采用的设备和技术有所不同,利用该项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时,术前栓塞可使瘤体缩小,使一部分不能一期手术切除的大肿瘤可二期切除;栓塞后肿瘤的血供减少,使手术中出血减少,手术野清楚,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肿瘤切除率。有些肿瘤可以通过栓塞得以根治[4]。由此可见,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时,能够得到如下疗效:首先,及时控制住患者的病情,避免在手术之前,患者因某些影响因素,导致肿瘤进一步恶化;其次,应用血管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存在一定概率完全康复,不会再受到疾病的困扰;第三,该种类型的手术能够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多项医疗设备与医疗技术配合实现,力求将临床治疗效果扩大到最理想的地步,减少对患者的负面影响。但是,该项手术需要的花费比较多,在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时,必须考虑到患者的身体条件与家庭经济条件。

3.4两种手术的疗效对比:颅内动脉瘤作为一种非常严重的肿瘤疾病,不仅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给患者家属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在今后的治疗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将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种手术方案的优劣,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首先,显微外科手术的治愈率较高,从本研究得到的数据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概率为92.3%,病死率为1.5%,无效率为6.2%;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概率为89.3%,病死率为3.0%,无效率为7.7% 。虽然数据上的差异不明显,但在实际手术治疗中,万分之一的差异都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康复。因此,多数情况下建议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次,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时,患者的住院之间较短,即便是花费较高,仍然可以帮助患者尽早出院,回家休养,这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都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第三,显微外科手术的技术较强,需要临床经验较多的医师去操作,而且这种手术也存在一定的死亡概率,患者及患者家属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第四,无论是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还是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都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家庭条件、生活环境等因素。部分患者的年龄较大,因此需要长期的优质护理来保证手术结果得以持续,这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综上所述,显微外科手术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差异不大,在临床治疗时,需对客观影响因素和主观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才能得到最理想的疗效。

[1]郭金满,胡火军,王雄伟.显微外科夹闭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600-1601.

[2]廉英明.显微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1402-1403.

[3]简国庆.血管外显微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并发症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3):63-64.

[4]陆海,郑晶.开颅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对比[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5(3):7-9.

R739.41

B

1671-8194(2015)20-0195-02

猜你喜欢

显微外科病死率栓塞
基于BOPPPS 模型的教学模式在整形外科进修医师显微外科培训中的应用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肛门内镜显微外科手术用于直肠少见肿瘤治疗的临床价值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