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2015-10-25刘红蕾昌乐县中医院山东潍坊262400

关键词:药量胰岛素中药

刘红蕾(昌乐县中医院,山东 潍坊 2624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刘红蕾
(昌乐县中医院,山东 潍坊 262400)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为接受西医治疗的患者,观察组则为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分娩结局。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FPG(5.71±0.42)mmol/L、2 h-PBG值(7.95±0.47)mmol/L,低于对照组的(6.32±0.58)mmol/L、(8.57±0.54)mmol/L,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为17.07%,低于对照组的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的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中西医结合;妊娠合并糖尿病;分娩结局

糖尿病是妊娠期妇女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该病会不仅会增加产妇分娩的危险,也会造成胎儿流产、窘迫、死胎等较为严重的不良结局的出现[1]。因此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分娩过程中的风险,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纳入标准: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年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治疗依从差患者;存在其他严重妊娠期并发症患者。对照组年龄21~39岁,平均(26.74±4.65)岁;孕周33~39周,平均(37.62±1.32)周;初产妇25例、经产妇16例。观察组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7.67±4.47)岁;孕周34~39周,平均(37.81±1.25)周;初产妇23例、经产妇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胰岛素进行治疗:皮下注射给药,如为怀孕32~36周的患者,胰岛素给药量为0.9 U/(kg·d);如为37~40周的患者,给药量为1.0U/(kg·d),均在早、中、晚3餐前30 min给药,每次注射量分别为每日总剂量的50%、25%、25%。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西医胰岛素的治疗方式与对照组一致。中医采用中药加减汤进行治疗,如为肾阴亏虚型患者,则使用由甘草5 g,丹皮、黄柏各6 g,白术、白芍、山药及黄芩各10 g,生地黄与熟地黄各12 g 9味中药组成的汤药治疗;若为脾肾亏虚型患者则使用由艾草6 g,党参、狗脊各8 g,白术、补骨脂及杜仲各10 g,川续断及菟丝子各15 g8味中药组成的汤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型将上述中药放入200 mL进行煎服,早晚各服用1次,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逐渐减少胰岛素给药量。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接受饮食控制、运动治疗,治疗期均持续到患者分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的分娩结局,比较两组患者流产、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羊水过多等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糖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糖比较表(±s,mmol/L)

表1 血糖比较表(±s,mmol/L)

组别 n FPG 2h-PB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1 6.83±0.73 6.32±0.58  9.36±0.75 8.57±0.54观察组 41 6.67±0.81 5.71±0.42 9.19±0.63 7.95±0.47 t 0.42 2.04 0.44 2.21 P>0.05  <0.05  >0.05  <0.05

2.2 分娩结局

对照组患者流产2例、胎儿窘迫3例、胎膜早破2例、羊水过多4例、妊娠高血压4例,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为36.59%;观察组患者胎儿窘迫2例、胎膜早破1例、羊水过多2例、妊娠高血压2例,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为17.07%。两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P<0.05)。

3 讨 论

胰岛素是西医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常规药物。妊娠期妇女的糖代谢会出现复杂的变化,因此在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时候应给予不同孕周患者不同的给药量,避免患者血糖过高或者过低[3-4]。

中医观点认为妊娠合并糖尿病是由于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导致“五脏虚损”,因此临床治疗应以“补虚祛邪”、“固本安胎”为主要的治疗方向。中医遵循中医辨证治疗的理念给药,对于脾肾亏虚症患者以补益肝肾、生血安胎为主,因此通常给予患者党参、白术、续断及狗脊等多种药材组成的汤药。其中,白术、党参具有养血行气的功效,可帮助患者安胎,改善分娩结局;续断、杜仲及狗脊等则具有补益肝肾等功效,调节患者的五脏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肾阴亏虚型患者则使用由甘草、黄柏、白术、白芍、黄芩、生地黄、熟地黄等中药组成。在上述中药中,黄芩、熟地黄、山药、黄芪具有益气活血、滋阴补血的疗效;而甘草、丹皮、黄柏、赤芍、生地黄等则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有效缓解患者的阴虚所致的发热症状[5]。中药药性温和,不会给患者及胎儿带来不良影响,安全性较高。中西医结合有利于将西医的疗效性、中医的安全性二者优势取长补短,提高产妇、新生儿的预后情况。此外,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可将胰岛素原本的给药量适当减少,从而避免大量西药用量给患者及胎儿带来的不良反应,降低分娩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FPG(5.71±0.42)mmol/L、2h-PBG值(7.95±0.47)mmol/L低于对照组的(6.32±0.58)mmol/L、(8.57±0.54)mmol/L,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17.07%低于对照组的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的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1]党 淼.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妊娠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方法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08)∶951-952.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08)∶561-569.

[3]石爱杰.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影响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5)∶365-366.

[4]王 莉.基础胰岛素在妊娠合并糖尿病中的应用与探索[J].药品评价,2015,12(21)∶26-29.

[5]于瑞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4)∶107-108.

本文编辑:王 琦

R714.25

B

ISSN.2095-6681.2015.035.173.02

猜你喜欢

药量胰岛素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两倍药量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中药零食”怎么吃
小型水池抗爆炸冲击极限药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