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探究

2015-10-25杨黎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山西太原030000

关键词:门静脉二聚体流速

杨黎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0)

肝硬化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探究

杨黎黎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0)

目的 探讨肝硬化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30例,其中观察组为无血栓患者,观察组为肝硬化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患者,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在血常规指标中,观察组的白蛋白、血小板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D-二聚体和门静脉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门静脉血液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二聚体、门静脉血液流速与门静脉宽度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门静脉血液流速与门静脉宽度是肝硬化非肿瘤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作为肝硬化并发症,门静脉血栓(PVT)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却相对显著,常见的有消化系统大出血、顽固性腹水等病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PVT是指在门静脉系统发生的深部血管阻塞性疾病,发生部位有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下静脉以及脾静脉等,其发病原因并不明确。本文就对肝硬化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展开探究,以为其临床预防和诊断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无克罗恩病;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符合以上选入标准。

1.2 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彩色多普勒检查两组患者的门静脉血液流速、门静脉宽度;再对两组患者行实验室分析,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凝血、生化、D-二聚体以及抗凝血酶原-Ⅲ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40例、女10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52.4±10.3)岁,在病因上,酒精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不明原因导致的肝硬化分别有4例、35例、1例、3例、7例。观察组男24例,女6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3.6±8.9)岁,在病因上,酒精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不明原因导致的肝硬化分别有2例、20例、0例、3例、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肝硬化,并无以下几种疾病:(1)未合并恶性肿瘤疾病,如常见的胃癌、肝癌、肺癌、胰腺癌等;(2)患者未患有能够致使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的其他疾病,比如门静脉畸形、布加综合症等疾病;(3)患者无聚集药物史,尤其排除长期服用抗凝药、避孕药、抗血小板等的患者;(4)患者未合并炎性疾病,无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且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单因素分析比较

从上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上来说,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差异以及病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两组患者的门静脉血流速度、门静脉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比较(±s)

组别 n  门静脉血流速度(cm/s)  门静脉宽度(mm)观察组 30 13.47±1.50 14.97±1.43对照组 50 15.11±1.55 12.85±1.56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比较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两组患者D-二聚体含量、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红细胞、白细胞、甘油三酯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比较(±s)

组别 n  白蛋白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D-二聚体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Ⅲ观察组 30 27.93±7.55 0.87±0.56 2.57±1.54 5.07±3.63 3.24±1.22 3.50±1.52 65.85±7.23 2.12±0.84 65.20±3.54对照组 50 28.14±8.64 0.86±0.62 2.80±1.57 4.10±1.24 3.36±1.25 3.61±1.57 69.33±6.52 3.24±0.93 66.66±3.2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比较

通过SPSS统计分析,可能影响PVT的危险因素有纤维蛋白、血小板含量、D-二聚体、门静脉血液流速与门静脉宽度等;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二聚体、门静脉血液流速与门静脉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OR值表示风险倍数,即D-二聚体、门静脉血液流速、门静脉宽度每增加一个单位,PVT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分别相应增加12.032、19.547、28.586倍。

表3 两组患者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比较

3 讨 论

PVT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在肝硬化患者群体约为6.6%[2],肝硬化PVT患者的的并发症主要有脾大、腹水以及食道静脉曲张等,严重者会出现反复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由于PVT并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临床数据显示约64.38%的患者无显著的临床症状[3],可见该病具有起病隐匿的特征,患者到院就诊原因多为发热、腹胀、腹痛以及腹水增多等等,往往在临床上被误诊为肠梗阻,影响肝硬化PVT患者的及早诊断与治疗。

PVT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恶性肿瘤、肝移植、脾切除以及门体分流术等都可能是PVT的发病诱因,PVT发病位置也不固定,门静脉的任何一段都容易形成血栓。PVT发病人群相对广泛,10%~15%常见于肝硬化伴肝细胞癌变患者,极少数发生在妊娠期,在当前临床上,缺乏良好的PVT检查方式与治疗手段。随着世界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像学技术在肝硬化PVT检查中作用日渐突出,极大的提高了该病的检出几率,然而目前临床研究中仍缺乏对该病病因的探究,致使难以实施早期的干预治疗,所以,研究PVT的危险因素,通过有效的监测手段来防治PVT,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在本组研究中,通过对比肝硬化PVT患者30例(观察组)和普通肝硬化患者5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观察组血常规的白蛋白、血小板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D-二聚体、和门静脉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门静脉血液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后,D-二聚体、门静脉血液流速与门静脉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OR值,风险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门静脉宽度、门静脉血液流速和D-二聚体。由此表明,D-二聚体、门静脉血液流速与门静脉宽度是肝硬化PVT的危险因素,门静脉宽度最为危险,每增加一个单位,PVT发生的可能性会增加28.586倍。

综上所述,D-二聚体、门静脉血液流速与门静脉宽度是肝硬化非肿瘤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所以,在临床上,对于肝硬化患者,应重点加强此三项指标的监测,及早诊断肝硬化PVT,提高肝硬化PVT的早期诊断率,为肝硬化PVT患者的生存期延长提供有力保障。

[1]李 玲.从Virchow三要素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危险因素[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3)∶325-328.

[2]王满才,田 斌,王根年,等.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4,20(12)∶855-861.

[3]吕少诚,顾万清.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防治研究进展[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5,21(1)∶59-63.

本文编辑:刘帅帅

R575.2

B

ISSN.2095-6681.2015.035.166.02

猜你喜欢

门静脉二聚体流速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巩固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系统并发症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爱虚张声势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