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5-10-25于风华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人民医院黑龙江富锦156300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磁共振

于风华(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人民医院,黑龙江 富锦 156300)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于风华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人民医院,黑龙江 富锦 156300)

目的 评价短暂性脑缺血采取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的价值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MRI检查,观察组实施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作期阳性检出率为98.33%、缓解期阳性检出率为95%,明显要比对照组的71.67%、70%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个星期病灶阳性检出率为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6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年脑卒中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取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有显著意义,值得采纳应用。

磁共振弥撒成像;短暂性脑缺血;应用价值

短暂性脑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主要是因为颈动脉或者椎-基底动脉系统出现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发生的局灶性脑缺血,进一步引发的突发性及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为了深入了解该类患者的发作情况,有必要采取科学有效的诊断方法。本次将12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目的是评价短暂性脑缺血采取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的价值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均经病史询问、临床症状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2]。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8.6±2.1)岁。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58.7±2.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MRI检查,将扫描层间距设置为1 mm,层厚设置为6 mm,共扫描层面16个。(2)观察组患者实施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选取由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Twinspeep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系统磁场强度为1.5 T。采取平面回波脉冲序列,将ROV设置为36 cm×22 cm,将TR/TE设置为10000/80,在坐标轴(X轴、Y轴、Z轴)分别设置1个弥散加权梯度场,将扫描矩阵设置为128×128,扫描时间设置为40 s。

1.3 判定标准

判定指标包括:发作期阳性检出率、缓解期阳性检出率;三个星期后病灶阳性检出率;一年后脑卒中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期、缓解期阳性检出率对比观察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发作期、缓解期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发作期、缓解期阳性检出率对比 [n(%)]

2.2 两组三个星期病灶阳性检出率及一年脑卒中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三个星期病灶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一年脑卒中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三个星期病灶阳性检出率及一年脑卒中发生率对比 [n(%)]

3 讨 论

短暂性脑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体。该类患者通常发病没有先兆反应,且通常不存在意识障碍,经过5~20 min,有反复发作的趋势,但是该类患者通常在1d内能够彻底恢复正常,不会有后遗症发生。此外,临床研究表明:为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需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措施。其中,临床诊断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3]。因此,便需要注重诊断方法的选择。

针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临床以往有采取常规MRI检查的病例,但是在患者发作期阳性检出率以及缓解期阳性检出率上均偏低,从而为进一步的治疗工作带来较大的困扰。而本次提到的磁共振弥散成像来说,则是一种全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该项技术能够将细胞外水分子的运动情况详细地检测出来,弥散系数下降能够让病灶部位的磁共振弥散成像信号增强,所以能够展现超高的早期与早期脑缺血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有学者经研究表明:针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取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可以在不对受检者体位进行改变的情况下,进行多个方位的扫描以及多个平面的扫描,与此同时还能够保证检查的准确性,进而使病灶漏诊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4]。本次采取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的观察组患者,在发作期阳性检出率为98.33%、缓解期阳性检出率为95.00%,明显要比采取常规MRI诊断的对照组的71.67%、70.00%高。与此同时,观察组三个星期病灶阳性检出率为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67%。此外,观察组一年脑卒中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取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有显著价值,技术成熟、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并进行多方位及多平面检查,且阳性检出率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应用。

[1]华妙强,吴立源,汤群峰.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应用价值[J].医学综述,2011,17(15)∶2393-2394.

[2]吴 婧,韩海伟.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应用价值研究[J].吉林医学,2015,36(14)∶3068.

[3]卢晓冬,杨 明,何业银,杨 维.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10)∶19-21.

[4]陶永君.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磁共振弥散成像的应用价值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7)∶130-131.

本文编辑:王 琦

R445.2

B

ISSN.2095-6681.2015.035.159.02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磁共振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