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超声的效果

2015-10-25杜静娟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吉林四平130700

关键词:心梗心房高龄

杜静娟(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吉林 四平 130700)

研究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超声的效果

杜静娟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吉林 四平 130700)

目的 探讨对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心脏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划分为<70岁组47例与≥70岁高龄组42例,均行心脏超声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70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为59.5%,左心房内径≥39 mm为69.0%,左心房内径≥50 mm为73.8%,均高于<7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岁组心源性死亡率为38.1%,高于<70岁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急性心梗患者应积极行心脏超声检查,强化危险因素干预,改善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超声;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AMI)即冠状动脉持续性且急性缺氧或缺血后导致的心肌梗死现象,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骨后疼痛,持久且强烈,硝酸酯类药物以及休息均无法完全缓解,通常存在进行性心电图改变以及血清心肌酶活性上升等伴随症[1],可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对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目前,临床主要应用心脏超声检测AMI,心电图会显示出异常。本文将70岁作为分界线,探讨高龄(≥70岁)与<70岁患者AMI心脏超声的临床表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划分为<70岁组47例与≥70岁高龄组42例。详细调查患者病史,并开展体格检查,经肌钙蛋白、心肌酶谱以及心电图检测后确诊为心肌梗死。梗死部位:前壁梗死37例,下壁+前壁23例,下壁16例,后下壁13例。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于1~3天开展心脏超声检查,主要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2.5 MHz为其探头频率。经冠状动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分别测量左心房室内径、左心室肥厚、二尖瓣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峰值比值(E/A)、LVEF并比较。随访时间为1~6年,平均(2.9±0.5)年,统计终点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与再发心梗死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70岁组男女比例为40∶7,≥70岁组为26∶16,后者女性多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组合并心力衰竭18例,合并心房颤动5例,≥70岁组分别为29例、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心脏超声检测指标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心脏超声检测指标对比 [n(%)]

2.3 两组预后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对比 [n(%)]

3 讨 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70岁组,≥70岁组心力衰竭与心房颤动率更高,可能关联于本组对象梗死部位多为前壁与下壁+前壁梗死,后者有更大可能向左心功能不全发展,故而提升心力衰竭发生率。学者经研究发现[2],心房颤动者LVEF若<45%,经相应治疗后LVEF可增加超过15%,短期内持续心颤会降低LVEF并诱发心力衰竭,关联于不良预后,且心房颤动者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心梗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率高达45%,且相较于无心力衰竭者其死亡率高出2~6倍。心梗病史与高龄女性为心力衰竭发生危险人群,本组≥70岁组女性为16例,多于<70岁组7例。且本组经研究发现,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与结构均出现变化,≥70岁组LVEF<50%为59.5%,左心房内径≥39 mm为69.0%,左心房内径≥50 mm为73.8%,均明显高于<7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相近[3]。

有学者报道[4],相较于<70岁,≥70岁组有更广泛的冠状动脉病变及累及病变支数,有更重的狭窄程度,心肌缺血有更大范围。上述因素综合后会联合损伤左心室舒张与收缩功能,故而心力衰竭发生率更高。说明高龄老年心肌梗死者有更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狭窄程度,心肌也更易受累,最终损伤心脏收缩功能,提升死亡率,导致预后不良。本组≥70岁组心源性死亡率为38.1%,高于<70岁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相近[5]。由此证实高龄心梗患者为心血管疾病的好发人群,预后差,为此需高度关注。

综上所述,应用心脏超声诊断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价值优良,特别是≥70岁心梗者,可显示心脏结构与功能,强化危险因素干预,防范心血管疾病,进而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1]游敏生,李 贤,王彦芝,等.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31-232.

[2]李毓萍,王慧宇,刘颖萍,等.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787-789.

[3]王 娴.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5)∶2930.

[4]吉亚军,张海中,胡建强,等.尿激酶溶栓联合不同抗凝剂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对心脏超声指数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7)∶806-808.

[5]王冬梅.观察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的临床特征[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6)∶199-200.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45

B

ISSN.2095-6681.2015.035.072.02

猜你喜欢

心梗心房高龄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左心房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花开在心房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