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提升化学备考的秘诀——小组合作学习

2015-10-23袁杰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15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案例

袁杰

【内容摘要】进入高三,高效备考成为师生的重要话题。在传统的备考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教师拼命讲,学生使劲学”的拼搏冲刺式的教学。这种备考方式虽然传统,但实为低效。在新课改的今天,如何快速提升化学备考,“小组合作学习”值得一试。

【关键词】高效备考  小组合作  案例

高效备考就是适合现代高中生能够快速提升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也称之为科学备考。为了让备考课堂高效,学校提出了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是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不讲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自主学习能懂得的、不讲即使讲了学生也难懂的。虽然原则简单,道理明确,然而在化学课堂上实施起来确实不容易。

一、高效备考的主体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经过高一和高二两个学年的磨合,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已经有了清晰的轮廓。由于化学知识较为凌乱,学生的易错点较多,这时需要的是将知识重新整合,让知识网络化。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形成备考合力。

【案例1】学生在思考化学问题时喜欢忽略过程而“重视结果”。例如,在下列装置中进行有关的实验,试剂瓶中是含Ba2+的Y溶液,通入X气体后产生沉淀的情况有:

通过练习发现部分学生将很多知识点简单化了。如认为X是CO2,Y是BaCl2,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了BaCO3沉淀。这种备考中开放式的知识整合是不可能对每位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再一次进行实验探究的。将实验原理化是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化学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清除化学知识的易混点的有力武器。

小组成员首先是不断地提出方案,然后是研究方案的合理性,用化学反应原理各个击破。对X是CO2,Y是BaCl2 的方案,部分学生写出了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H2O+BaCl2== BaCO3↓ +2HCl”。于是发现了“新大陆”,弱酸不可能制备强酸,方案出现了问题。

二、高效备考的策略是拔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上,教师填鸭式的灌输,学生在沉闷氛围中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化学最基本的东西——实验是“照本宣科”的搬到黑板上,搬到试卷里,学生没有也不可能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使高效备考成为空谈。在合作性的化学课堂上,学习任务前置,教师可以进行“围观”、点拨、纠正,将学生的质疑在小组展示时作为知识的易混点进行清理,让备考的学习气氛轻松起来、活泼起来。

【案例2】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时学生总是将它与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类比,很容易混淆二者的性质。例如:由CO2通入到BaCl2、Ba(NO3)2的溶液不会有沉淀,推理SO2通入到BaCl2、Ba(NO3)2的溶液中也有沉淀,原理是“弱酸不能制取强酸”。

学生只是考虑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是酸性氧化物,都属于弱酸的酸酐,所以有以上的推理过程。忽视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是造成知识易混的重要原因。有了团队在就很容易对这类知识的易混点进行清理。

三、“应试”是高效备考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的求异性思维提供了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总是进行着多边互动交流。在小组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比简单的课堂提问更优越。同时,学生能够充分创造性的思维,形成“同题异构”,在不同的思维碰撞下激发出更大的潜能。

【案例3】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最大的错觉就是用化学理论来指导实验,他们将实验的能力理解为化学理论应用的翻版。如:如图是实验室利用由KMnO4和浓盐酸反应制取的Cl2,再将Cl2通过铝粉加热制取少量无水AlCl3(易升华、易水解)的装置(夹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仪器的名称是什么;甲所盛何物?(2)乙、丙是否要加入何物。二者的作用是什么?(3)加热Al之前要进行怎样的实验操作?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很容易产生的易漏点是:

(1)将A误认为是漏斗或长颈漏斗;将B误认为烧瓶或蒸馏烧瓶等。

(2)认为甲中装入的是碱石灰或NaOH等固体,没有考虑碱性干燥剂吸收Cl2;丙中盛放的药品只氯吸收Cl2,没有考虑到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装置乙中的功效。

(3)加热Al之前的实验认为是检查装置气密性,没有考虑装置中的O2加入时和铝粉反应,或者是确定装置内充满Cl2的现象模糊不清楚。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