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课文,谈谈如何观察事物

2015-10-23张海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15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

张海艳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为学生写不出好文章而生气,学生又常常为没有素材而感到苦恼。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厌烦心理,谈写作而色变。教师更是认为学生不会写文章。本文就是针对学生没有素材这一难题,为师生提供一些可行的做法。

【关键词】观察事物  方法  写作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千奇百怪的事物和丰富多样的活动。其中有的人或者事会同我们关系比较密切,我们也就会对它特别关心留意,对它仔细端详或者认真听,甚至还要做记录,回家整理后进一步分析、研究。这种为了去了解一个、关注一种事物或一项有意义活动所用的功夫,就是观察。我们观察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甚至结合自己的阅历而产生的一切感受,都是我们了解外界并获得写作内容的手段。我们常讲的观察,就是要五官并用,加之自己的感受,去思考,去分析,去研究,通过各种手段获得自己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有益启示。我们对自己亲自打过交道的人,亲身体验的事物,亲历的各种活动,经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就一定能认识得更加真切,体会更加深刻。在写作中,也就能信手拈来,有的放矢,做到言之有物。那么究竟如何观察和认识事物呢?

一、学会留意身边的景物,细致观察,丰富自己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石一沙,还有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是我们观察和认识的对象。父老乡亲、左邻右舍、亲师密友的一举一动、音容笑貌、梳妆打扮、情趣爱好、性格特征等等都是我们观察和认识的内容。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盒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你要找你的生活圈子以外的人做朋友,和他们多谈,记录他们的谈话,记下你随时随地对他们的观察所得。”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多么令人感到亲切,他仔细地观察着春天的各种景物,深入地分析加工,为我们展现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春色:春草的活泼热闹,春花的竞相绽放,春风的细腻抚摸,春雨的无声滋润,幸福人们的迎春接福,无不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为什么朱自清能写出如此绝妙的美文呢?得益于他的细心观察,留意周遭的事物,再经加工而成。所以细致观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二、学会全方位观察,突出重点,深入认识社会生活

我们观察认识事物,既要通观全貌,又要突出重点。既符合观察规律,又符合观察心理。比如《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既全面观察了小石潭的景物,又重点观察了小石潭中的水和鱼。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这样点面结合,抓住特点,特别是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表现出水的澄澈透明。这种写作,若没有作者细致的全方位的观察是难以做到的。再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莫泊桑,对热情奔放、容易激动、和蔼可亲、博学睿智的福楼拜的描写,对怀着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识的屠格涅夫的描写,对生性活跃、健谈,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的都德的描写及对温和、寡言、坚毅、聪慧的左拉的描写。无不突出观察重点,全面观察,深入认识人物或社会的典范。

三、学会多角度比较观察,深入认识事物的特征

从不同的角度比较是观察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我们正是要通过多角度的比较观察,找出各种人物和事物的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从而抓住特征来深入认识客观世界。

我们也知道,每种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我们观察和描写一个事物,要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各个方面发现并表现它的特点。比如《颐和园》这篇优美的游记,作者带领我们游览了风景宜人的著名园林“颐和园”,在写长廊的景色时,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画的特点,从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景色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作者用了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我们知道作者的观察是多角度的。

四、学会从观察中提炼,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要掌握人物或事物的真实情况,往往需要反复、连续地观察、比较、分析。比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橘子这类平凡小事,特别是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形象时用了这样的语言:“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些语言很平常,但这事确不普通,作者为何写得如此细腻,如此真情,得益于作者从观察中把最本质的东西——爱提炼出来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步履蹒跚,为儿买橘的高大的父亲的形象,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浓浓的父子之爱。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