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高中写作教学中学生记叙文升格的有效方法

2015-10-23陈翔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15期
关键词:升格记叙文高中

陈翔

【内容摘要】写十篇记叙文,不如改好一篇记叙文,“这一篇”改好了,学生从中得到了写作的启发,为写好“下一篇”文章打下基础。“这一篇”改好的过程,即升格过程。升格是让学生写的记叙文达标进而达到更高境界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高中  记叙文  升格  方法

高中记叙文升格,就是在教师的激励、引领下,学生根据记叙文写作标准,对所写记叙文中的不足加以修正、打磨,使所写文章达标。其内涵包括:立意、构思、选材、表达等方面的升格。由此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得以提高。那么如何升格,才能让学生写的记叙文达标呢?

一、系列训练,立意升格

研究学情,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基础来构建现实的。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就不同。这段话告诉我们,学生写记叙文立意不深刻,是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在“认知——实践”的反复中,认知水平才能提高。桑代克的“试误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学生记叙文升格的过程,就是寻找“错误”,分析“错误”,改正“错误”,防止“错误”,进而提高认知水平的过程。

因此,记叙文立意升格可借助作文系列训练,从写好简单的记叙文过渡到写好复杂的记叙文,从而达到目的。简单记叙文,即写好一个人的一件事,表达一种情感。如,江苏一名考生在《人与路》中,记叙了爸爸为女儿扎辫子的事情,以及“我”情感变化的过程。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便离开了我们,于是父亲便挑起了既当爹又当妈的责任。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便起床做早饭。我端个凳子,坐在院里让父亲为我扎辫子。父亲的手又大又糙,扎的辫子让我没少被伙伴笑话。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说:“爸,扎辫子太麻烦了,还是短发省事。”父亲从我眼中读出异样,顿了半晌,说:“没事,爸会为你扎好辫子的。”

谁知有一次,我发现父亲正聚精会神地用玉米须练习扎辫子。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我悄悄走开,没敢打扰父亲。后来在镜中看到我的辫子,我就笃信,这是世上最好看的辫子。

这几段文字,一人一事一情,写得相当成功,堪称典范。

复杂记叙文,围绕一个中心,刻画多个人物,记叙多个事件,在中心的统领下,理清人与人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对这些事件进行剪裁,详略得当地排列,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总之,从写好“这一篇”开始,记叙文系列训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作文立意随之也就深刻了。

二、师生点拨,思路升格

学生写的记叙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思路不清。

教师批阅作文,发现问题要准确,多个问题要分出层次,教师面批重在点拨,学生要具体修改。如学生写《主动》,记叙了父女俩之间的故事。叙述中的角度,一时是父亲,一时是女儿,思路混乱,经过点拨、调整,思路是这样的:父亲脾气很坏,对女儿恨铁不成钢,质问女儿为什么总也考不到90分。从此父女俩冷战,然而,女儿中考失败后接到父亲的电话,终于意识到自己以及父亲内心都有对彼此深深的爱。由此也总结出记人叙事类记叙文的基本思路:概括人物特点,或描写特写镜头,或者思考设问或抒发感情(设置悬念)——从不同角度叙述事件或生活片断——点明主旨,或者加上特写情景(照应开篇,留下意味)。这样,学生调整作文思路,就有据可依。

三、寻“寄托物”,内容升格

学生写的记叙文,突出的问题是空洞无物。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借鉴诗歌中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的写法,在记叙文中用“寄托物”来抒发情感。这个“寄托物”是景、物、人、诗句等,经过学生独特的情感活动,通过以小见大、化虚为实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如景、物:草,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菊花,隐逸高洁、脱俗;燕子,温情、惜春、思念;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亲人的团圆、分离;雪,纯洁、高尚或环境的恶劣等。

有了“寄托物”,学生写记叙文就有话可说,有真情可抒。如,一位学生在《慢》中,以“二胡”为“寄托物”,抒写人生感悟:

人珍藏记忆,如松鼠藏栗,植物埋下宿根。在那个深秋落雨的河塘边,那时老校长为失落的我拉了一首二胡曲。我安静地坐在旁边。乐曲随风而起,初听如曙色萌动,似蓓蕾初绽,缓和悠扬。又像土壤中的芽,欲破还羞,我想它一定是在悄然地酝酿吧。乐曲声变得低沉浅吟起来,充满了忧郁,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我想,这是人生的低潮吗?一个遐想,又是一个变奏……下落的叶子托起这二胡声,在天地间回旋,直达我心。

显然,记叙文中运用好“寄托物”,能使文章内容充实,把抽象的情感表达得真实细腻,使干草一样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熠熠生辉。但要注意,“寄托物”要典型化,写景写物注入自己的人生感悟。写人,把几个人的事件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或把几种不同情境的感受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使人物形象更具体、更鲜明;或通过情境的转换,使事件得到推进,人物性格得以发展完善。推而广之,写事,可把几件事或还没有完成的事进行合理而又有价值的联想,使事件更生动、更感人。对于“诗句”,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化用”。总而言之,这些做法要根据主题而确定。

猜你喜欢

升格记叙文高中
记叙文阅读专练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如何写好记叙文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