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小老师”制,预防过度分化

2015-10-23张静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15期
关键词:小老师陶行知后进生

张静

众所周知八年级是初中阶段关键的一年,班级各科成绩都容易出现分化现象。优等学生成绩越来越好,后进生则越来越跟不上,学习非常吃力,意志薄弱者干脆放弃。作为一名八年级数学老师,我感觉这种现象在数学方面尤为严重。每次上课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和以前一样积极,中等生马马虎虎,反应较慢,后进生则完全没有声音。课后作业方面情况也不是很好,后进生要么大篇幅空着不会写,要么抄袭。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后进生不再望数生畏,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的学习数学呢?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实践中总结了“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方式,创立了“小老师制”。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孩子!”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陶先生认为学生并不应该只做知识的接受者,他有权利、有义务,更应该去参与知识的交流和传承。“小老师”在讲解问题时能加强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使生生间的交往也更加密切,促进友谊。我从陶行知先生的“小老师制”中得到感悟,在自己的班级推行了这一制度。

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我的“小老师制”的做法:

一、师生的选择

我们班总共是32名学生,其实数学成绩较好的有8名左右。于是我将这8名学生选为小老师,剩下24名学生分成两个层次,每名小老师带领两名中等生和一名后进生。在组队方面我也是尽量按照学生的意愿安排,这样便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平时上课这三人一组就坐在一起。为了保持各个小组的均衡发展,随着学生程度的提高,中等生也可以考虑发展为第二批“小老师”,这样每个小组都有两名“小老师”。

二、活动的开展

1.课堂上自主形成交流小组。每节课上的探究活动都在小组内进行,由“小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探讨、探究活动。在充分交流活动中,增强了“师生”间的交往,让他们做到毫无保留的设疑、解惑。有时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题意、思路、解题要点、过程等。但更多的时候可以把机会留给学生,根据问题的难度请“小老师”或者“小学生”来分析,然后大家一起点评。这样就充分的展示他们的帮扶合作结果,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课后辅导。每天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交给“小老师”两道题进行批改并点评。这两道题可以是以前讲过的错题,也可以是自己刚刚遇到的新的问题。如果当天数学上了新课,要求学生务必弄懂课堂内容及课后习题,如果还存在疑惑则请教“小老师”。时间主要是课间及下午放学。在“小老师”辅导学生的同时,自己也能将所学的知识重新温习了一遍,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作用。我们知道学生能听懂是最低层次,在听懂的基础上若能学以致用,以不变应万变才是王道。所以有时为了检验“小学生”有没有真正的明白问题的意义,还可要求“小学生”讲题给“小老师”听,不对之处及时纠正,确保每位学生真正的明白当天所学习的内容。

3.小组间评比。为了提高“小老师”及学生的积极性,时刻有着团体意识,在每次考试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表彰。对于那些进步明显的学生发奖状,同时他(她)的“小老师”也得到相应的优秀小老师的称号,而对于那些退步明显的学生给予鼓励。除此之外再把每组的平均分计算出来,对于前三名小组给予集体荣誉奖。在每章节结束后告知全班学生晚上回家准备出一张本章节的试卷:分值100分,题量10道。主要是已经做过、讲过的题目,也可以是课本上的黑体字包括概念、法则、性质等,然后写上制卷人姓名。第二天利用课后十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测评。将试卷随机发放给学生(学生不能拿到自己制的试卷),学生做完后交给制卷人批改,有疑惑找制卷人,每题10分。批改后算出小组的平均分,对于后五名小组给与处罚。处罚方式,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制卷可以使制卷人自己知道试题的思路及答题要点,在批卷时能根据要点合理的给出分值。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也能充分的体现了他们主人翁的精神,行使自主权。

通过以上的种种方式,在课堂上、课后都践行“小老师制”这种帮交结对工作,能使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同时减少教师的负担,也解决有些学生不敢问老师问题或者没找到老师耽误时间的问题。学生问问题,“小老师”时时在身边,生生交流毫无障碍。孩子当上“小老师”后,势必每晚回家温习学过的知识,预习明天的知识,因为害怕“小学生”问起问题回答不上了。如此一来,“小老师”的主动性、积极性都会得到提高,“小学生”又随时随地能解决自己的疑惑。每个人都有事干,都会有进步。

猜你喜欢

小老师陶行知后进生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自主式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
如何对待后进生
湖南保靖县:“小老师”派下去农村校活起来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