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及情感教育德育实践探索

2015-10-21邹大勇陈恒宇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3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

邹大勇 陈恒宇

摘 要: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及监控作用弱化。亲子关系失谐,致使孩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通過对留守儿童状况的分析,提出解决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情感教育对策,以期为其健康成长构筑一张有效的德育防护网。

关键词:留守儿童;道德问题;情感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面临的棘手教育问题。但是,更多人关注的往往是孩子的安全和学习,而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对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放任自流,势必会给这些孩子的道德成长带来难以逆转的后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正视教育热点问题,运用情感教育的基本原则,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责无旁贷。

一、“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分析

1.父母情感关怀缺位,亲子关系失谐

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与父母相处时间不断减少,但仍然会以强烈的态度依恋着家庭。亲子关系在儿童的道德成长中仍起着重要作用。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了父母的真情关爱,失去了重要的情感依托。与父母的亲情失谐或被剥夺,留守儿童的心理极易出现扭曲,呈现出亚健康心理状态。

主要表现:留守儿童大都存在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自卑、抑郁、苦闷、焦虑等不良情感倾向。这些不良情感倾向大都来自他们学习的压力和日常生活中的烦恼。

2.父母榜样作用缺失,道德观念混乱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亲社会行为与儿童以父母为榜样的社会学习过程有着直接关系。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可以模仿的清晰的榜样形象,又缺少父母对孩子准确及时的行为评价奖励和强化,在复杂的道德情境中造成道德观念混乱,难以形成正确而稳定的道德行为。

主要表现:大部分留守儿童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调查中发现,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有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以个人利益为重,6%的留守儿童宁愿牺牲集体利益,也要满足个人利益,这充分反映了大部分留守儿童集体主义观念的淡薄。部分留守儿童的诚信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更是有待提高。

3.父母监督控制弱化,日常行为偏激

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监督、控制也是一个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条件。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儿童的道德行为长期处于放任状态,许多过错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和制止,养成了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继而发展成为严重的道德行为问题。

主要表现:部分留守儿童存在敌意心理和攻击倾向。由于父母及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变化,留守儿童便在心理上感觉自己被遗弃,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敌对态度。有些留守儿童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过于顽皮,常伴有过激行为,同时伴有一定的暴力倾向。

4.物质代替情感,社会价值观扭曲

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便将亏欠孩子的爱以物质的形式来补偿。过度的物质补偿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追求享乐与读书无用是不少留守儿童的道德价值取向。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情感教育对策

1.转变德育观念,充分认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及重要性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更要从生活、情感上关心他们。因此,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了解并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亲子教育是任何其他形式教育都无法取代的,为此,学校成立了亲情聊天室,通过网络、电话,及时与父母沟通交流。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我校还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

其次,要以务实的态度切实做好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并把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范畴。例如,我校实行的家访制度,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分头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与家长交流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每学期学校组织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参加,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加强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开展一些有益于留守儿童良好道德形成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模范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乐于助人的留守儿童进行表彰等。

2.以班主任培训为抓手,着力引导和解决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

许多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敌对性、焦虑程度上都高于正常儿童,加之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排解不畅,往往会有严重的情绪困扰。这些心理问题的积累不仅影响他们健全的道德人格的形成,也为他们日后道德过错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的萌生埋下了隐患。

因此,学校需在班主任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和心理辅导技巧,进行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德育培训,以化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冲突,排解情绪困扰,帮助他们度过留守期间的道德危机,为留守儿童道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学校还应鼓励班主任以主题班会的形式来促进留守儿童存在的道德问题的解决。例如:开展以“学雷锋,树新风”“诚信在我心中”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培养留守儿童乐观、自信、开朗、友善的道德品质。

3.情感互动、结对帮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和纽带作用

留守儿童大都自尊心强,内心封闭,情感压抑,不愿意与自己有代沟的老师和监护人倾心交流,但倾向于向同龄人诉说。根据这一特点,老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同龄人作为和这些留守儿童进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准确把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

在班级中,干部、团员和留守儿童接触的时间长,关系密切,能无拘无束地交流,老师从他们那里能获得一些留守儿童心理、思想和道德状况的信息。如果充分发挥干部团员的这种纽带作用,定能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构筑起留守儿童和老师之间的信息桥梁,使老师有准备、有针对性地与留守儿童交流和沟通,及时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思想问题,避免这些问题的淤积。

相信在学校的情感教育引领下,通过班主任的不懈努力和干部团员的大力帮扶,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留守儿童”精神世界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父母、监护人、学校、社会及政府的齐心协力,共同维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迟希新.教育讲座感受[J].中国教育,2006(9).

[2]戴丽君.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成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留守儿童法律权益保护问题及优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