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对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2015-10-21李婷

学园 2015年5期
关键词:心理发展教育现状音乐教育

李婷

【摘 要】幼儿对音乐有独特的好感,他们虽然年龄小,可对音乐往往有独特的喜好和认知。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很少把音乐教育作为必修课,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阐述了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针对中国当今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音乐教育 生理发展 心理发展 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5-0168-02

一 音乐教育对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1.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的生理发展

对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来说,音乐活动是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自我表现的捷径和重要方式。通过音乐的引导可发掘幼儿潜在的能力,塑造他们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性格。

第一,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音乐教育有利于幼儿大脑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不仅对幼儿脑细胞的皮层增厚、脑功能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与幼儿的智力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音乐活动的进行中,声音与身体的律动信息不断地输入大脑,从而不断地增强了脑神经元的刺激,这有利于各个神经元间的接通,形成神经畅通的状态;并且在这个时候,音乐培养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敏感度,以及身体的敏捷程度,促進了幼儿的智力发展。

动作是幼儿发展智力的开始,曾经也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在训练孩子的手脚时也就是在训练孩子的大脑,而手脚的统一训练在音乐活动中得到了完美地施展和充分地利用,弹奏钢琴可使幼儿手指的灵活度增加,舞蹈则是训练幼儿全身的协调。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曾指出,人类一共有六种智能,其中第三种智能就是音乐智能,是可以感知韵律和进行音乐的创造,从而可见,音乐和智力本身存在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可扩大幼儿的音乐视角,丰富感知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总之,幼儿在音乐的教育活动中可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第二,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的发展。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使人们精神愉快,增强他们活力。根据相关的医学研究报告证明,人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身体的血液中可分泌出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物质,这种物质不仅可促进血液的循环,还可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胃的消化,并且还有缓解疲劳的功效。音乐中瞬息万变的节奏、旋律和速度,即可以调节人体的功能,又可对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平网状结构产生影响。

它能让幼儿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音乐的旋律、音乐的起伏,也可以说通过动作感知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即身体的自由摆动,跳动或走跑等,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让幼儿自主创造合乎节拍的动作的目的,从而唤起幼儿与生俱来的本能,培养人体极为重要的感觉之一——节奏感,从而可以建立身心的和谐感和动作的协调性。使幼儿的听觉更加敏感,情感更加丰富、细腻,使幼儿的性格更加积极、活泼健康。

与此同时,在音乐活动和舞蹈这一类集体的活动中,也可以更好地建立幼儿的空间方位感,例如在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位置交换时,组与组之间的队形变换时,都可以让幼儿切身地感觉到空间的变换,也让他们的抽象意识有了初步的形成。它还可以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动与静、快与慢、长与短、强与弱,从中体会音乐节奏的魅力,从而可以促进动作协调的发展。

2.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

音乐能引起控制人类情感和感觉大脑的自主反应,因此也能使情绪发生许多变化。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平静或快乐的音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理上的焦虑,同样,舒缓、柔和的音乐也可以抑制幼儿激动的情绪,把他们从某个激动的情绪点引向平静。用音乐来教育幼儿,能陶冶他们的性格,净化他们的心灵,升华他们的情感,启迪他们的智慧,更能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一,丰富幼儿的情绪和情感。音乐也可被称为声音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有顺序的声音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动向,以达到表达个人情感思想的目的,所以音乐也通常被人们称为情感艺术家。通过实践证明,声音与人的情感活动是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的,所以幼儿的情绪和情感也可以结合音乐活动的进行来完善。音乐可以大大地丰富幼儿的情感经验,达尔克罗兹曾说,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的过程还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经历,幼儿的情感是在不断发展的,更高一级的社会情感也有了初步的雏形。音乐可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和德育的发展。音乐不仅唤醒幼儿的独体意识,而且还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独特性。与此同时,幼儿与幼儿间进行的音乐交往,使幼儿充分地体会到个体与个体之间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与人交往时需要的自信也在逐步增强。

第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在音乐的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用到的几句话就是:小朋友们,你们听到这首歌,想到了什么?让我们开动聪明的小脑袋,给这段曲子加上你们想到的动作吧!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的脑袋也会飞速地旋转,想想加上什么动作会合适一些,他们会动用记忆里所有的片段,这是锻炼他们认真思考和想象力的过程。在音教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也跟着音乐的旋律起伏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二 音乐教育在中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然我们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显著的。结合资料我总结了以下几点:(1)对学前音乐教育的投资过于盲目。家长为了自己孩子的全面发展都会给孩子报很多特长班,可是根本没有考虑过幼儿的真实想法。盲目的设计却忘记了初衷。(2)盲目追求音乐造诣,也就是考级。对音乐,只要求量不要求质。级数很高可真正的学识却少得可怜。(3)部分音乐教师水平不达标。有很多老师凭一张文凭就找到了工作,音乐水准平平,专业知识储备过少。

传统教育中,往往音乐教育只是“主课”的辅助,很少作为重点,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学前音乐教育被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学习阶段,二是创造阶段。

三 解决策略

1.音乐教育的内容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与幼儿实际的生活紧密相连是教学内容选择的要点。要选择一些节奏轻快、特点鲜明的歌曲,这样的歌曲容易被幼儿接受,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音乐,可以充分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体育课,就应选择一些轻快、节奏感明确的音乐;游戏时则应选择一些节奏欢快的钢琴曲,结合音乐可以充分地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也可把活动推入一个新的高潮。作为老师,如果硬性地去规定幼儿去唱那些难懂的歌词,幼儿不但理解不了歌词的意思还达不到情感的共鸣。当然,幼儿也需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选择也需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在突出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同时也应随时更新和扩展教学的内容,欣赏、表现和创造三方面都应包括在幼儿的教育教学中。

2.要重视新教师的培训和引导

新教师在对待工作时需要一个适应和学习的过程,需要有人从旁指导。学校应适当地组织一些教研活动,增加教师之间的交流,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新教师。我们的幼儿园经常组织公开课讲演,让新教师和老教师穿插着讲课,其他老师表达对课程设计到授课过程的看法,老师们在一起找问题,探求解决策略,在思想碰撞间探索进步的道路。这种活动,才能讓教师积极参与,受益匪浅,获得共赢。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音乐教学

无论我们是运用什么方式来组织音乐活动,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幼儿得到快乐。而这种快乐是幼儿学习和探索的动力,我们一直都希望幼儿因为学习所以快乐,却忽略了因为快乐所以学习的道理。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承担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在活动中应适当地多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自主地寻找快乐、创造快乐,享受音乐的旋律。早上入园,营造轻松欢快的园内气氛,中午进餐,要营造优美舒畅愉快平和的气氛,午休时,要营造催眠温馨安静的气氛等。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多多地增加打击乐。每个幼儿都喜欢敲打东西而打出的清脆响声,打击乐非常适合幼儿与生俱来的本能,抓住幼儿这一特性而设计的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地发展幼儿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规范意识,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快乐,也获得成功的感受,增强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是一个具体的、有着丰富个性的、在不断地探索中不断发展的个体。他们的发展进程,他们需要的种种外部条件都需要从事教育事业的我们细心观察,了解和研究。不同的幼儿,由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又存在很大的区别,这个更需要我们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因材施教,而教师本是素质教育的提高、也是音乐教育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路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更细致深入地去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晋瑗.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沈建洲主编.幼儿艺术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张志华主编.幼儿园音乐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庞远燕〕

猜你喜欢

心理发展教育现状音乐教育
网络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童话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