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2015-10-21李鸣

学园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应用

李鸣

【摘 要】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起始阶段,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心智提升和身体发展的重要过程。由于学前教育期的儿童对于家庭的依赖程度很大,因此合理利用亲子游戏将能够极大地提升学前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学前教育中的亲子游戏,科学合理地探究了亲子游戏在学前教育方面应用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亲子游戏 学前教育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5-0174-02

学前儿童的教育培养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的联合工作。家庭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部分,对幼儿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家庭教育已经映射到了学前教育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亲子游戏的部分。亲子游戏能够让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良好地融入到蕴含教育内涵的游戏中,让幼儿在获取乐趣的同时也得到相应的教育效果。但目前一部分幼儿园和家长不能认清亲子游戏的本质和意义,从而使亲子游戏失去了相应的教育价值。笔者结合亲子游戏在学前教育的现状,谈一谈其应用的策略。

一 学前教育中亲子游戏的概述

1.亲子游戏的参与主体

严格地说,亲子游戏的参与主体只有两个,即幼儿家长和幼儿本身,并且这里的幼儿家长指的是幼儿的父母。而幼儿园教师在整个亲子游戏中主要起着指导作用,即向家长阐述亲子游戏的内容、形式和意义等,本身并不在亲子游戏参与主体的范畴以内。

2.亲子游戏的客观条件

亲子游戏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家长的闲暇时间和游戏开展的空间。目前,大部分区域幼儿园的亲子游戏在这两个方面都较为乐观。但需注意的是,时间相对于空间更具有不确定性。幼儿园在进行亲子游戏的时候,应综合所有家长的闲暇时间来选择出一个最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游戏,从而保证亲子游戏具有坚实的客观基础。

3.亲子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目前,关于亲子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两个归类依据。第一就是根据幼儿的年龄段来划分;第二就是根据游戏本身的教育性质来划分。而家长在亲子游戏中的角色主要有三种,即指导者、协助者和参与者,并且当家长身为协助者的时候,幼儿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乐趣,同时游戏能够具有很明显的教育效果。

二 亲子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认清家长在亲子游戏中的重要作用

在以往的幼儿园亲子游戏中,都是教师对亲子游戏进行统一编排,然后让家长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一步步地完成。这种应用模式虽然能够把亲子游戏和教学目标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但也忽略了家长在亲子游戏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模式中的家长仅仅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而存在。亲子游戏不同于其他教学活动,家长在亲子游戏中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忽略家长的地位就会使亲子游戏与其他教学活动混为一谈,不能充分体现亲子游戏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亲子游戏在应用模式方面就要重视家长,并应在游戏开始策划前与家长进行充分地沟通,让每一个家长了解到亲子游戏的过程和蕴含的教育价值。在这种亲子游戏应用模式下,才能够让家长代替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体现出亲子游戏的真正内涵与价值。

2.正确处理亲子游戏中存在的各类矛盾

亲子游戏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长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差异的矛盾。目前幼儿家长的文化程度差别过大,因此他们对于亲子游戏的认识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时目前社会上关于亲子教育类的书籍过多,并有一部分相关书籍的内容差别很大。这些都使得在实际的亲子游戏中,家长对于亲子游戏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家长在游戏中很难针对某些细节方面形成共识,破坏了游戏的和谐与完整。基于此种情况,幼儿园教师就应该做好协调工作,改善幼儿家长对亲子游戏的认识,保证亲子游戏顺利进行。首先,幼儿园可以在家长会等类似的场合向家长介绍亲子游戏的内容与目的;其次,教师应该在亲子游戏的全过程中都肩负起维持游戲和谐的重要责任,弱化家长由于文化和素质而产生的矛盾,给亲子游戏的进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亲子游戏的应用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一定矛盾。亲子游戏如果过于重视家长的作用,就会造成家长只是单纯地带领孩子玩耍,不能实现亲子游戏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作为亲子游戏的引导者,应该在亲子游戏的各个阶段实时地给予家长一些指导和帮助,促进亲子游戏教育目标的实现,以保证亲子游戏与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

3.积极拓展亲子游戏的开展场所

亲子游戏的开展场所是其实现教育价值的外在物质,所以场所的质量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度对亲子游戏的展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亲子游戏的场所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在社会或者社区内也有一定的分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应该在深入研究本区域幼儿园分布的基础上,合理构建和完善一些亲子游戏的场所,从而在节省建设资金的同时,也给亲子游戏的进行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对于幼儿园来说,在亲子游戏场所构建时,应该结合本幼儿园的空间和资金,不应盲目地跟风建设场所,也不应该消极地逃避建设场所。综合来说,就是应该着重那些教育意义明显并且规模不大的亲子游戏场所,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则可以考虑去社会上的一些亲子游戏场所进行,进而合理地分配亲子游戏的开展空间。

4.加强教师和家长的沟通

亲子游戏的进行应该从其本身的性质出发,即联合家庭和幼儿园双方进行深层次的教育。但是目前一些幼儿园在此方面还有所欠缺,并且家长也不太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目前一部分幼儿家长认为把幼儿交给幼儿园后就可以放心了,根本不关心家庭教育的环节。因此,在亲子游戏中,幼儿教师应该很好地发挥幼儿家长的带动作用,使整个亲子游戏在家长主导、教师辅助、引导下完成,从而发掘家长的教育作用。在每一次亲子游戏结束以后,教师还应该和家长一起就亲子游戏的效果进行讨论,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这样,幼儿园就能够通过亲子游戏加深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传递了关于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让家长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二次教育,最终提升整个学前教育的品质。

5.完善幼儿教师培养机制

教师在亲子游戏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亲子游戏质量的保证。要想综合提升亲子游戏的成效性,加强教师的培养机制是非常关键的。对于幼儿园来说,首先就应该提高自身招收教师的标准,从源头上提高教师队伍的品质。即优先招收具有相应专业素养,同时也具有教学经验的、有爱心、耐心且喜爱幼儿的教师。而对于不满足此要求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择优招收;其次,幼儿园应该对在职教师进行亲子游戏相关内容的培训。整个培训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1)集中幼儿园的在职教师,并利用讲座等方式,介绍亲子游戏的系统性知识。在此之中,培训人员可以引用其他幼儿园在此方面的成功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让教师对亲子游戏有一个深入的认识。(2)收集本幼儿园亲子游戏成效较高的案例,让相应的指导教师讲述其成功的关键,从而给新教师提供一些经验参考。(3)在培训工作结束以后,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亲子游戏的模拟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计入教师的能力评估中,增强教师在培训学习中的积极性。

三 结束语

亲子游戏是提升学前教育的有效性活动,同时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本文通过对亲子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合理性的探究,得出了五个有效性策略:(1)幼儿园方面应该结合幼儿实际的心理发展程度,给予必要的亲子游戏指导。(2)幼儿园应该提高幼儿家长对于亲子教育的认识。(3)社会和幼儿园应该增强对于亲子游戏场所的建设。(4)幼儿教师应该在亲子游戏中加深与幼儿家长的沟通。(5)幼儿园方面应该增强幼儿教师的培训与考核。只有做好这五个方面的工作,亲子游戏才能够在学前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从而促进幼儿心智的快速发展和身体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立民.倡导亲子游戏的意义与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

[2]宋艳梅.亲子游戏中父母角色功能的探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1(12)

[3]李阿芳.亲子游戏中家长角色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8

〔责任编辑:庞远燕〕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应用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