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015-10-21吴青燕

学园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吴青燕

【摘 要】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要较多地占用课堂时间,应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学会探究、合作,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还给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究中获得新知。

【关键词】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5-0153-01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避免“穿新鞋走旧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做法。

一 把游戏带入课堂教学情境中

小学生性格尚未定性,正处于多动、好动、爱玩的年龄。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天生爱做游戏,主动学习能力非常差,而且注意力很难集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活动中,需要教师创设一个适当的教学情境,其中游戏情境在小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教学过程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参与到活动中去,在玩游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新的思维模式、掌握更方便快捷的学习技巧。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在课前设计用“凑十法”找朋友的游戏,组织学生在游戏中自由交流、自由活动、自由表达,学生在充满趣味、欢乐和自由的学习氛围中,突破了重点和难点。这样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法更有效,因此把游戏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才能让学生对新知识更加融会贯通。

二 从实际生活出发,学以致用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从生活实际出发,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情境,让学生结合储备的知识和以往的实践经验,激发对新知识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增强主观能动性,掌握知识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技巧。”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观察周边的事物,学会用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使学生变“厌学、苦学”为“愿学、乐学”。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在课堂上创设了去商场购物的生活情境,看到物品价格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组直接导入,如练习本定价0.45元,一瓶矿泉水1.05元,一片创可贴0.1元,一本书25.25元……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小数,并观察所学的小数与以前认识的数有什么不同,通过引导对小数的特征及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从“元角分”这些生活常识入手,建立这些小数的实际价值,如0.45元其实就是4角5分,0.1元就是1角也是1/10元等,让学生在熟悉的商品价格背景中借助直观的图示,去体会分数与小数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后续利用分数来理解小数做充分的准备。让数学教学回归自然、生活实践,这样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三 让学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

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疑问才会引起思考,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教师要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许多数学问题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教学时,教师不必急于提出问题,应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發现和提出问题,逐渐养成主动提出数学问题的习惯。如毫米知识的学习,就是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课本、橡皮的长度和厚度,学生自己测量过程中感到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有时不够准确,要想准确表示更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什么单位呢?教师告知用毫米做单位后继续追问:“你想了解有关毫米的哪些知识呢?”学生不难提出:“1毫米有多长?”“毫米和厘米有什么样的关系?”“还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吗?”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这是学生独特体验的真实再现。为了使学生的质疑有目的性、科学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的方法,问题就会源源不断地提出,当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之后,学生就会拓展思维的空间,提出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

四 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也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活用教材、用活教材,把一些数学知识设计成学生探讨研究实践操作的活动,人人参与动手操作,感知感悟,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发挥。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粉笔盒、牛奶盒、易拉罐、牙膏盒、鞋盒、足球、篮球、茶叶筒……在学习这一内容时,让每个小组把这些材料分一分,并相互交流各组是怎样分的。再让学生摸一摸,摸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让学生搭一搭,把桌子上的学具像搭积木一样搭一搭,看谁搭得最漂亮、最平稳,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在这样分一分、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中,让学生确确实实地感知这些物体的特征,弄清楚它们的根本区别,为图形概念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给学生动手操作的自由,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学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总之,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庞远燕〕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