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分析:让民族艺术晕染童真

2015-10-21张玮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3期
关键词:边角料剪刀老爷爷

张玮

实录一:

开学初,因为布置班级环境,剩下很多彩纸的边角料,五颜六色的,弃之可惜,一时又用不上,于是我把这些边角料都收集到几个小筐子里。自由活动时,我组织孩子们玩“做面条”的游戏,即用剪刀剪纸条。从打开剪刀到关上剪刀,我都细心地教孩子们。我让孩子们打开剪刀,教幼儿拿剪刀的动作:小手变成小手枪,中指食指并并拢,大拇指插在上面的小圆圈里,中指和食指插在下面的小圆圈里,一只手拿着纸条,一只手拿剪刀,咔嚓、咔嚓、咔嚓,纸条就剪下来了。我还制订以下规则:①轻拿轻放,不争抢;②打开剪刀,套子放回盘子里;③中途若要到地上捡东西,要把剪刀放到桌上;④拿着剪刀不能挥舞,刀尖不能对着自己和别人;⑤用完剪刀马上用套子套好放回盘子里。几次下来,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使用习惯。

我让孩子们先学习直线剪,用剪刀把纸条剪成细细窄窄的小条,做成面条,然后再一起“煮面条”“吃面条”。一开始,我准备的纸条又短又窄,很容易操作。因为他们对剪刀还很陌生,手指不够灵活,渐渐地,我再增加纸条的宽度、长度、色彩,从开始的每人一张到后来的自由选择。孩子们尝试着用手指握住剪刀,安静地剪着纸条。他们一次次饶有兴致地“做面条”“煮面条”“吃面条”,乐此不疲。

实录二:

孩子们通过一次次的“做面條”游戏,手部小肌肉群得到了锻炼,手指灵活性得到了提高,对剪刀和纸的掌控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于是,在幼儿园艺术课堂教学考核活动中,我根据我班幼儿特点,设计了手工活动“好玩的纸条”。

首先,我用彩色纸条导入,让孩子们充分想象纸条像什么。孩子们对纸条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情感,他们说纸条像筷子,像面条,像头发,像草,像火腿肠,像雨,像菊花花瓣……操作时,我精心设计了三张底图,粉色底图→小女孩没有穿裙子,黄色底图→小男孩没有头发,蓝色底图→老爷爷没有胡子,我按底图分组准备纸条。孩子们剪了许多粉红色、玫红色、浅紫色的纸条贴在小女孩的身上,给小女孩穿上了漂亮的裙子;剪了许多七彩纸条贴在小男孩的头上,给小男孩设计了一个新的发型;剪了许多白色的纸条贴在老爷爷的下巴上,变成白胡子神仙老爷爷。

最后,我展示了孩子们的美工作品,和孩子们一起欣赏评析。三张底图上的小女孩、小男孩、老爷爷们,一个个因为有了五颜六色的纸条点缀,而变得生动可爱,孩子们剪的纸条整齐中带着俏皮,笨拙中带着可爱,有一种成年人无法复制、无法模仿的美。通过活动,孩子们不仅手部技能得到了锻炼,在活动中更渗透了自己的情感,接受了情感的启迪和教育。

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目标要求小班幼儿:“会用剪刀随意剪纸,知道安全使用剪刀的方法,练习按自己的意愿控制剪刀。”而现如今,家长和老师为了孩子的安全,都尽量避免孩子接触到尖锐的东西,孩子使用剪刀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现在独生子女大都娇生惯养,家长事事包办,孩子的手指灵活性欠缺,动手能力极差。小班的教师,相比较而言,也往往更倾向于让孩子涂涂颜色、玩玩橡皮泥,不敢让孩子过多地去接触剪刀。我想,因为担心安全,就简单地禁止孩子认识和使用剪刀,让剪刀成为区角的摆饰品,这是不科学的,是典型的“投鼠忌器”。与其担心害怕,不如教会孩子去正确面对和使用。更何况,剪纸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呢?!因此,我边实践边探索,有意识地在小班开展剪纸活动。

我利用布置环境剩余的五颜六色的边角料,让孩子们玩“做面条”的游戏。记得第一次让孩子剪“面条”时,很多孩子虽然兴致勃勃,但都不知道怎么拿剪刀,还有的拿了剪刀不知道如何剪,手指不知如何协调。我细致地引导孩子学习怎样取、放、使用剪刀,并制订了使用剪刀的一系列规则,用规则规范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在使用剪刀的同时具备正确的安全意识。

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正确使用剪刀,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促进了他们小肌肉群的发展,使他们手眼协调,更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后,我将会引导他们学习更多的剪纸技能,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功。

只有在尝试的基础上,才能有体验,才能有创新。

?誗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边角料剪刀老爷爷
食品边角料走俏 真的便宜又好吃吗
食品“边角料”走俏 真的便宜又好吃吗
老爷爷和音乐蘑菇城
共享
我送老爷爷回家
石头剪刀布
边角料里做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