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四导”模式的内涵及运用策略

2015-10-21郭相霞

学园 2015年5期
关键词:助学环节目标

郭相霞

关于语文课改,笔者的看法是:一定要迎合学生的心理,看学生喜欢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去上课,“教无定法”,只要学生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知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这样的学习方法一定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我校的“四导”教学模式正好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

一 导学识标

导学识标是指教师可用多种方式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同时点明学习目标中的重难点、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树立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信心;同时,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授课内容,用具有感染力和趣味性的语言,让学生既能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又知道本节课重点攻克的目标在哪里,让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浓厚的兴趣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成功的导入要有趣味性或针对性或新颖性,要明确目的,时间以3~5分钟为宜,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并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

导学识标部分,应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毕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了解的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不过,根据观察体验,首先是激趣,无论采用什么方法,一定要让学生产生兴趣,此环节控制在3分钟以内。不过,我认为目标展示并非一定要在此进行,可以在结束时进行印证检查达标状况。此环节重在激趣,因而建议改名为“导趣示标”。

二 导问助学

导问助学中,教师围绕上一环节中的学习目标,有层次地设计三四个问题展示给学生或学习小组,让学生或学习小组的代表向全体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认识的体验过程。讲讲自己对学习目标领会的过程,帮助其他同学或组内同学领会。此环节中教师抛给学生的设问很重要,既要有趣让学生乐意去探究,还要有深度和层次,并能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本环节课堂问题的设计上。要在问题上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钻研问题,让他们在自主合作的交流中进入知识的迷宫,发现面前展示的知识,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本环节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感悟体验的时间,这个环节是整堂学习的基础环节,如果没有这个过程那么后面环节的教学效果则无法保证,教师要給予学生指导,要巡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导问助学,通过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提问,开动学生思维,但这一步未能体现出初识教材的环节,学生未识教材,何来思维提问?小组间互助学习尽管能体现出“兵教兵”的优点,但如何问答则应该进一步探讨。况且此环节不一定与下一个环节截然分离,因为问和互助本身就是练的过程。虽然说高效课堂是课改的终极目标之一,但结合我校的实际,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一下子把目前的每节课都上成名副其实的高效课堂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是否可以把高效课堂分成两步来走:第一步是有效(笑、趣)课堂——高效课堂。简而言之,课堂激发不起学生的一点兴趣,整节课讲下来没有一个笑点,学生感觉课堂没有一点趣味,肯定会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也就谈不上有效,更谈不上高效了。所以,需要我们本着在课堂上让学生由学会(懂、会)到会学(熟、巧)的原则,强调在课堂上必须将“四个第一”交给学生,即将第一思考时间交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交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交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交给学生。教师需要努力做到的就是怎么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动起来,去思考、去表达、去体验、去认知反思。课堂上完全由学生自学、分组讨论与交流、小组展示,教师在课堂上只做点拨精讲,教师连续讲课不超过8分钟。这样坚持下来,课堂上没有了教师的喋喋不休,却有了许多位小老师的精彩讲解和表现。这样的课堂教师们都在努力践行着“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的课改理念;这样的课堂教师把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了学生、把幸福和快乐还给了学生,这样的课堂就有了张力和活力。

三 导练致用

导练致用是通过上一个环节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展示给学生或助学小组一定量的有层次且能联系生活实践、反馈练习、巩固提高和拓展学习的目标,达到学以致用,由学会到会学,即遇到实际问题自己能够解决。这个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归纳、提炼、总结。学生以独立思考、合作为基础,以释疑和提升为目的,要精选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展示的内容是有深度、有广度、有难度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展示的主体为学生,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取不同类别的学生,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确定展示的人数和方式。

四 导思互评

在导思互评环节中使整节课的收尾阶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切不可简单随便确定学生在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不能说一声“好”就万事大吉,教师要给学生设计一个既能联系实际又能让学生通过融合和内化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的开放性问题,经过自己大胆构思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总结本课的教学目的、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重点和难点落实的基础上让学生反思、总结、联系生活实际并适时渗透德育,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庞远燕〕

猜你喜欢

助学环节目标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EMS爱心助学特快专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