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小学作文的启示

2015-10-21王沙沙

学园 2015年5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民国启示

王沙沙

【摘 要】民国小学作文是摆脱腐朽的“八股文”,逐渐走向自由表达的作文现代化的重要阶段,为当今的作文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民国时期的小学生作文文笔优雅生动,情感细腻真实,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的语言之美、韵味之深。在新课程理念下探讨民国小学生作文,对当今的小学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民国 小学作文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5-0108-02

近年来,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尤其是一系列的民国语文老课本出版之后,人们对于民国语文教育的兴趣被大大调动起来。民国小学作文是摆脱腐朽的“八股文”,逐渐走向自由表达的作文现代化的重要阶段,为当今的作文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新课程理念下探讨民国小学生作文,对当今的小学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从民国时期的优秀作文选中选取一篇小学生作文,将其和当代小学生优秀作文进行比较,从分析两篇作文差异的角度来透视民国时期小学作文的概貌。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学生的习作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差异。

示例一:

春郊游记

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见有茅亭,乃入座。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示例二:

春游徐州

星期六,我们五年级同学和老师,一起去游览徐州这个古老的城市。

早上6点30分,在洒满朝霞的春风里,客车奔驰在宽阔的大马路上。同学们欢乐的歌声钻出车窗,洒向一座座长满翠柏的高山,飞向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飘进一个个开满花朵的果园。

“徐州到了!”不知谁叫了一声。车刚停稳,同学们就像一群出笼的小鸟,纷纷跳下来。随着老师,我们来到了彭园:通过正门,踏上绿树掩映的小路,急切地朝东北角奔去。

那里是游乐园。里面有转马、撞车、飞机、船……虽然我没来得及坐一坐,可心里却美滋滋的。走出乐园,我们又来到动物园,里面有东北虎、孔雀、猴子……最使我难忘的动物是猴子,它们坐着、躺着、吃东西的姿态,和人多么相近!一颗颗圆圆的脑瓜,一双双调皮的眼睛,一对对大招风耳,还有一张张富有表情的脸,它们的一悲一喜,一怒一乐,都和人十分相像,尤其是那一双双“手”,简直和人一样灵巧。

10点钟我们又乘车来到云龙山。我们开始攀登这一级级台阶,来到松鹤亭,只见那松鹤比老师还高,白羽黑翅红头顶。单腿挺立,翅膀展开,长颈往后扬起,尖嘴朝天,好像正要鸣叫着飞向蓝天。

绕过松鹤亭,我们走到了长廊:长廊很宽,内两侧是一通到头的长凳,朱红的柱子对称排列;顶部有历史图画,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让人流连忘返。

这次难忘的春游就要结束了。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徐州!

以上是两篇小学生写的关于春游题材的作文,第一篇出自民国小学生模范作文选,第二篇出自现代小学优秀作文选。上述两篇文章同是写春游,却有很大的差异。

许多读者争相评价现今的小学生作文与民国时期的小学生作文相去甚远。继而把矛头指向现今的教育,批评现今的“应试教育”和“应试作文”。

其实大可不必为民国版和现代版小学生作文的差异惊叹,因为二者时代不同、背景不同,并不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人们在对当代语文教育失望的同时,对民国语文教育采取了褒扬的态度。尽管这种态度对于当代语文教育未必公平、客观,但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民国语文教育的独特价值。

读者不难看出,第一篇文章意境恬淡、优美,颇有古典诗词中的田园之美。文笔优雅生动,情感细腻真实,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的语言之美、韵味之深。让我们感慨的是,骑牛的牧童,炊烟与茅亭,都已经不是如今的小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了。而第二篇游记,以时间为顺序,以游览地点的转移为线索,真实地记叙了游徐州的经过:游徐州古城—沿途景象—到达徐州—游彭园—登云龙山—告别徐州。层次清楚,线索分明。在所看到的事物中,小作者选取了印象较深的两处景观展开描述,写彭园,详写了动物园的小猴子;写云龙山,写了松鹤。这篇游记存在两处明显的不足,一是景物描写有些单薄,如写彭园,只写动物园的小猴子,其他景物一笔带过,好像彭园就是动物园,难以给人形成总体印象;二是观感部分几乎没有写到。

我们确实应为今天孩子们语言表达、想象力的贫乏而担忧。与民国的儿童相比,如今的学生更多地被拘在学校与家庭里,更多接触的是数码产品与现代传媒,他们的视野比以前要开阔得多,但电脑、电视的直接刺激使得他们动脑筋的机会日益减少。

尽管二者时代不同、背景不同,并不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但从一定程度上看,民国小学生作文可作为当代语文教育和当代青少年教育的一面镜子,还是能对当今的作文教学有一些启示。

两篇作文同为关于春游题材的优秀作文,它们之间有共性,也有差异,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作文就是写话,就是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写出来。一篇好的作文其实就是要有写好“流水账”的功夫。可以看出,在第一篇文章中,没有花哨的词句,全是平实的叙述,在叙述之中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在寥寥百余字里,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等一目了然。即使是当代文豪大家,都很少有能写出如此高雅如行云流水的文章。第二篇作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游览地点的转移为线索,真实地记叙了游徐州的经过。层次清楚,线索分明。也不失为当代小学生优秀作文。可以看出,一篇好的作文只有回到语文的根基上,去追问什么是作文,扣住作文的基本要素,回归写作的本真,才能写出平实但又生动的文章。

第二,“有意思”要大于“有意义”。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两篇作文的结尾有所不同。第一篇作文结尾写道:就灯下而记之。而第二篇则是这样结尾:这次难忘的春游就要结束了。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徐州!由此可见,第一篇作文作者是觉得春游的经历很有意思,满足了自己的审美需求,放松了身心,所以归来记之。而第二篇的结尾则有模式化、套路化的特点,对作者来说,这可能只是一次普通的春游,不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意義而让他“难忘”,现在的小学生游记里经常看到类似的结尾。

小学作文究竟要“有意思”,还是要“有意义”?多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始终强调学生要写出有意义的文章,真不知小学生的生活中究竟能挖掘出多少重大的“意义”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作文命题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会再出现“记一件难忘的事”“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样的题目,但很多题目之下的指导文字仍隐隐约约指向“意义”二字,教材里的课文更有不少来自《读者》之类的“感人”小故事。我不否认这些故事有可能是真实的,但这些毕竟离孩子的生活太远,这些故事的意义太多太重了。

第三,有感而发与命题作文。在当今应试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学思路僵化,学生作文也呈现模式化、套路化的特点。写作成了一种需要应付的作业,而不再是抒发自我感情的载体。可以看出,第一篇文章的作者是有感而发,从而归来“就灯下而记之”,全文半文言半白话,情趣高雅,思想深刻,对祖国的山河有很深的感情,而这种感情绝不矫揉造作,真正融于细腻的笔触间,令人感慨万千。而第二篇也是普通的春游,全文没有看出什么情感上較大的波澜,让人感受不到作者对于这次春游的“难忘”,却还是以这样套路的结尾有些生硬地将全文拔到“难忘”“有意义”的高度,有些口号化之嫌。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老师有组织地带领学生春游,并且事后提出要求让学生写的文章,不可否认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式,但教师如果能尝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随时随地地写下来,不过多地要求数量和题材,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或许学生作文中的情感会更自然地流露出来。

当然,单纯地拿来个别民国小学生作文与现今小学生作文简单地进行比较,评价孰优孰劣,不足以说明问题。作文教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制约,但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环,其改革和发展也必然要借助积累的经验,借鉴前人的研究。从这个角度来看,民国的作文教学还是能留给今人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时毛主编.民国模范作文[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

[2]张鸿举.初学作文的常识(第四版)[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3

[3]赵欲仁、朱经农、沈百英.革新的小学国语科教材教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

[4]馀生编.简易国文讲义(第二期)[M].中华编译社,1916

〔责任编辑:庞远燕〕

猜你喜欢

小学作文民国启示
母鸡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思考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