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学业测评中的表现性评价

2015-10-21季露露

学园 2015年5期
关键词:任务设计表现性评价

季露露

【摘 要】当前中国中小学的学业测评多聚焦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表现性评价能更科学、更全面、更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对促进教育评价改革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表现性评价的定义、表现性评价标准的制定、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计进行详细的阐述,为表现性评价在学校的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關键词】表现性评价 评价定义 标准制定 任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5-0097-02

一 表现性评价的定义

在传统学校教育背景下,学校主要的测验方法是学业成绩测验法,学业成绩测验是把学生的学业成绩从整个教育中、从学生完整的学校生活中、从课程中游离出来,单独进行评价,这种测验比较适合于测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识记、理解和简单运用的情况,关注低水平的、孤立的知识和技能,难以测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在真实的世界中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高度综合的心智技能,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学业素质的测评更是无能为力。而表现性评价正好能克服传统学业成绩测验的上述弊端,它重新回归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在课程教学中的完整而真实的生活,强调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来评价学生的发展,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二 表现性评价的标准制定

1.评价标准的层次性

要在真实或准真实的情景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事先设定多元的、可操作的客观评价标准是保证评价质量、发挥评价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评价发挥作用的前提。美国斯坦福评价中心对学生的作业评价标准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定,针对每项指标设立了不同的等级,以便于对每个参与评价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细致的描述,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作业评分标准如下:水平1,学生作业显示其对科学探究过程理解有限;水平2,学生作业显示其对科学探究过程有一些理解;水平3,学生作业显示其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精准;水平4,学生作业显示其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格外精准。可以看出,斯坦福评价中心对评价标准的设定是有层次性的,从水平1学生的理解有限到水平4学生的理解格外精准,这样一种层次性的作业评价标准能够区分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能适应学生学习水平不同的真实情况。

2.评价标准的统一性

制定表现性评价的评价标准时既要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设定具有层次性、弹性的具体标准,更要有统一的标准——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目标作为制定的依据,不能偏移我国的教育方向。我国在200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方法和改进计划。评价标准应用清楚、简明的目标术语表述,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对表现性评价的标准制定要以这两个目标为标准的制定依据。

三 表现性评价的任务设计

1.表现性任务的目标

评价的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的精神。新课改倡导三大课程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它的内涵体现在“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表现性评价的任务开发中,教师要依据三维目标的要求,将评价目标明确地、具体地描述出来,以便在任务的开发过程中时常提醒自己。如让学生做一道应用题,以检验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可以设计表现性任务进行评价:让学生用10元钱(可以是模拟的)去书店或模拟书店购买一本低于10元钱的课外读物(可以是模拟的商品),售货员应找回多少钱。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学生对减法知识掌握的程度,知识掌握不好的学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知识基本掌握的学生为什么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知识掌握好的学生学习方法有哪些可取之处。

2.表现性任务的类型

第一,限制性的表现性任务。限制性的表现性任务要有较明确的表现预期,对任务内容或主题有明确的界定,任务的结构性较强。限制性表现性任务大多是预先设计并指定的,是相对简单的任务,如写一份种子萌发条件对比实验报告,完成一项标本制作任务,为所在城市制作一个月的平均降雨量表,制订一项工作计划等。

第二,扩展性表现性任务。扩展性表现性任务具有很强的主题延伸性。与限制性表现性任务相比,扩展性表现性任务立题更高,涉及面更宽泛。扩展性表现性任务给学生留有较大的创作空间。学生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信息查询、资料收集、调研考察等。

第三,限制性任务与扩展性任务的协调使用。表现性任务的类型:(1)限制性的表现性任务,如大声朗读,用外语问路,设计一个表格,使用一种科学仪器,打字。(2)扩展性的表现性任务,如建造一个模型,收集、分析和评估数据,组织观点,创作一种视听作品,设计一个内容完整的演技,创作一幅图和演奏一种乐器,写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小故事。可以看出,限制性表现性任务通常结构性强,对完成任务所要求的表现容易做出明确的描述,相对比较简单,一般集中在专门技术上面。

3.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原则

第一,表现性任务要镶嵌于课程中,在中小学的课程设计中要将表现性任务放置于其中,如在语文课程的设计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作品扩展性的任务。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绘画春天的景色,还可以让学生收集关于春天的古文诗词,这样的方式更有利于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实施。

第二,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具有全面性,要了解学生的理解、分析、清晰表达和自我监控等各种思维技能,将评价任务所涉及的内容与多种学科结合起来。既要有学生低层次的知识、技能的评价,又要有高层次的思维、概念理解的评价。

第三,表现性任务的设计要注重评价的过程性,表现性评价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有学者指出:“通过表现性评价,我们可以较少地做出学生能够分析、比较、计划的间接推断,而是对他们的学习成果、做出的方案及口头反应能力进行评价。”

总之,表现性评价能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它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对这种新的评价方式,从理论上还有待于结合我国学校教育特点进一步加深;在具体设计评价标准和评价任务时,要制定更为有力的措施和方法,这是需要进一步努力的。

参考文献

[1]〔美〕W.James Popham. 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美〕Robert L.Linn、Norman E.Gronlund. 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美〕Gary D. Borich、Martin L. Tombari. 中小学教育评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庞远燕〕

猜你喜欢

任务设计表现性评价
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探析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任务型学习研究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表现性评价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谈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下英语口语教学探析
试论英语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
数学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表现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