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校大学英语特长班文化教学的实践

2015-10-21贾新艳王珍

学园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化

贾新艳 王珍

【摘 要】通过加强文化教学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素质塑造新时期军事人才是军队院校适应我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交往格局的需要,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族文化,有效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本文详细阐述了我校英语特长班的文化教学实践。

【关键词】英语特长班 文化 文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5-0075-02

文化是一个富有内涵和深度的词汇,没有人会否认文化在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清华大学邢悦的研究,文化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在对外政策中发挥作用,即影响决策者对国家利益的判断、影响国家实力的构成以及影响对外决策系统。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这一矛盾最终在20世纪形成了,而当今世界的冲突也已越来越多地通过经济和文化冲突表现出来。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塞缪尔·亨廷顿看来,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根据约瑟夫·奈提出的“软权力”理论范式,文化扩张和文化权力构成了当今国际关系上主权斗争的新领域,所以出现了为巩固自身的国际地位和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而争夺“文化霸权”的新战略。

我们加强跨文化交际一方面是以动态开放的心态与世界其他民族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民族文化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融入文化全球化中。另一方面以他者文化为参照更深地了解自身及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通过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之精髓,完善自我。再者,以跨文化交际素质的提高为途径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有效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年来我军对外交往日益扩大,对外交往的对象、领域和深度不断拓展,已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随着军校教育由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的转变,培养和提高军校学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军对外交流、提高我军核心竞争力的要求。

在本文中,作者分析了我校大学英语特长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相应的教学模式。

一 现状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我校大学英语课程自2005年以来一直实行分级教学,通过笔试和口试对新生进行分级分班针对性教学。从2013年起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学英语综合教学改革,在坚持培养学员语言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以网络环境自主学习为中心转变,教学内容向军事靠拢、向专业靠拢。目前,经过一学期的学习,2013级英语特长班的学员(90名学员分三个教学班)已全部通过了四級考试,语言知识的掌握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从应用层面讲,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比较突出。结合我们的改革原则,在学员英语能力的培养上,我们就更注重于应用能力和实战能力的发展,相对于语言,文化教学和学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成为特长班大学英语教学后四级阶段的课堂教学重点。

2.教学环境分析

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我校一直以来特别注重校园网大学英语资料库的建设,结合课程模式的设计把自主开发和积极引进相结合,创设教学情境,实现资源共享,成为学生协作学习、自主探索的平台和工具。

二 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1)统一“输出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这一认识,充分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中口语和书面语的输出,将其作为本阶段的主要评估内容。(2)通过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认知资源以完成跨文化交际中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注意,为输入(input)向吸收(in-take)的转化提供保障。(3)以任务教学为依托,以可理解性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为主要课堂活动,以输出促习得,帮助学员通过输出试用、检验、扩展自己的已有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流利程度和准确性。(4)强化学员英汉对比意识,借鉴英汉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加强英汉语言之间、文化之间的对比分析。(5)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反馈,在意义协商、合作互动中执行教学任务。(6)丰富校园网自主学习平台的内容,更新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状况、历史地理、文化教育、价值观念等最新文化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了解目的语社团文化知识。

三 教学实施

1.可理解性输入的保障

词语和话语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认知资源,也是文化对语言产生影响和制约的两个主要方面,其中词语包括词和词组(短语、习语、成语),而话语则包括一个句子、一段对话和一个语篇。

在为学员提供的可理解性输入语料中,既包括军事英语视听说资料、美国空军建制、武器装备及全球公域、赛博空间等与军事题材相关的资料,同时也兼顾通用文化知识的输入。有效转化教材使其成为学生了解、讨论文化背景知识的素材,通过参与就课文内容所进行的文化主题延伸讨论、双语文化报告及用summary(做总结)和discussion(讨论)等方式对所学课文进行语篇重建等活动,加强学生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积累,提供保障来克服因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了解不足引起的语用—语言失误。

2.可理解性输出的实践

设置具体的文化交流与军事交流任务,将课堂变为实践以文化与军事交际为主题的可理解性输出的实战场。作为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实践的过程,我们坚持文化教学的实施与学生熟悉的训练生活相结合,在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完成“角色表演”和模拟“国际学员周”、联合军演、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交流实践,使学员在熟悉军事专业用语的同时,内化英汉语语言在词语的文化内涵、句法特征及话语组织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增强文化意识(cultural awareness),注重语言形式和跨文化交际中的礼仪和中外文化的差异,缩小文化误解(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力求克服因文化背景差异认识的不足而导致的社交—语用失误。在交际实践中,注重互助合作的同时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个性发展。

3.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教师作为任务的设计者在课前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学生,要求小组借助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合作完成相应任务。课堂上,通过汇报展示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要组织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讲评,并作为平时成绩进行量化记录。同时定期按主题以师生讲座等有效形式检验学生对所补充的文化材料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激发和保持其了解和探索其他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动力。

四 结束语

语言、文化、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英语教育作为跨文化教育中的一环,应将文化教学贯穿于始终,不仅教授学生语言知识,更要注重学生顺利地完成其所包含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在内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同时,加大学生的交际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克服语用失误、内化交际规则、提高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2~5

[2]S.P.亨廷顿、张林宏.文明的冲突[J].国外社会科学,1993(10):5~27

[3]蒋祤遐、赵霞.语用失误与文化教学[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4

〔责任编辑:林劲〕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摄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