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X”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5-10-21王文文张明

学园 2015年5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数学

王文文 张明

【摘 要】培养能运用数学知识及思维方法来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应用人才是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思想,提出了“数学+X”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数学系的办学实践,说明该模式是可行的。

【关键词】“数学+X” 应用数学专业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5-0073-02

数学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已进入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畴,其中数学的运用往往是实质性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数学专业是培养数学研究和数学教学人才的。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打破了仅由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才开设数学专业的局面,大量的工科院校和财经院系纷纷成立了数学系或应用数学系,中国高等学校数学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进入了一个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随后,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院校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中国增强国际地位和竞争力的必要保障。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对数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的数学学科专业的总体培养和发展思路是加强基础,注重能力;拓展口径,重视应用;突出特色,分流培养。

2011年11月,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公布了2010年中国大学“红黄绿牌”专业名单,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亮“红牌”,“红牌”主要是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如何改变传统数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培养能运用数学知识及思维方法来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应用人才,培养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而且要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也成为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 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数学学科的地位

数学的许多高深理论与方法正广泛深入地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在物理中不仅计算需要数学,对电学、晶体结构、量子力学、相对论而言,现代物理中已很难分清是物理的数学化还是数学的物理化;化学专业中的物质测定、化学平衡、电离层预测都需要数学;生物学中的遗传、生态种群研究离不开数学;数学在经济中的应用更为普遍,如金融、证券、股票、保险、银行;同样天文、地学、通信也离不开数学的应用。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当代科学的研究正在日益呈现出数学化的趋势。

2.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理、工、农、医、文、经、管等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已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数学类专业属于基础学科专业,其本身没有具体的行业做就业支撑,但它是其他相关专业,如计算机、金融、工程管理等的“母专业”。近年来,出现了许多与数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如生物数学、金融数学、经济数学、保险精算、生物信息、信息安全、计算机视觉、信息处理、计算化学、计算材料学等。

3.教育培养模式单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数学人才需求上呈现出人才多样化的趋势,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不再只限于从事教育或科研工作,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进入了企事业单位。因此,必须改革过去规格单一、专业面狭窄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4.数学应用能力较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数学与各种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对数学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宽的知识面、综合素质好。但我们明显看到当前数学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应用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与当前中国的人才需求不相适应。

5.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数学类专业的年招生人数有了大规模增长。一般院校的数学类专业毕业生,除了少数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大部分毕业生将直接面向就业市场,这就加剧了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绝大多数数学类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的问题。

二 “数学+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的數学基础良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数学人才是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中国一些高等院校先后制定了相应的条例,如实行双学位制,开设选修课,允许学生转系、转专业,发展新兴的跨学科性质的系和专业等,着力培养跨学科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数学专业学生来说,专业课学习任务重,收效甚微。针对应用数学专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根据数学学科对其他学科渗透、交叉的特性,本文提出了“数学+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核心思想是鼓励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辅修其他专业双学位,培养特色鲜明的复合型数学人才。

就“数学+X”而言,其中“数学”指应用数学专业,“X”指物理、化工、采矿、环境、建筑、动力等相关专业。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为一主一辅,即以数学学科为主体,以动力等其他学科为辅。其中数学专业课不少于总学分的50%,如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数值分析、常微分方程、代数学、泛函分析等课程,而且需要辅修其他专业课程不少于总学分的25%,如动力专业的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工程热力学、画法几何等课程,专业实践课不少于总学分的10%。

“数学+X”人才培养模式采取的主要措施:(1)学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攻读双学士学位,对辅修双学位的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和物质方面的奖励。(2)组织学生到工矿企业一线参观学习,拉近了学生理想和现实的距离,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弥补专业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3)邀请专业转型取得较大成就的学者或高年级优秀毕业生与低年级学生座谈,积极解答其专业和双学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挥榜样的作用。(4)学校配备专业优秀且数学基础好的教师进行授课,调整好主修辅修专业的课程安排。

三 成功案例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高校,石油天然气工程、油气储运等专业就业率不断攀升,甚至短缺,部分石油企业甚至对大二本科生就以“订单班”的形式预订,而数学专业就业差强人意。中国石油大学出台了《关于鼓励本科生攻读双学士学位的若干措施》,鼓励学生辅修石油工程双学位,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具有石油特色的复合型数学人才,促进学生融入石油行业,不仅充分发挥了数学专业学生基础扎实的优势,而且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提高其竞争力,拓宽学生的就业出口。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2007级双学位辅修人数比2006级增加了4.2倍,达到85.4%;2008级辅修双学位比例与2007级持平。近三年辅修石油工程双学位的学生,100%签约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不含考研的雙学位学生),拓宽了学生就业出口,极大地鼓舞了低年级学生的士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 结束语

目前,数学类专业的年招生人数不断增长,对数学学科的发展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数学人才,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高等院校应充分依托学校学科的优势,强化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培养,注重培养数学专业学生不但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还有相关专业背景,为社会培养复合型数学应用人才。本文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办学实践,对应用数学本科专业“数学+X”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思路,希望能够对数学类专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秋红、岑仲迪、奚李峰.数学专业设置交叉学科专业方向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5):106~108

[2]樊孝菊.对数学学科专业教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35):108~109

[3]赵国喜、王守印、梁桂珍.构建学习产出新体系以加强数学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J].教育与职业,2010(6):97~98

[4]王晓锋.数学类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3):106~108

[5]杨东杰、王晓东.石油特色复合型应用数学人才培养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9(S2):21~22

〔责任编辑:林劲〕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数学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