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钙素原在肺炎鉴别诊断与疾病严重程度判断中的作用

2015-10-21张晓丰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降钙素原鉴别诊断应用价值

张晓丰

摘要: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肺炎鉴别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判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3例肺炎患者的血清PCT、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血清PCT水平高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指标在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有并发症组10例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53例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高危组24例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低危组39例,(占38.1%),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中高危组的PCT阳性率(83.3%)高于低危组(56.4%),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对肺炎的病原学诊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鉴别诊断效果优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等指标,而且对不同严重程度肺炎的评价具有很好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肺炎;鉴别诊断;降钙素原;严重程度;应用价值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的炎症,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细菌、病毒、真菌、非典型病原体以及放射性等理化因素均可引发肺部炎症,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病程较长,患者多伴有咳嗽、口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表现,尤其是老年人群,因其多伴有一些基础疾病,会继续加重病情,危险隐患较大,给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均造成了很大的威胁[1]。由于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炎症反应关联密切,是常规炎性生物学标志物之一,对其进行检测可提示炎症存在以及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判断。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6月诊治的63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PCT在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1月~6月诊治的肺炎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1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为48~79岁,平均年龄为(61.8±7.2)岁,所有患者经血常规、痰培养等检查并确诊,对于患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活动性肺结核、新发肺部肿瘤以及存在语言认知障碍患者予以排除,其中HT29例,COPD14例,DM10例,CHD8例。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将上述患者分为A、B、C三组,各21例,分别为痰细菌培养阳性肺炎、支原体或衣原体肺炎、病原检测阴性肺炎,在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基础资料方面对照较为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收集三组患者基本资料,测定所用仪器为LUMAT LB9507 型血清PCT检测仪和Vitek-32型细菌培养鉴定仪,均为配套PCT试剂。①痰标本。检测前嘱患者晨起漱口,将深部痰液咳出,立即送检,在涂片光镜下检测细胞数量,包括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个数,以二者比例为1:2.5为合格痰标准,培养时间为24h,根据菌落形态特征,选取优势菌落,对其进行菌种鉴定[2]。②血液标本。PCT测定:静脉采血,取2ml,对所获血清作PCT及血培养检查,离心20min,将血清保存在-70℃环境中待测,所用方法为荧光免疫夹心法,检测精度为0.01ug/L;采用双抗夹心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透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浓度,支原体抗体和衣原体抗体分别采用被动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③病原学诊断。参照以下四项标准:标本细菌浓度半定量≥+、痰标本培养优势菌半定量≥+++或与涂片镜检结果一致、多次培养获得相同细菌、血清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抗体滴定呈4倍及以上变化(或降低、或升高),满足上述一项,即可做出诊断[3]。采用CURB-65评分标准,风险分层为0~1分,表示低危;诊疗在2分以上(含2分),表示中危;住院治疗在3分以上(含3分),表示高危。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5.7软件包对收录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频数(%)描述计数资料,行检验,检查标准α=0.05,P<0.05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结果

2.1病原学检测结果及PCT鉴别诊断结果分析

63例肺炎患者中,痰细菌培养阳性15例(占23.8%),其中单一菌感染9例,以金黄色葡萄球均和木糖葡萄球均居多,其余为中间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克雷伯杆菌,混合菌感染6例,多与白色念球菌混合。各项检查指标在A、B、C三组之间比较结果为:血清PCT水平存在一定差异,A组高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组略高于B组,但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其余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在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2血清PCT水平与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

63例肺炎患者,根据并发症情况进行分组,有并发症组10例(占15.9%),其中呼吸衰竭7例,有创机械通气2例,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无并发症组53例(占8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根据CURB-65评分进行分组,低危组39例(占61.9%),中高危组24例(占3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以0.1μg/L为参照值,血清PCT在CURB-65评分分层阳性率比较结果显示,中高危组的PCT阳性率(83.3%)高于低危组(5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1 不同肺炎患者血清PCT水平比较(n=63)

表2 血清PCT在中高危组和低危组中阳性率比较(n=63)

3讨论

肺炎由多种因素感染所致,以咳嗽、口痰、呼吸困难等为普遍症状,不同严重程度肺炎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尤其是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因此,单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很难快速做出鉴别诊断,而且白细胞计数等常规检查指标在临床应用中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检测的准确性并不能得到完全保证,并不能将其作为肺炎的独立预测指标,这也是造成临床用药不合理、不规范的主要原因之一[4]。如何对不同严重程度肺炎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已经成为当下临床关注的重点,血清PCT属于预警指标,是一种在正常状态下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合成的降钙素的前体蛋白质,机体受到感染后会使其连续释放,对细菌感染的敏感度较高,能够反映炎性反应程度,可用来作为肺炎鉴别诊断依据及病情程度判断标准,现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应用价值也获得了充分肯定[5]。

本组研究中,将选取的63例肺炎患者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分别为痰细菌培养阳性肺炎、支原体或衣原体肺炎、病原检测阴性肺炎共三个组别,通过对各项检测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血清PCT水平在A、B、C三组中比较结果显示,A组高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组略高于B组,但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在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有并发症组10例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53例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高危组24例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低危组39例,(占38.1%),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中高危组的PCT阳性率(83.3%)高于低危组(56.4%),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血清PCT水平对肺炎的病原学诊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鉴别诊断效果优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内等指标,而且与肺炎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患者病情的评价具有很好的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莺,余荣环,黄运平,等.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肺炎诊断及治疗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10(2):143-144.

[2]代江波.降鈣素原在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重庆医学,2012,15(3):1511-1512.

[3]邓小虎,成红霞.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12(6):682-684.

[4]朱蕾,徐爱群,聂荷香,等.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诊断意义[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10(2):112-113+123.

[5]尹义平,胡苏萍,杨澄清,等.降钙素原在细菌性肺炎及肺结核中的鉴别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3,14(5):786-788.

猜你喜欢

降钙素原鉴别诊断应用价值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小实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