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毒素及其增敏系统在烫伤后金葡菌脓毒症中的改变及意义

2015-10-21蒋丽娟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内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

蒋丽娟

摘要:目的:探讨内毒素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脂多糖受体(CD14)在烫伤后金葡菌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烫伤患者43例,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及血培养结果,分为非脓毒症对照组(24例)及金葡菌脓毒症组(19例),检测患者伤后1d、3d、7d、14d、28d LBP、CD14水平,另选择20例健康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烫伤患者LBP、CD14水平在伤后1d~28d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金葡菌脓毒症组LBP在伤后3d、7d、14d、28d明显高于非脓毒症对照组(P<0.05)。金葡球脓毒症组CD14水平在伤后14d、28d明显高于非脓毒症对照组(P<0.05)。结论:LBP、CD14水平在烫伤后金葡菌脓毒素患者中明显升高,可能是金葡菌脓毒症的发生与进展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内毒素;烫伤;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

脂多糖结合蛋白(LBP)与脂多糖受体(CD14)是内毒素(LPS)的增敏系统,能够提高人体多种细胞对LPS的敏感性,可使LPS的生物活性增强数百至数千倍,促进LPS进一步激活各种炎性细胞因子,导致失控性炎症反应,造成组织和器官严重受损[1]。革兰阳性菌(G+菌)自身并不产生LPS,但在部分G+菌脓毒症患者中,LPS与G+菌致病因子往往协同致病,诱发内毒素血症,对脓毒症的恶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其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我院43例烫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LBP、CD14在烫伤后金葡菌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烫伤患者43例。纳入标准:①烫伤面积≥30%;②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金葡菌以外其他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2]以及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非脓毒症对照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16~61岁,平均(32.32±13.22)岁,烫伤总面积30%~94%,平均67.34%±16.64%;金葡菌脓毒症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17~59岁,平均(34.24±12.94)岁,烫伤总面积30%~93%,平均64.52%±17.22%。另从献血的健康人群中选取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8~58岁,平均(31.67±12.56)岁。

1.2方法

1.2.1 样品

烫伤患者分别于伤后1d、3d、7d、14d、28d采集静脉血,正常对照组在献血时采血样,2500r/min离心20min,分离血浆。

1.2.2 LBP 及CD14的检测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LBP、CD14水平。ELISA试剂盒由深圳晶美公司生产,检验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先作出标准曲线和回归方程,再应用标准曲线及样品吸光度值计算样品含量。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LBP水平

正常对照组LBP水平为(9.23±3.84)ug/ml,烫伤患者LBP水平见表1。烫伤患者LBP水平在伤后1d~28d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金葡菌脓毒症组LBP在伤后3d~28d明显高于非脓毒症对照组(P<0.05)。

2.2 CD14水平

正常对照组CD14水平为(6.21±3.22)ug/ml,烫伤患者CD14水平见表2。烫伤患者CD1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金葡球脓毒症组在伤后14d~28d CD14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对照组(P<0.05)。

3. 讨论

膿毒症是感染导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常发生于创伤、烧伤、休克、大手术等重症患者。多种炎症递质过度分泌,导致机体炎症反应失控,是引发脓毒症的一个重要原因[3]。已有研究指出,LPS是脓毒症的主要触发剂[4]。本研究动态检测了烧伤患者伤后28d内LPS增敏系统LBP、CD14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烫伤患者伤后1~28d LBP、CD14持续升高,而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研究还发现,金葡菌脓毒症组LBP在伤后3d、7d、14d、28d明显高于非脓毒症对照组;金葡球脓毒症组CD14水平在伤后14d、28d明显高于非脓毒症对照组,提示在机体遭受严重创伤打击的情况下,在金葡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患者中,LBP、CD14可能参与炎症反应过程,并介导LPS对不同器官的损害,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

LPS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脂多糖,其靶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噬中性白细胞等,在LPS的作用下,这些细胞被激活并分泌TNF-а、IL-l、IL-6等炎症因子,导致细胞内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机体出现炎性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内凝血、器官组织损伤等严重后果。冯华国等研究指出,LPS可导致单核一巨噬细胞内TNF-а、1L-6、HMGBl分泌增多[5]。孙东明等[6]研究者采集50例脓毒症患儿血样,用鲎试剂动态比浊定量测定法测定LPS,结果发现,脓毒素患儿LPS水平为(0.42±0.22)E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47±0.016)Eu/ml;所有脓毒症患儿LPS水平均高于0.1 EU/ml,符合内毒素血症的诊断标准,提示LPS参与了脓毒症炎症反应过程。

LBP、CD14是机体增敏LPS作用的重要途径。LPS除了可直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与其他组织实质细胞损伤外,更重要的是,LPS可与LBP结合成LPS-LBP复合物,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CD14,导致失控性炎症反应。崔浩等研究发现,实验小鼠在受到LPS攻击后,肺、肝、心肌等器官组织中的LBP、CD14浓度明显上升,成为LPS激活炎症反应的关键环节,导致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7]。董宁等[8]以严重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烧伤脓毒症患者与非脓毒症患者LBP、CD14水平,结果发现,脓毒症患者LBP、CD14表达明显上调,远远高于非脓毒症患者,与本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关于金葡菌脓毒症LBP、CD14水平上升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金葡菌的攻击造成的肠源性LPS移位有关,而LBP、CD14水平升高可能直接与LPS的刺激作用相关。

综上所述,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引起脓毒症,可导致肠源性LPS移位以及LBP、CD14大量生成。一方面,LPS与金葡菌可能共同促进LBP、CD14水平上升;另一方面,LBP、CD14又可能作为LPS与金葡菌的受体参与炎症过程,从而导致金葡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不断循环放大,造成炎症反应失控与多器官功能损伤。因此,我们认为,LPS增敏系统LBP、CD14在金葡菌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丽娜,赵自刚,赵永泉,等.内毒素移位在肠淋巴再灌注加剧SMAO休克大鼠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2,28(1):74-78.

[2]姚咏明,柴家科,盛志勇.烧伤脓毒症的诊断标准与防治[J].中华烧伤杂志,2003,19(2):65-66.

[3]康杰,张碧丽.姜黄素对内毒素诱导的脓毒症大鼠器官功能保护及血清IL-18水平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9):869-873

[4]李俊,张丹,吴清和,等.安宫牛黄丸对脓毒症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6):1320-1321

[5]冯华国,孙航,吴传新,等.内毒素诱导巨噬细胞HMGBl表达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7):999-1003

[6]孙东明,董巧丽,杨小巍,等.内毒素、C-反应蛋白、血培养对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的意义[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594-595

[7]崔浩,孙自贤,崔颖,等.正常淋巴液对内毒素休克小鼠内毒素增敏系统的作用[J].微循环学杂志,2014,24(1):9-11

[8]董宁,姚咏明,于燕,等.内毒素增敏系统与严重烧伤脓毒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21-23

猜你喜欢

内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
多粘菌素B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自噬的影响
胸腺肽结合生脉注射液在免疫功能低下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意义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的微循环及免疫改善效果分析
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方法学确认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 1-酸性糖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血清MicroRNA—122作为脓毒症诊断特异性标志物的研究
生鲜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