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5-10-21李学雄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呼吸衰竭

李学雄

摘要: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则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情况、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后1d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获得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COPD;无创呼吸机;呼吸衰竭

COPD疾病是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其出现反复急性发作会引发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期间采用常规保守治疗疗效有限,进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MV)治疗效果明显,但疾病经常出现反复性发作,如治疗期间采取气管插管治疗会增加患者治疗痛苦[1]。因此本文选取我院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无创呼吸机应用到该疾病治疗中可以提高患者治疗质量,使患者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得到改善,效果显著,详细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抽选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签订同意书。以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2例。其中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治疗,男患24例,女患18例,年龄59~82岁,平均65.8岁。研究组则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其中男患26例,女患16例,年龄57~83岁,平均67.9岁。全部患者经医院诊断均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均符合COPD及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均进行抗菌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低流量吸氧、平喘等常规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 BIPAP无创呼吸设备进行科学治疗,操作期间以S/T 方式为主,将设备调节至常规频率,以10 ~14 次 / min,而 EPAP则由2~4 cmH2O这一数值进行设置,吸气末压则从8 ~ 12 cmH2O这一数值进行设置。通过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舒适度、血氧饱和度以及血气情况对数值给予调节,平均 IPAP(19±4) cmH2O,EPAP( 6 ± 2) cmH2O;患者通气时间需依据疾病治疗情况而定,除了在治疗过程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外,起初应增长通气时间,后期治疗稳定后可渐渐减少通气时间,一般为4天-9天。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需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予以记录,其中包含有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情况。并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呼吸恢复正常,心率、呼吸次数恢复正常则代表显效;呼吸得到改善,心率、呼吸次数近乎正常则代表有效;疾病治疗后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则代表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42)×100%。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采用SPSS2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2进行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情况对比

研究组经治疗后1d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获得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数据对比

2.2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两组疗效数据对比[n(%)]

3 讨论

COPD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多发病,治愈难度较高,随着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状态,会呈现出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鼻导管给氧、解痉以及抗感染的方式为主,或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治疗期间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并且费用较为昂贵[3]。

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可以给患者提供压力支持,患者在吸气过程中由一个较高无创呼吸机作为压力进行支持通气操作,这样可以增加机体内部的肺泡通气量,帮助患者克服呼吸过程中出现呼吸阻碍的问题,还能帮助改善气体在肺部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使肺气泡的通气量与氧合得到改善;使肺部中的肺泡氧向血液方向不断弥漫,降低无效腔气量。如患者存在严重CO2潴留症状,那么可以使用比较高的压力,保证潮气量的增加,确保CO2的排出;但无创呼吸机的数值设置应小于30 cmH2O,以此防止胃肠胀气、低血压等情况的出现。因此研究组经治疗后1d患者心率(81.2±10.1)、呼吸频率(17.5±2.8)获得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数据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源.静脉注射纳络酮对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1(06):767.

[2]翁育清,郭欣然.高频喷射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3(07):21.

[3]陳莉文,肖波,席玉胜,谢潮鑫,叶汉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Ⅱ型呼吸衰竭的清肺仪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1):110-141.

猜你喜欢

无创呼吸机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慢阻肺患者的无创呼吸机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