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理念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2015-10-21龚润心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护理工作医患关系

龚润心

摘要:生产社会化、科学社会化,促进了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工作是一项有着专门理论支持的专业工作,是应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社会现象,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护理工作和社会工作的结合在缓解患者病体疼痛,帮助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的同时能够帮助患者适应社会,改善人在患病中的社会关系,使社会机体更加健全。将社会工作理念渗入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中的社会工作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表现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本文从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理念出发,对护理工作的实际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在技术护理患者病痛的同时能够兼顾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恢复,更加合理地处理医患关系,满足现代医疗需要。

关键词:护理工作 医疗社会工作 医患关系 康复工作 精神健康服务

一、现代医疗的需求和发展护理社会工作

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生存,所患疾病虽然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它与人们在社会中的生存条件、社会关系、社会活动密切相关。人们在社会环境所处的低位不同,其疾病与健康状况也各异,所以,护理社会工作具有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意义。

现今护理已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也逐渐体现出护理的社会性的一面。未来的医疗护理机构中,护理人员的角色将发生变化,护理工作的内容、范围和方法都将得到扩展和一定程度的改变。

社会工作的理念主要关注人类的特质、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生活中与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的各个层面。国外先进的社会工作在医疗领域的服务范围已经包括社会心理诊断;患者及家属的辅导;教育性、自主性及治疗性小组服务;入院及出院计划的制定;实物方面的资助等。其接入医疗机构的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服务、间接服务、促进环境改善、团体干预、个案管理。在我国还没有条件在医疗机构中配备专业社工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工作责任,将社会工作理念内化到护理工作中,将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心身康复及医患关系处理。

二、护理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护理工作者应从患者的社会需求出发来研究护理工作的改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心身需要。将社会工作理念内化在护理工作中,发展护理社会工作,可以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對病人和家属的护理社会工作。以病人位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针对病人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全过程实施心身护理。作为护理人员应为病人提供应有的帮助,了解病人各阶段的心理健康状态及社会因素对其的影响。运用调查了解、分析研究、帮助指导、链接资源等方法,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社会化服务。社会工作中的理性情绪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正视自己的问题,引导患者用理性的思考来对待自己的疾病,从而缓解其悲观的心态。对于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可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并未他们提供社会心理支持 ,可以达到协助病患家属处理这些消极不良情绪的目的。

(二)科室协作的社会性工作。医院内有各方面的工作,如医疗、机关、后勤等部门的工作可以派生出许多社会性工作。作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有良好的社会工作理念培养,与全体医院工作人员协调工作,做好专业医疗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之间的协调沟通,优化资源配置,在实践中增长做好护理工作的才干。

做好医院资源的安排和调整,为患者提供和安排相关的医疗设备,为患者办理相关的医药费用补助程序,从而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心的治疗环境。

(三)对社区居民的社会性工作。随着医疗社会化的发展,衡量护理人员工作水平的指标,除了护理技术水平外,还取决于护理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把握对患者术后(病后)社会化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护理工作社会化程度越高,意味着护理服务越周到,越切合患者实际利益以及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护理人员在必要的情况下对患者出院后的情况进行后续访问了解,了解病患的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状况,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支持,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升患者获得的群体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康复水平。

三、总结:加强护理人员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养

引起疾病和影响疾病治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寻找“病根”,才能彻底治愈。然而,由于专业的限制性,护理人员通常只能从生理上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和术后恢复,这就容易造成病人无法彻底恢复健康。医疗护理人员在医疗过程中面临的这些困境,从另一方面显示了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在医疗护理工作中运用的必要性。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应增强社会工作的理念,以人为本,有意识有责任为病人提供必要的社会性服务。为使这样的护理工作有效开展,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为护理人员补习必要的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工作等有关知识,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进行有关护理社会工作研究,加强对各种患者的社会需要、社会及文化因素对患者的影响、规章制度的实施对患者人际关系的影响、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的反应等事项的调查和研究,加强与专业社会工作者(医疗社工)的交流与学习,从而在实践中将社会工作理念内化到护理工作中,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富瑶等:浅谈护理工作中的社会工作,载《中国医院管理》1999年第6期。

2、陈钟林:从医学发展的角度谈社会工作介入医疗护理,载《天津护理》2000年12月。

3、陈建平等:论医疗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载《社会工作》2014年2期。

4、张文娇等:医疗社会工作在当今医院管理中介入的必要性与介入方式,载《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年3期。

5、李义军:医务社会工作对疾病治疗康复的介入思考,载《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年7期。

6、余红春等:护士与医疗社会工作者在病区中的合作实践,载《护理学杂志》2009年19期。

猜你喜欢

护理工作医患关系
医生告知说明义务对患者治疗满意度影响的调查报告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护理美学对护理工作者的作用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对医患关系本质及双方权利义务的探讨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护理工作在口腔正畸中发挥的实用价值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