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痴呆综合征中的应用

2015-10-21陈茜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应用

陈茜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痴呆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 抽选我院2014.2-2015.2以来112例患痴呆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抗抑郁药;研究组56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MMSE、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16.1%,P<0.05。研究组MMSE评分(19.4±5.3);对照组MMSE评分(18.8±5.4),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ADL评分(67.6±2.5)分;对照组患者ADL评分(41.8±3.0)分,P<0.05。论述: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对延缓疾病发展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痴呆综合征;应用

随着现代人口老龄化,患老年痴呆的人逐渐增多,痴呆主要为进行性智力障碍综合征,表现为近期记忆障碍等神经病变[1],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家庭有很大影响。痴呆综合征(dementia syndrome)表现为慢性精神性功能紊乱,患者在没有意识障碍的情况下智能减退,如计算、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还有不同程度的性格与人格改变[2]。痴呆综合症病情缓慢不易发现,病程较长后引发各种脑器质性病变[3]。本文研究护理干预对痴呆综合征患者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4.2-2015.2以来112例患痴呆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56例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56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干预。对照组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54-69岁,平均年龄(60.7±2.4)岁,小学20例、高中以下26例、大学10例;研究组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70.1±2.1)岁,小学18例、高中以下25例、大学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治疗和常规护理,安排良好的环境和生活作息,对于孤独、行为退缩的患者,多进行沟通交流;患者之间易出现争执纠纷,应及时劝阻解决;对于体弱不太不稳的患者,应予以搀扶,防止跌到意外。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1.针对患者制定个案计划,查明护理问题并积极治疗;2.加强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会活动 [4];3.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4.对于严重痴呆自理能力下降,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如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肌肉萎缩、大小便失禁等,护理工作更要耐心仔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抑郁)、精神状态体察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ADL)。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ADL)分为六项内容,包括穿衣、进食能力、入廁、上下楼梯等。100分表示日常生活能力正常;>60分,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有轻度障碍;60-41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中度障碍;40-21分,生活依赖他人帮助,重度障碍;<20分,生活完全依赖,有严重障碍[5]。

MMSE评分:轻度痴呆,≥21分;中度痴呆,10-20分;严重痴呆,≤9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16.1%, 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n=56,例)

2.2 MMSE、ADL评分

两组MMSE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MSE、ADL评分(n=56)

3讨论

痴呆是一种智能障碍综合征,可由很多原因引起,目前临床无法根治,由于病程时间长,对患者及家庭和社会造成一系列影响。所以护士在面对患有痴呆症患者更需要细致、耐心和爱心。若不及时护理干预,患者病情逐渐加重,最终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完全丧失。通过保健社区宣教等工作,患者家属及时发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认知、行为、性格等细微改变,早确诊、早治疗,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症。郑剑煌等人研究证明,痴呆综合征护理过程中不仅常规护理,还需根据患者不同程度认知障碍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延缓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通过本文研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5.3%、16.1%,P<0.05。两组MMSE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ADL评分(67.6±2.5);对照组患者ADL评分(41.8±3.0),P<0.05。与上述学者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痴呆综合征本着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对患者进行心理交流、日常生活训练等方面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对延缓疾病发展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董湘萍,胥云霞,陈立方等.个案护理管理计划在痴呆综合征护理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2):253-255.

[2]张福霞,张伟杰,鞠春芳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0,32(4):318-319.

[3]李晶.Fahr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7):21-22.

[4]唐旭丽.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5):51-53.

[5]曹楠,赵雯兰.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59-60.

[6]郑剑煌,李红.老年痴呆患者进食困难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655-657.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应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