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血配合自血疗法治疗风热型荨麻疹35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5-10-21黄锦庆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荨麻疹

黄锦庆

摘 要:目的: 探讨放血配合自血疗法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风热型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定。结果: 28例痊愈,占80%,5例有效,占14.2%,2例无效,占5.7%,总有效率94.3%。结论: 刺络放血配合自血疗法治疗风热型荨麻疹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荨麻疹;刺络拔罐放血疗法;穴位自血疗法;风热型

荨麻疹中医又称为“风瘙瘾疹”、“赤白游风”、“风疹块”、“风团疙瘩”等。四季均发,春季为高峰,青壮年多见。指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因其时隐时现故名。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为内因禀赋不足,外因风邪为患[1]。西医认为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是常见的皮肤病,约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一般分为急、慢性荨麻疹及特殊类型荨麻疹等,前者短时间内能痊愈;后者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者[2]。荨麻疹多数夜间发作,瘙痒难忍,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及工作,本人近年采用刺络拔罐放血、自血疗法治疗风热型荨麻疹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人2011-2015年在我科共治疗病例35例,男性10例,女性25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8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多大20年,患者来就诊前都有使用过抗过敏西药或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①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边界清楚;②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③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中医辨证标准:根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对荨麻疹的辨证分型

风热犯表证:风团色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发热,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滑数。

2治疗方法

2.1放血疗法

2.1.1取穴:大椎、风门(双)、肺俞(双)、膈俞(双)、肝俞(双)

2.1.2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先在局部穴位采用闪罐的方法,皮肤发红为度,然后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穴位3-5下,立即拔罐,留罐3-5分钟,以出血量多少定留罐时间,每日一次,每次选取一个穴位,连续5天。

2.2自血疗法

2.2.1取穴:分三个疗程,每个疗程五个穴位;

第一疗程:曲池(双)、血海(双)、肺俞(双)、膈俞(双)、肝俞(双)

第二疗程:脾俞(双)、胃俞(双)、足三里(双)、血海(双)、肺俞(双)

第二疗程:脾俞(双)、肝俞(双)、肾俞(双)、血海(双)、肺俞(双)

2.2.2操作方法:患者端坐位或卧位,告知放松,裸露上肢静脉处,绑紧止血带,取2.5m1注射器抽取静脉血1.5-2ml,松开止血带,立即按压针孔5分钟以上。然后分别取上述穴位,常规消毒后,回抽无血,将静脉血注入穴位,边注射边询问患者穴位有无酸胀感,每穴注入静脉血0.75-1m1,每次取一穴双侧,最后拔出注射器,立即按压针孔3-5分钟,告知患者休息10分钟后方可离开。

2.2.3疗程:第一疗程穴位同放血疗法同一天操作,每天一个穴位(双侧),休息2-3天后,开始第二疗程,隔天注射一次;第三疗程同第二疗程。

2.2.4注意:血液在穴位吸收需要2-3天,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在选穴上尽量同一天避开同时操作同一个穴位,最大的减少患者治疗的痛苦。

3.疗效观察

35例患者分别经3个疗程,28例痊愈,占80%,5例有效,占14.2%,2例无效,占5.7%,总有效率94.3%。痊愈患者瘙痒和风团完全消失,随访未见复发;有效患者初春之际复发,加强自血一个疗程后未见复发。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荨麻疹发病机制一般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类。治疗上多采用氯雷他定和左旋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虽然其能够较好的控制风团和瘙痒,但疗效不太显著,且还会出现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4]。部分患者还可形成药物依赖性,停药后复发,不能达到有效治疗和控制[5]。现采用刺络拔罐放血疗法配合自血治疗荨麻疹,是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辨证取穴,治病求本。

荨麻疹中医命名及病机很多,《神农本草经》称之为“瘾疹”, 清代祁坤的《外科大成》,日:“游风者,为肌肤倏然掀赤肿痛痒感,游走无定,由风热壅滞,营卫不宣,则喜行而数变矣。”病机方面,现代医家赵炳南先生认为风邪是本病发病的关键因素[6],而“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与寒相合而为风寒之邪;与热相合而为风热之邪;风寒、风热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互相转化。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则起风瘙瘾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瘾疹证治》日:“世医论瘾疹,无不谓是皮肤间风,然既分冷热,冷热即寒暑之证。又有因浴出凑风冷而得之者,岂非湿也。则知四气备矣”。针灸治疗学中将荨麻疹辨证分型有风热型、风寒型、血虚风燥型及胃肠湿热,笔者临床以风热型为多见,风热之邪客于肌肤,营卫不和;故在治疗上以辨证论治,扶正祛邪为法,辨证取穴,结合对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思想,故治疗以养血活血、疏风清热止痒为主。

则治其标,刺络放血能活血祛瘀、泻热通络,拔罐可以加强疏通壅滞之气血的作用,同时给邪气以出路,使邪热之气随血而出。故首先选取大椎、风门、肺俞、膈俞、肝俞5穴放血,5穴为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穴,督脉为“阳脉之海”,本经腧穴部分有治疗热病的作用。尤其是大椎穴,为督脉与足三阳经之交会穴,有解表泻热之功;其余四穴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荨麻疹病位在肌肤腠理,《素问· 痿论》曰:“肺主身之皮毛”,风门穴可治风之疾患,肺俞具有清热宣肺之功,血会膈俞,有祛风清热,活血止痒的作用,肝俞亦取之清热泻火之功效。诸穴合用,使热邪外出。

缓则治其本,自血疗法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疗法,人体血液注射至机体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非特异性脱敏及促进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7],从根本上改善患者体质。笔者将自血分为三组,共三个疗程,不单单是从血论治,也是从荨麻疹的发展進程进行选穴,首先从肺论治,曲池、血海、肺俞、膈俞及肝俞中,肺与大肠相表里,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通经络、疏风散邪之功,配血海、膈俞有散风清热,调和营卫,是治疗荨麻疹的常用穴位。第二组从肺、胃论治,取血海、肺俞之外,脾俞、胃俞、足三里有健脾和胃之功,增强患者抗病能力;第三组整体论治,取脾俞、肝俞、肾俞、血海、肺俞,从整体上改善患者体质。

综合上述,笔者采用放血配合自血疗法治疗风热型荨麻疹,改变了以前从疾病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思想,现从简单的证型就灵活运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中医思想,通过放血泻热使风热之邪外出,同时根据荨麻疹的发展进程,防止荨麻疹变为慢性,抗过敏的同时,通过辨证取穴自血疗法,深一步改善患者体质,加强患者的免疫力。且该治疗临床操作方便,时间短,且无毒副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17.

[2]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M] . 第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六版:2004:107-10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7-148.

[4]许旭新、廖小红、 闰 雪.近5年荨麻疹治疗的研究进展,光明中医,2011, 26(3):623.

[5]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42-748.

[6]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185.

[7]皮冬明.冬病夏治的临床应用田.中国中医学信息,2002,(8):75-76.

猜你喜欢

荨麻疹
讨厌的荨麻疹
可恶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慢性荨麻疹能根治吗?
讨厌的荨麻疹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得了荨麻疹怎么办?
暴饮暴食可能引起急性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