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椅背复位法联合呼吸放松疗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效果观察

2015-10-21郭新虎李勇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郭新虎 李勇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改良椅背复位法联合呼吸放松疗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肩关节脱位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椅背复位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椅背复位法联合呼吸放松疗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肩关节复位状况以及总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性复位成功的几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且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6.0%远高于对照组的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椅背复位法联合呼吸放松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肩关节脱位,并且能够显著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其运用。

关键词:椅背复位法;呼吸放松疗法;肩关节脱位

在劳动以及运动中,经常出现肩关节脱位的现象。有相关研究指出[1],肩关节脱位次数约占全身关节脱位次数的一半左右。肩关节由肱骨和肩胛骨组成,每个关节的动力和静力相互作用保证了肩关节的稳定,但是,由于肩关节囊是一个比较薄弱的部位,容易出现松弛,进而导致肱骨滑出,即常见的肩关节脱位[2]。为了进一步探讨改良椅背复位法联合呼吸放松疗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效果,本研究随机选取了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肩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对照方法进行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肩关节脱位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10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31.4±4.1)岁,病程为0.5d—4d,其中合并盂下脱位32例,肱骨骨折24例,关节脱位复发26例,锁骨脱位18例;实验组100例,男47例,女53例,年齡24-43岁,平均年龄(32.5±4.3)岁,病程为0.7d—5d,其中合并盂下脱位31例,肱骨骨折25例,关节脱位复发24例,锁骨脱位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以及合并症等发面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3] (1)带有肩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肩关节脱位症状;(2)有明显的外伤史;(3)肩部突出呈方肩畸形,Dugus呈阳性,经X线检查发现肱骨移位,与关节盂骨不相连;(4)肩峰与肱骨之间的距离增大,盂下脱位则以肱骨向下移动、至肩胛盂下方为标准。

1.3 排除标准[4] (1)患有其他严重外伤者;(2)患有脑猝死等其他严重并发症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椅背复位法进行治疗,具体过程如下:(1)在椅子上放置一个软垫,让患者坐于椅上,随后将患者关节脱位侧的腋窝跨放在椅背上,使前臂保持旋后位;(2)医护人员一只手将患者的腕部进行固定,另一只手按住患者肩部,然后将患者的膝关节抬起至90°弯曲状态;(3)将患者胫骨结节压至于肘关节之上,随后医护人员身体倾斜,逐渐加大膝部的力量,直至听到“咯噔”声终止加力;(4)对患者关节脱落部位进行复位、检查,将肩关节用绷带进行固定,并让患者进行相关的功能恢复训练。

1.4.2 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椅背复位法联合呼吸放松疗法进行治疗,具体过程如下:(1)在椅子上放置一个软垫,让患者坐于椅上,随后将患者关节脱位侧的腋窝跨放在椅背上,使前臂保持旋后位;(2)医护人员对患者受伤肩关节侧的手腕进行固定,使患者上臂逐渐向外伸展至90°弯曲状态;(3)医护人员使用户口向下压患者的肘窝,同时让患者轻轻摆动前臂,并重复做外旋动作,听到“咯噔”声后停止;(4)利用X射线观察患者的肩关节恢复情况,确定复位成功后使用绷带对肩关节进行固定;(5)让患者进行呼吸放松和功能恢复的训练。

1.5 观察指标和评判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肩关节复位状况以及总满意度。X线片显示患者肩关节复位正常,且患者肩关节没有肿痛症状,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能够负重参加劳动运动,不再复发则判定为满意;X线片显示患者肩关节复位正常,肩关节仍然有轻微疼痛感,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能够参与一些基本的劳动和运动判定为较满意;X线片显示患者肩关节仍旧错位,患者依然有肿痛感,基本功能没有恢复正常则判定为不满意[5]。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复位成功率 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一次性复位成功的几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复位成功率对比[n(%)]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肩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给患者的日常劳动和运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有资料表明[6],肩关节的两个组成部分为肱骨和肩胛骨关节盂,关节盂比较浅小,而肱骨较大,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仅有1/3-1/4,加上肩关节囊的薄弱和松弛,这才导致肩关节脱位的经常发生[7]。

本研究中采用的改良椅背复位法联合呼吸放松疗法,将传统的靠背椅富违反中的伸直肘关节进行牵引改进为弯曲肘部、利用患者上肢的自身重力的下压进行牵引。这种方法有利于肱二头肌的放松,缓解了肱二头肌对肱骨头的阻止,显著提高了复位成功率。在对患者进行牵引的基础上,前臂的缓慢摇摆使上臂重复做内外旋转动作,能够帮助肱骨头的复位;在外旋时,肱二头肌以及肩袖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方式,从而充分牵引肱骨头,使其恢复至关节盂处;在内旋时,关节囊和肩袖以及韧带的张力作用将肱骨拉向关节腔[8-12]。

有研究表明[13-15],改良椅背复位法避免了传统治疗方法中力度不易控制以及部分患者需要麻醉处理的弊端。此外,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由于医护人员无法很好地掌握力度,所以容易因为力度过大导致患者肱骨上端骨折、肱二头肌腱以及血管神经等出现损伤。改良椅背复位法操作十分简单,减轻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复位所用的时间也少于传统治疗方法,并且该方法不会加重关节的损伤。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也与研究中的观点十分吻合。

综上所述,改良椅背复位法联合呼吸放松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肩关节脱位,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对患者的关节没有损害作用,并且能够显著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其运用。

参考文献:

[1]王顺兴,陈远宁.改良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2(07):1170.

[2]马龙军.改良椅背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103例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07,05(08):47-48.

[3]杨福庆,杨福升.改良单人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J].中医正骨,2002,14(03):47.

[4]黄著辉.手牵足蹬配合呼吸放松疗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06):285-286.

[5] 卢世壁.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329.

[6]翟向前.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9)08:43-44.

[7]魏贵康,张志刚.?中国手法诊治大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00-403.

[8]杨毓华,王友和.?中西医临床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97-402.

[9]赵利民.手法复位与传统牵引肩关节脱位整复的疗效比较[J].西南军医杂志,2007,(03):26-27.

[10]許家轩.?足蹬外旋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02):156-157.

[11]乔伟松,张晓南,宁漱岩.关节镜下GII锚钉治疗中老年创伤性肩关节脱位合并Bankart损伤[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02):168-169.

[12]库建斌,郭新辉,曹阳.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5):112.

[13]石先伦.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手术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23.

[14]李志华,丘青中.?悬垂踩踏整复法结合外展外旋位固定治疗初发性肩关节脱位40例[J].中医药导报,2012,(02):125-126.

[15]王富明,陈鸿奋,王钢.?初发性肩关节脱位治疗的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02):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