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情感教育的培养贯穿在语文教学之中

2015-10-21董玉琴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3期
关键词:热爱祖国情感语文

董玉琴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即用教书为载体,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语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师传授给学生字、词、句、段等语言文字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按照社会主义教育观的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情感领域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意认知的作用而忽略了情感的功能。诚然,人的认识活动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但情感绝不是消极作为认识过程的“副产品”而存在,它同样能对认识过程产生巨大的作用。情感本质上是一种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情感往往伴随认识而产生,与认识过程共始终。由情感体验所构成的心理状态可以影响和调节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得天独厚。因为课本入选的画面和选文,本身就蕴含着内涵颇深的思想教育因素,闪耀着沁人心脾的育人光芒。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把握住教材的内涵。正如罗曼·罗兰说:“要把阳光撒播在别人的心里,自己心里得先有阳光。”心里先有了“阳光”,教学时方能胸有成竹,而不至于牵强附会,乱发议论或无端说教。所以,在重视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极为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并将其视为语文教学的一大因素加以培养。那么,如何进行情感领域的培养呢?

一、抓住重点篇目,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材里有很多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名篇。例如,在教陆游的《示儿》一诗时,就应用自己的爱国情感,在学生心灵的小溪上激起朵朵浪花。伟大的诗人陆游,虽然年事已高,但那种壮志未酬、死而遗恨的悲壮爱国之情令后人称颂不已。我在教学这首诗时,通过配乐朗诵,让学生有一种与教师情感的共鸣,继而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

二、抓住作品中的佳词美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我国山水的美丽举世闻名,课文中有许多篇目都是描写祖国山川壮丽景色的。我在讲授《桂林山水》时,首先抓住作品中的“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桂林山水》是篇语感美、颜色美、自然美、感情美的写景抒情文,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艺术的美感,文中充满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我先读范文,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畫出佳句,接着我紧扣作品中的文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让学生逐渐进入诗情画意之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到漓江的水清、静绿,体会到桂林山水之秀,祖国山河之美。学生边品味欣赏佳词美句,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细想,培养学生崇敬先烈的情感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今天,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性命。他们的英雄事迹是我们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七律·长征》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毛主席回首艰苦卓绝的长征写下了56字的壮丽诗篇——七律诗。此诗距离现在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结合内容的理解看注释而理解全诗的意境。抓住这些出乎学生意料的材料,诱导学生投入兴趣盎然的思考讨论中,让学生感知诗中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怕困难的高大形象,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用心,培养学生崇敬先烈的情感。

四、直接比较,培养学生的美育情感

目前,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对旧社会的生活一无所知,对那些比自己生活境况差的学生缺少同情心,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美育情感的培养。譬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想象丰富的作品,我在教学时,以真情实感激发、培养学生的情感,挖掘教材中富有情感教育的内容,进行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渲染了一种气氛,创造了一种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赋有情感的语言,让学生随着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不仅享受到多媒体课件中的视觉美、配乐朗诵的听觉美,而且使学生对作品的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思想上有了升华,懂得了可怜的小女孩的美好愿望在那黑暗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是无法实现的,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情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样教师就比较容易用正确的道德标准去引导小学生判断丑与恶、善与美。

五、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校外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实实在在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真实的道德环境中产生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如,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自我意识强,可对他人却是漠不关心的实际,针对这一问题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谁的心灵最美”讨论会,学生纷纷发言,通过辨析明理,大家深深地认识到:关心别人,为他人着想,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人和人之间只有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才能团结有爱,和睦相处。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形成对好人好事的赞扬、向往,对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批评、指责,可以引起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是一种无形的动力。虽然它暂时很难在学生的试卷分数中体现出来,但是它会作为潜能悄悄孕育,并有可能伴随整个人生而发展,这种受益虽然有明显的滞后性,但是它的积极作用和产生的后劲实在是考试分数所无法估量的,这些正是情感培养的基本属性所在。

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情感领域的培养,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积极进行情感培养,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李仲才.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

编辑 王梦玉

猜你喜欢

热爱祖国情感语文
情感
台上
浅议如何培养地理教学中的学习兴趣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
浅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体育教学培养目标探讨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