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礼,以台湾地区为例

2015-10-21尹小隐

中国青年 2015年20期
关键词:台湾人传统

尹小隐

台湾人的彬彬有礼,是一种具有复杂背景,但又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不少去过我国台湾地区的大陆居民回来都说,在台湾,人与人之间彬彬有礼,长幼有序,整个社会风气颇存古风。

那么,台湾社会是怎样守住“礼”的呢?

没有饥饿的岛屿

古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真理反过来说则是,仓廪空而抛礼节,衣食缺而弃荣辱。

这简单的话之所以流传了几千年,只是因为中国的历史从正反两方面提供了无数的证据。

在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最刻骨铭心的苍生悲剧,就是饥饿。据估算,民国时期因饥饿而减少的人口约3亿,因战争造成的约4000万减员,相比之下都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一百年来,台湾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中,没怎么挨过饿,也没直接经历过战火。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台湾也靠实行配给制挨了过来。唯一一段饿死人的时间,是在1946年,国民党政府大肆搜刮粮食运往内地做军粮,台湾一时出现了抢米风潮。但这段时间较短,不至于变成一代甚至几代人难以磨灭的记忆,因此也就不至于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物质生活上的殷实无窘,带来的是心态上的从容礼让,不争不抢。

可见,“礼”的存或灭,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盈缺,以及资源分配的规则。

举个例子,1945年,台湾全岛有铁路近4000公里,而从1911年至1949年,大陆共建成铁路17100公里,相比之下,台湾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可见一斑。

曾任台湾“警备司令”的彭孟缉,在其回忆录中提到1945年初到台湾的观感时,如此写道:“(台湾)义务教育已经普及,社会上没有人不识字。小学的校舍都是钢筋混凝土的巍峨建筑,比内地有些大学还大、还要好。”

彭孟缉是蒋介石派到台湾的,后来衔至少将,他的看法虽然有可能与事实有所出入,但也是说明了一定情况的。台湾官方统计,1945年时,学龄儿童就学比例达到65%左右。

守住传统文化的根脉

“五四”之后的新文化运动,力求扫除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种种传统,甚至要孩子和水一起倒掉。这种激烈的思想和行动导致的局面,引起人们的反思。

在台湾,虽然日本殖民统治竭力推行“去中国化”教育政策,禁说汉语,禁习汉文,但很多汉人父母仍让孩子趁着课余时间到私塾,跟着汉文老师学习四书五经、作诗写文,要他们不能忘本。

蒋介石败退到台湾后,不仅杀左,更压制温和的自由主义。强力管控之下,社会风气压抑,却为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提供了某种条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学内容在国文教材中占到4/5,国学研究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更是从未中断,涌现出一批大儒名硕,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起了很大作用。

1966年,蒋介石发了一篇《中山楼中华文化堂落成纪念文》,由此开始了所谓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1967年7月,蒋介石倡导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并亲自担任总会长。蒋希望将此运动长期延续,但最后就如他在大陆发起的新生活运动一样,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即使如此,台湾社会仍然较好地保持了传统的人伦面貌。

近年来,台湾当局也继续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力图以此来稳定和强化台湾民众文化认同。

以宗教促和谐

谈台湾人际关系的亲善有礼,不能不谈台湾民众的宗教生活。

台湾的宗教生活十分兴盛,虽然有些神汉巫婆,装神弄鬼,扰乱视听,但也不乏对社会有卓越贡献的大德高僧,如佛光山的开山宗长星云法师,法鼓山开山宗长圣严法师等等。这些佛门人士走出清净佛门,致力于多种社会事业,开办大学、医院、养老院等,提供福荫,安抚民心,在台湾社会中,扮演了特殊而重要的角色,不仅使古老的佛教实现了现代化,更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台湾社会的良性发展。台湾2000多万人口中,有800万佛教徒,对台湾社会起到很大的稳定和润滑作用。

在1947年的“2·28事件”之后,近70年来台湾各社群间没有发生过严重暴力事件。和谐共生,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斗爭哲学,成为台湾民众的共同价值取向。这让台湾人保住了平和的集体心理状态,为“礼”创造了伸展根脉的土壤,使得台湾在经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心依然有底线可守,人与人之间仍然可以守望相助,不致信仰缺失,彷徨无疑,进退失据。到今天,台湾经济放慢了脚步,大家更觉得没必要心急火燎,你争我夺,心态相对平和正常。

从这点来说,台湾真的是一块幸运的土地。

责任编辑:尹俊国

猜你喜欢

台湾人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亚岁送鞋的传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菲警方逮捕4名台湾人
“竹”的传统与创新
台湾人在上海的公益活动
台大教授一席话“骂醒”所有台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