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生成教学的三种策略

2015-10-21梁轶

广西教育·B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开放课堂高中语文

梁轶

【摘 要】高中语文生成教学的开展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语文教师可通过做好基础备课、巧妙设计问题、营造开放课堂等多种途径为生成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从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生成教学  开放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87-02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改革与创新是主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师生合作与互动,打造趣味课堂与创新课堂。在干预突破教学预案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生成性,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学习、思考与探究实践,真正做到全面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高中语文生成教学的开展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类生成资源,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一、做好基础备课,服务生成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中生成教学的基础以教师备课为主,备课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生成资源的运用情况。教师要对教材、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与心理需求等进行深入挖掘与探讨,加入个人理解,做好前期备课。教师备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不同环节内容与节奏的把握,关系到学生对课堂信息的反馈,因此要在做好备课的基础上实施生成教学,为其提供充足的准备,从而确保教师与学生能及时高效利用、处理各类生成资源,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例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节课,作为新闻题材的文章,它描述了二战期间纳粹法西斯的暴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欧洲战场的纳粹暴行了解不多,课堂中生成教学的实现可利用国内抗日战场的一些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教师可收集一些与纳粹暴行有关的图片与影视资料,或者播放相关影片如《辛德勒的名单》,让学生了解纳粹在欧洲的暴行,同本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印证,让学生在教师充足备课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相关信息,通过直观的情感体验去深入了解这篇文章的基调与思想情感。另外,作为反法西斯战争背景下的一篇相关新闻,教师也可以将纳粹的暴行与中国近代史中的抗日战争相联系,通过南京大屠杀等日军暴行加深对这篇新闻的感悟,结合201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这一事件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讨,通过巧妙利用各种备课资源进行课堂开发,在把握课堂气氛的基础上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增强语文教学时代感与教育意义,为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开辟新天地。

二、巧妙设计问题,服务生成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出课堂本身的生成性,可借由问题教学打造生成性课堂,通过激发学生思考意识与参与积极性构造一个探究性课堂,突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变化性,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积极表达并展现自我,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演绎的主体演员,盘活课堂,突出生成性。问题设计时要注意突出问题本身的启发性与预留性,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与发挥自我的空间,教师要设计诸多具有生成性的问题与预设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思考文章真意,真正将高中语文课堂打造成为一个师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课堂。

例如学习《荆轲刺秦王》时,很多学生都奇怪为何荆轲不向太子丹提前说明自己朋友秦舞阳的胆小,而非要等到真人前来呢?教师可以该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从而进一步理解不同人物的立场与形象,更加精准的把握文章中不同角色背后的情感。以这种生成性问题或预留性问题入手,不仅可积极调动学生兴趣进行思考与探索,配合教师恰当的启发与引导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以一种更加全面且多元化的角度理解文章、把握文章,这对于激发并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热情有重要意义,还能够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收获不同情感体验与乐趣,对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转变思考视角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谏太宗十思疏》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封建时代臣子劝谏帝王的重要性与意义,教师设计一些对比问题,将历史上一些有名的君臣如纣王与比干、屈原与楚怀王、司马迁与汉武帝等人物设计为探究式问题,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总结与思考,在个人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到太宗与魏征之间君臣相宜的宝贵。结合这些人的劝谏案例与魏征进谏太宗进行对比,将唐太宗赞扬魏征,并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放置案头以资警惕的行为的特殊性与宝贵性凸显出来,从而深入了解这对君臣何以名垂史册。教师还可从魏征本身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史册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发散思维式问题,比如魏征对后世诤臣如称为青天的包拯有何影响,让学生通过思维发散与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魏征与太宗君臣相宜的历史佳话。

三、营造开放课堂,服务生成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的生成性意味着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自我表达需求,给予学生自我表达与展现的空间,因此要融入民主平等理念,积极打造开放课堂,以方便生成教学的开展。教师对于学生的鼓励与包容有助于他们积极展现自我,通过思维火花的碰撞为教学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见仁见智的表达也有助于突出语文教学本身的多元化魅力。开放课堂的营造要注意巧妙留白,在把握课堂节奏、设计教学问题时为学生留下足够他们思考与发挥的空间,通过设计一些启发性任务或者活动性任务,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实践性,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参与教学探索与创新,这对于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很多学生都好奇为何朱自清因为革命的失败感到郁闷;学习《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很多学生因为不了解或者不喜欢鲁迅先生也无法达到必要的理解深度,所以虽然文章十分经典,但是反而不受许多学生的喜爱,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十分郁闷与枯燥。针对学生的这些反馈,积极营造开放课堂引导学生抒发己见,在生成性教学的服务下,以一种全新的手法进行学习。比如《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在学习时打破常规,并不将作者朱自清的心情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而是单纯从人物心情的角度剖析个人心理与文章中的情感变化,这种授课方式避免了教师在授课中的被动,反而方便学生更好地发挥个人认知对作者的情感变化与散文的特质进行理解,做到了生成性教学打造全新课堂,在此基础上适当对作者朱自清生平進行讲述,学生对于文章的感悟将会进一步加深。

在学习《纪念刘和珍君》时,将重点从鲁迅先生个人更多地转移到不同时代背景下民族危亡之际学生们的抗争活动,教师可选择一些相关影视作品或者从2015年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入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刘和珍被杀的时代背景,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进兵关内同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对战,借口维护《辛丑条约》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多个国家提出种种侵犯中国主权的无礼条件,正是基于对这一事件的抗议,北京学生与群众集结请愿,结果段祺瑞砍杀两百余人,酿成了“三·一八”惨案,正是在这一事件中学生刘和珍遇难,鲁迅先生为了纪念这位爱国青年为她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在开放性的课堂中,教师不能过于局限于作者本身,而要更多从这一事件的背景、社会影响等多个角度出发,让学生在了解刘和珍参与请愿运动的背景与目的后更直观地深入了解处于同时代的作者的内心的悲愤与无奈,由此才能进一步感悟到文章中蕴含的激愤,从上个世纪国家的软弱无力被列强欺辱到现如今的屹立于世界之巅,真正将两个时代国家的两种命运进行对照,将今天的国家自豪感与民族自尊心同处于过去屈辱时代的国民进行比较,了解曾经的软弱无力,感悟今天的强大自主,在学习语文课文的过程中对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养成给予积极影响,真正做到以文育人、以史教人,这对于学生发散思维探索高中语文课堂的更多可能性均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生成教学的开展,要在做好备课的基础上,通过巧妙利用问题式教法、营造开放课堂等举措,促进生成教学的开展,让学生邂逅课堂中的美丽,为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服务。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开放课堂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让数学课堂成为开放的课堂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