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推县级中职学校突破式发展

2015-10-21李牧

广西教育·B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办学院校

李牧

中职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担负着为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培养合格初级技术人才的重任,担负着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对促进学生个性形成、潜能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中职学校的发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从软硬件建设、生源拓展,以及毕业生就业和升学途径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然而,由于城乡教育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先天劣势”,县级中职学校的发展仍然受困于各种因素,无法实现突破式发展。

要实现县级中职学校突破式发展,就要改变思维定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就业或升学的需求。改革办学模式,积极与高职院校贯通办学、与企业合作办学、与城市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与普通高中融通办学、与普通初中合作开展职业教育渗透。建立县级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升学和继续学习联动机制,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查方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利用县级中职学校配套的教学、实训、生活、体育等设施和“双师型”师资力量,整合资源,发挥各部门各行业的优势。

第一,进一步加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建设。拓宽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入高职学习的渠道,支持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采取“2+3”或“3+2”形式联合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对从高三转入或高中毕业接受“一年制”中职教育的学生,采用“1+3”形式,免试注册升入高职院校。进一步扩大本科院校招收中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试点规模。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招收的中职毕业生全部进行单独整建制编班教学。此外,还应根据学生意愿,允许学生在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之间双向流动、允许学生在中职学校不同教学班之间双向流动。

第二,开展城市职业院校结对帮扶。实施城市中职与县级中职学校对口帮扶制度,鼓励二者广泛开展合作办学。建立健全中高职衔接招生、管理、教学和评价制度体系,形成中高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帮助对口帮扶的中职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接收中职学校教师来校进修培训或跟班学习,多种形式派出专业教师到中职学校参与和指导教学,安排三年级学生到中职学校协助实践教学。鼓励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到县级中职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县级中职学校学生的校园生活。

第三,鼓励行業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县级中职教育。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支持行业企业以混合经济体方式开展联合办学,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政府相关部门在财政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扶持。企业因接收实习生实际所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向职业院校进行捐赠。支持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行校企“双元”联合招生订单培养。

第四,因地制宜开展职业教育渗透。以送教上门方式在初中阶段教育渗透职业教育,利用普通初中劳技课时,由县级中职学校将职业教育课程开设到普通初中。以举办职业初中方式在初中阶段教育渗透职业教育,办学资源相对富裕的县级中职学校可增设职业初中并接收从普通初中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学转入的学生,实行半年学制,在继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课程的基础上增设职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

第五,建立县级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建立以技术教育为核心、内涵发展为重点的中职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把优质、特色发展作为评价县级中职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改变办学模式同质化和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做法,把毕业生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指标,把行业规范、职业标准、企业用人要求、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等作为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总之,县级中职学校的发展先天性地存在着不足,要想取得突破式的发展,必然要打破常规,借助城市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等力量,在提高自身“造血”能力的同时,以对口帮扶、校企共建等途径向学校输入新鲜“血液”,共同助推县级中职学校突破式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办学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