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衰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2015-10-18王蓓胡长安汤礼文

新中医 2015年12期
关键词:肾衰尿蛋白活血

王蓓,胡长安,汤礼文

1.长兴县中医院,浙江 长兴 313100;2.湖州市中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肾衰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王蓓1,胡长安1,汤礼文2

1.长兴县中医院,浙江 长兴 313100;2.湖州市中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目的:观察肾衰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诊断标准,选取本院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2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分别行肾衰汤和益气活血汤治疗,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GFR)、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浆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FR、Hb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而Fib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CCr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而SCr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24h尿蛋白定量指标水平比对照组增加,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肾衰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及减轻临床症状,且可更好地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一定的借鉴基础。

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汤;肾功能;中医证候积分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一种进展性、伴有肾间质坏死、肾功能不可逆性损害的肾病终末期综合征。临床多以西医治疗为主,虽可暂时缓解症状,但长期疗效不佳。慢性肾功能衰竭在中医学属瘾闭、溺毒、关格、虚劳等范畴,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广泛应用后,可有效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1]。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能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选取本院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分别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治疗,观察各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西医临床诊断、分期参照《肾脏病学》[2]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慢性肾功能衰竭证候分型,中医脾肾气虚兼夹血瘀、湿浊证候诊断标准,主症为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面色晦暗等。次症为脘腹胀满,口淡不渴,大便不实,肢体麻木,肌肤甲错,口中粘腻,舌淡齿痕、舌苔厚腻,脉涩或沉细。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西医及中医诊断辨证标准;入组时血肌醉(SCr)水平为133~442μm ol/L,肾小球滤过率(GFR)为Ⅱ~Ⅳ期,1月内均未行其他中药或中成药、激素、免疫抑制剂及透析治疗。

1.3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重要实质器官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者;过敏体质或多种药物过敏者;患有精神病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伴有急性尿路梗阻性疾病且需要及时手术治疗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4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本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100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21~67岁,平均(41.29±5.26)岁;病程1~6年,平均(3.13±0.52)年;CRF分期:Ⅱ期12例,Ⅲ期28例,Ⅳ期10例;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4例,高血压肾病13例,糖尿病肾病7例。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2~69岁,平均(43.05±6.43)岁;病程1~5年,平均(3.08±0.62)年;CRF分期:Ⅱ期10例,Ⅲ期31例,Ⅳ期9例;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3例,高血压肾病17例,糖尿病肾病6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CRF分期、原发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①优质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控制蛋白质摄入量0.6~0.8 g/(kg·d),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②降低血压:尿蛋白>1 g/L时,血压应降至125/75

mm Hg,尿蛋白<1 g/L时,血压应降至130/80mm Hg;③控制血脂,纠正肾性贫血,并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但不可应用肾毒性抗生素;④给予药用炭吸附肠道毒素。

2.1 对照组 在基础治疗上行益气活血方治疗,处方:党参、黄芪、白术、丹参、泽兰、何首乌各15 g,桃仁10 g。兼见湿浊证,加法半夏、砂仁(后下)、藿香;兼见湿热证,加石韦、土茯苓;兼见浊毒证,加大黄;见水气证,加猪苓、茯苓皮[4]。

2.2 观察组 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肾衰汤治疗,处方:泽泻、党参、制半夏各8 g,山萸肉、当归各9 g,生地黄、瓜蒌仁、车前子各12 g,山药、甘草各15 g,黄芪、益母草、生大黄、紫苏叶、砂仁、陈皮、茯苓、法半夏、王不留行、木香、白术、淫羊藿各10 g,川芎5 g,丹参、制大黄各6 g,服用方法:水煎沸腾后,再行30m in温火煎熬,每天2次,2组药物共服用2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GFR)、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浆白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评估。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显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CCr增加≥20%,SCr降低≥20%。有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CCr增加≥10%,SCr降低≥10%。稳定: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CCr无增加或增加<10%,SCr无降低或降低<1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CCr降低,SCr增加。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4.2 2组治疗前后GFR、Fib、Hb水平比较 见表1。2组治疗前GFR、Fib、Hb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FR、Hb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而Fib数值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GFR、Fib、Hb水平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GFR、Fib、Hb水平比较(±s)

组 别GFR[mL/(min·1.73m2)] Fib(g/L) Hb(g/L)观察组对照组t值P治疗前20.15±3.67 20.83±4.06 0.5429 >0.05治疗后23.16±2.27 21.96±3.41 2.4837 <0.05治疗前4.47±1.22 4.32±1.31 0.1364 >0.05治疗后3.14±1.28 4.03±1.42 3.1149 <0.05治疗前90.47±11.36 91.75±12.68 0.8347 >0.05治疗后98.32±12.57 93.67±8.42 3.6528 <0.05

4.3 2组治疗前后BUN、SCr、CCr水平比较 见表2。2组治疗前BUN、SCr、CCr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CCr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而SCr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BUN、SCr、CCr水平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BUN、SCr、CCr水平比较(±s)

BUN(μmol/L) SCr(μmol/L) CCr(mL/min)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治疗前15.46±2.05 15.03±3.27 0.4156 >0.05治疗后7.49±1.26 11.35±2.19 4.5837 <0.05治疗前317.28±63.54 325.49±52.81 0.9642 >0.05治疗后272.64±51.79 183.92±47.18 8.2429 <0.05治疗前34.38±11.76 35.63±12.04 0.6823 >0.05治疗后49.19±13.26 65.47±12.63 5.8411 <0.05

4.4 2组治疗前后Alb、24 h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3。治疗前,2组Alb、24 h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24 h尿蛋白定量指标水平较对照组增加,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Alb、24 h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表3 2组治疗前后Alb、24 h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组 别Alb(g/L) 24h尿蛋白定量(g/24h) 中医证候积分(分)观察组对照组t值P治疗前31.05±4.78 30.96±3.25 0.6285 >0.05治疗后37.02±3.82 32.62±4.17 4.5218 <0.05治疗前2.73±1.75 2.81±1.63 0.3349 >0.05治疗后2.38±1.24 1.87±0.92 3.0681 <0.05治疗前39.47±15.26 38.83±13.95 0.4882 >0.05治疗后17.48±13.05 28.71±11.37 4.2692 <0.05

4.5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估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论

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为饮食疗法,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改善肾脏代谢异常,控制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加用必须氨基酸,控制磷的摄入,合理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和适当的膳食纤维;降低血压,及时选择正确有效的降压药物,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控制蛋白尿,行低蛋白饮食;增加肠道毒素的排出及抑制毒素的吸收:使用吸附剂或者泻下剂,促进肠道内毒素排出;高脂血症与肾脏病密切相关,采用降脂药物治疗;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4]。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中医学关格、虚劳等范畴。肾病日久,迁延不愈,致五脏六腑皆受损,气血亏虚,浊毒内盛,脾肾虚损,肾失气化,瘀血互结[5]。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应以扶正祛邪为主,即补充正气于五脏六腑,化生气血,恢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机体虚损,达到健脾益气、温补脾肾、滋肝益肾、养阴益气、同补阴阳。

观察组肾衰汤方中,泽泻性甘寒,入肾、膀胱经。主治五劳七伤,筋骨挛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山萸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治腰膝酸痛,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党参味甘性平,可益气健脾,养血生津。生地黄味甘寒,主治绝筋、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山药甘平无毒,归脾、肺、肾经,《本草纲目》认为,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制半夏辛温化痰,入肺脾胃,开胃健脾,宣通阴阳,和胃安卧;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之功效。紫苏叶通心经,益脾胃;砂仁性温,味辛,具有温暖脾肾、下气止痛、宽胸膈、止冷泻、化滞等功效;川芎味辛、入肝、胆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瓜蒌仁甘微苦,归肺胃、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黄芪益气健脾补肾,是补肾脏元气之要药,主治脾肾气虚;当归具有活血补血通络之功效,两药共同为君药;白术补气健脾,化湿利水;茯苓利水渗湿,健脾消肿[6]。法半夏化湿祛浊,降逆止呕,主治水湿之邪内蕴,浊毒上犯之证;陈皮方中取其健脾理气,和胃化湿之功效,陈皮、法半夏二药合用,共奏理气和胃、化湿降浊之功;大黄祛湿化浊,活血泻下解毒,功擅化解浊毒之邪,活血化疲;益母草活血利水,血水同治,对于湿疲互结之证尤为适宜;王不留行活血通经,利湿通淋,通利血脉;车前子利水渗湿;淫羊藿温补肾阳,避大黄之苦寒,共为佐药。木香行气健脾止痛,防诸药滋腻伤胃。诸药合用,补泄兼施,寒温并用,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保护残余肾功能的作用,使滋补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相辅相成,共奏补肾健脾,祛湿化浊,活血化疲之功。

对照组益气活血防疫,具有益气活血功效,可改善血液流变、降脂和调节免疫,保护受损的内皮细胞和抗肾脏纤维化等作用;有研究认为,益气活血方药具有健脾补肾、活血化瘀功效,其中党参、黄芪、白术能益气健脾,何首乌能补益肾精,桃仁、丹参、泽兰能活血化瘀利水[7]。虫草制剂能稳定细胞溶酶体膜,减轻肾小管损伤,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

本研究认为,采用肾衰汤方剂的临床效果优于益气活血方剂,2组治疗前各指标水平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FR、Hb、BUN、CCr、Alb、24 h尿蛋白定量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而Fib、SCr、中医证候积分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肾衰汤治疗不同分期的肾功能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及减轻临床症状,并且可更好地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为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提供一定的借鉴基础。

[1]翁秀平.中药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46(1):75-77.

[2]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15.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7-269.

[4]刘立昌,刘新,杜雪飞,等.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44(6):34-36.

[5]康柏会.肾衰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2):92-93.

[6]蔡明,郑妮军,胡长安.肾衰汤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7):509.

[7]王丽,占永立,饶向荣,等.益气活血、利湿降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远期疗效分析[J].新中医,2009,41(1):20-22.

(责任编辑:刘淑婷)

R692.5

A

0256-7415(2015)12-0070-03

10.13457/j.cnki.jncm.2015.12.031

2015-07-20

王蓓(1971-),女,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肾内科。

猜你喜欢

肾衰尿蛋白活血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Wnt/β-catenin通路在肾衰康灌肠液抑制HK-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肾衰合并心血管病血液透析治疗40例临床护理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骆氏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回顾性分析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