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血液黏滞度相关性初步观察

2015-10-18李晓健

新中医 2015年12期
关键词:左室黏度血栓

李晓健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2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血液黏滞度相关性初步观察

李晓健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2

高血压;左室肥厚;血液黏滞度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肾脏及血管疾病的重要基础病变。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强或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久之心脏发生肥厚,继而心脏扩大,影响心脏的功能。临床观察发现,部分高血压病人降压药物使血压长期维持在较为理想水平时,依然出现左室肥厚(LVH)。笔者对老年人和老年前期者高血压LVH与血液黏滞度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45岁以上患者,共298例,分为2组。老年组(60~82岁)143例,LVH 47例占32.9%;老年前期组(45~59岁)155例,LVH 44例占28.4%。随机抽取以上2组单纯血压升高而无LVH者各42例为对照组。患者经单服丙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或合用氢氯噻嗪治疗,血压控制在21.3/12.7 kPa (1 kPa=7.5mm Hg)以内;抽血前2周内未服用过阿司匹林、波立维等影响血黏度药物;无心绞痛发作。

2 检测方法

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体外血栓、纤维蛋白原。采用天津分析仪器厂NZ-6型椎板式血液黏度计、无锡电子仪器二厂体外血栓测量仪、上海科达测试仪器厂JPA-3型自动平衡血小板聚集测量仪。血浆纤维蛋白检测用沉淀比浊法。LVH判定用美国ATL-6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后室壁厚度(PW T)和左室内径(LVID)。计算左室测量指数(LVM I),LVM I=1.04[IVST+LVID+ PWT)3-LVID]3-13.6 g/体表面积。男性>134 g/m2,女性>110 g/m2为LVH。

3 观察结果

各组血黏度指标测定结果比较,见表1。老年及老年前期LVH组各项血黏度指标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的对照组(P<0.05),提示LVH与高血液黏滞度可能有密切相关性;老年LVH组与老年前期LVH组血黏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血黏度指标测定结果比较(±s)

表1 各组血黏度指标测定结果比较(±s)

与同组LVH组比较,①P<0.05

组别老年组LVH组对照组老年前期LVH组对照组n 血栓长度(mm) 血栓湿重(mg) 血栓干重(mg) 血黏度高切(100/s) 血黏度低切(2/s) 血浆纤维蛋白原(g/L)血小板聚集率(%)47 42 32.2±18.4 14.9±7.4①106.3±78.7 47.0±25.2①46.0±33.3 15.8±9.2①8.7±4.0 6.6±3.0①42.0±20.5 29.0±10.6①5.0±1.9 4.1±1.4①45.0±17.3 36.4±14.0①44 42 34.0±19.4 15.5±8.4①108.8±66.0 45.4±27.1①47.0±26.7 17.6±9.6①9.5±4.4 7.0±3.2①46.6±20.7 26.1±11.9①5.0±1.9 4.2±1.6①40.1±16.1 37.5±14.5①

4 小结

高血压是LVH的常见病因,高血压LVH的诊断阳性率一般为20%~80%。临床一旦诊断LVH者预后差、风险大。Fram ingham研究表明45岁以上男子LVH者6年死亡率达40%以上,且发生心力衰竭及猝死危险性明显增高。本组298例高血压患者中老年人高血压LVH阳性率为32.9%,LVH组全血黏度改变提示高黏血症有发生LVH趋势、全血黏度改变亦是LVH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对高血压患者适度降低血黏度治疗可能减少、延缓并逆转LVH的发生。

(责任编辑:骆欢欢)

R544.1

A

0256-7415(2015)12-0034-01

10.13457/j.cnki.jncm.2015.12.015

2015-04-11

李晓健(1954-),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老年性高血压病。

猜你喜欢

左室黏度血栓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