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梅毒诊断中的作用

2015-10-17刘春华孙国清薛秀娟王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免疫吸附螺旋体梅毒

刘春华孙国清薛秀娟王 哲▲

1.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郑州 450016;2.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梅毒诊断中的作用

刘春华1,2孙国清1薛秀娟1王 哲1▲

1.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郑州 450016;2.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目的 比较分析TPP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诊断梅毒感染的区别,探讨TPP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梅毒诊断中的优势。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到我中心性病门诊就诊的病患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研究对象,实验组采取TPPA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而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 在实验组的130例研究对象中, 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6.92%(35/130);在对照组的130例研究对象中,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0.00%(26/130)。如果将酶联免疫吸附法作为诊断的金标准,TPPA测定结果的敏感度为93.65%,测定的特异性为97.68%。结论 在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检测方面,TPPA检测法的特异性比酶联免疫吸附法好,但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敏感性较TPPA检测法高。在临床中应将酶联免疫吸附法作为梅毒的筛选试验,对于筛选阳性的样本,应用TPPA方法去确诊,只要将两种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避免漏检和误诊,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梅毒;TPPA;酶联免疫吸附法

作为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梅毒[1],苍白螺旋体是导致其发病的根本原因,该螺旋体可侵犯到人体的任何器官,同时使患者各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躯体反应,对人体具有较强的致病性[2]。在自然界,由于梅毒螺旋体仅感染人类,因此,在疾病的传播过程中,梅毒疾病传播的唯一传染源就是梅毒感染者[3]。梅毒在临床上主要分为先天性梅毒和后天性梅毒,先天性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过母婴的垂直传播,而后天性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4]。随着医学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关于梅毒的临床诊断技术也日益完善,本文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到我中心门诊就诊的病患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TPP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梅毒感染者的差异性,为将来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月~2013年10月到我中心性病门诊就诊的病患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60份血液标本,其中有40例已经确诊为梅毒感染者(临床中通过TPPA和RPR结合确诊病例),其余220例感染情况未知,年龄 21~73 岁,平均(34.8±23.7)岁,其中女126例,男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实验组采取TPPA,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TPPA方法:选用梅毒螺旋体(TP)抗体诊断试剂盒(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检测标准和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取50μL待测血清和TPPA混合,用梅毒螺旋体致敏明胶颗粒与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法:选用的试剂盒为日本瑞比欧株式会社供给,操作规程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检测,利用纯化的梅毒螺旋体的重组蛋白为抗原以包被固相板条,加梅毒血清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体IgG抗体,利用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的梅毒抗体数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人群特征分析

实验组130例,其中男68例,女62例,平均年龄(35.8±25.1)岁(19~72岁),对照组130例,男66例,女64例,平均年龄(33.4±24.2)岁(19~72岁)。实验组中有19例有既往史,对照组中有20例有既往史。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体人群特征见表1所示。

2.2 TPP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诊断梅毒感染者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在实验组的130例研究对象中,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26.92%(35/130);在对照组的130例研究对象中,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20.00%(26/130)。如果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作为诊断的金标准,TPPA测定结果的敏感度为93.65%,测定的特异性为97.68%。经统计学分析,通过x2检验,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人群特征对比表(± s)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人群特征对比表(± s)

组别 n  年龄(岁)  男女比例  既往史(n)对照组 130 33.4±24.2 66∶64 20实验组 130 35.8±25.1 68∶62 19 t/x2 0.365 1.562 0.326 P>0.05  >0.05  >0.05

表2 TPP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诊断梅毒感染者的阳性率、特异性和灵敏度比较(%)

3 讨论

梅毒开始时是在包皮内面或冠状沟、包皮系带、阴茎上出现米粒大小的圆形、椭圆形硬结或疹子,大多数为单发,周边坚硬,表面迅速糜烂,溃疡,但无脓或不适感觉[5]。如不及时治愈,有可能在1个月后发生更严重的二期梅毒,体重减轻,全身不适,慢性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溃疡,并可导致机会性肺部感染或多发性出血肿瘤等严重疾病[6]。

对于处于二期或三期的梅毒感染者来讲,血清学检查对于临床医生判断其梅毒病情的发展和痊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7]。在梅毒感染者的诊断中,TPP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诊断梅毒感染方法中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得不到治疗的梅毒感染者在感染后1年内传染性最大,病期越长,传染性越小[8]。感染4年后,通过性接触一般已无传染性,但仍可胎传[9]。所以只有尽快发现梅毒并采集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更好的控制梅毒传播。而梅毒的治疗还需要结合RPR等非特异性检测指标来指导[10]。

那么,上述TPP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哪种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更高呢?本次研究表明,在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检测方面,TPPA均好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法,同时,TPPA还具有容易分析、结果客观,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但是,由于TPPA检测的费用较酶联免疫吸附法的费用高且操作复杂,并且对检测的环境和条件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一些人数较多的体检或梅毒筛查的过程中,如果每例都采取TPPA检测的方法,既费时又费财力和人力,如果对于上述人群进行梅毒筛查时,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当酶联免疫吸附法出现阳性的患者时,再进行TPPA检测进行确认试验,既为体检人群节约了检验费用,提高了检验的效率,通过TPPA确认试验,又有效的防止了假阳性率的出现。因此,对于梅毒的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适用于筛选检测,而TPPA则使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法为阳性的确认试验。

[1] 张旭东,马艳华,周少聪,等.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梅毒抗体的一致性比较[J].武警医学,2012,26(9):756-757+760.

[2] 谢薇,郭光萍,李燕,等.边远山区妇女孕早期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检测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5(22):3629-3632.

[3] 齐啸,徐杰,张政,等.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和梅毒本底感染及新发感染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3,34(6):407-412.

[4] 郑伟,杜艳丽,王慧媛,等.三种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方法在献血员筛查中的意义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17(4):405-406.

[5] 卢春柳,梁佳琦,刘伟,等.广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检测结果与年龄性别情况分析[J].广西医学,2011,29(12):1648-1649.

[6] 高风兰.梅毒ELISA法检测RPR、TRUST试验比较及其在输血检测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9):442-443.

[7] 王明建.梅毒检验3种不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25):581-583.

[8] 陈忠城,胡波,李玛, 等.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抗体与TPPA的相关性[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0):1222-1223.

[9] 潘小萍.酶联免疫法与TPP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18(24):101-102.

[10] 张旭东,马艳华,周少聪,等.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梅毒抗体的一致性比较[J].武警医学,2012,26(9):756-757,760.

Role of TPPA and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n diagnosis of syphilis

LIU Chunhua1,2SUN Guoqing1XUE Xiujuan1WANG Zhe1
1. Hena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Zhengzhou 450016,China;2. Basic Medical Colleg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China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PPA and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n the diagnosis of syphilis and to explore their advantages. Methods 260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STD outpatient of our center from January 2011 to Octo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1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PPA to detect 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i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o detect 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ies.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positive rate of TPPA detection of 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ies was 26.92%(35/13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ositive rate of TPPA detection of 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ies was 20.00%(26/130). If th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served as the gold diagnostic standard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PPA were 93.65% and 97.6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terms of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ies detection, TPPA has better specificity than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but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has higher sensitivity than TPPA. In clinical practic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should serve as the screening test of syphilis, and for the screened positive samples, TPPA should be used to confirm the diagnosis. Only by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can be avoided, and the combined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repeatability,thereby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Syphilis; TPPA;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446.6

B

2095-0616(2014)06-142-03

2014-01-21)

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4-905)。

猜你喜欢

免疫吸附螺旋体梅毒
隐性梅毒更危险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二)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食品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初探
2016年路易斯安那洪水后的钩端螺旋体病
免疫吸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进展
螺旋体脂蛋白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