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降低末梢血假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应用

2015-10-10曹钦秋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末梢目标值圈员

曹钦秋

(丹阳市儿童医院检验科 江苏 丹阳 212300)

假性血小板减少,是由于血小板聚集导致仪器计数血小板数量减少的现象。若这种现象不能被识别,就可导致临床上的误诊,以致错误的治疗,其后果是严重的[1]。目前,我院仍采用末梢血检测血常规。为提高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降低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特此成立品管圈(QCC)活动小组,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缺陷问题进行改进,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在进行QCC活动的系统知识培训后,检验科与2014年4月组建品管圈,确定圈员8人,并选举出圈长。全体圈员集思广益,投票确定了圈名(甜甜圈)和圈徽。

1.2 主题选定: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充分挖掘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依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四个指标按5,3,1分进行打分,最终选出"甜甜圈"一期活动主题:降低末梢血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

1.3 拟定活动计划:本次活动初定为6个月,通过绘制甘特图拟定计划。圈会议每1-2周召开一次,每次会议1-2小时,地点尽量安排轻松愉悦的环境,能够让圈员拥有积极的态度和开放的思维。

1.4 现状把握:通过查检表的形式,统计2014年5月门诊血常规中PLT<100×106/L的例数,同时利用双管复查,显微镜手工计数的方式,判断是否为假性血小板以及可能产生的原因。本阶段共统计血小板减少例数82例,其中假性血小板减少例数为18例,发生率为22.0%。根据80/20法则,采血和检验过程的问题最突出(占77.8%),为本次改善的重点。根据导致的原因,绘制柏拉图,见图1。

1.5 目标设定:品管方法目标值设定公式: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2]。现况值为现状把握得出的22.0%;改善重点为柏拉图中得出的77.80%;圈能力为圈员综合评定的52.0%,由此可以得出目标值为13.1%,即拟定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由22.0%降至13.1%,降幅为40.4%。

1.6 解析:圈员利用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对采血以及检验过程中导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按80/20法则选定要因:①采血操作不熟练;②采血操作不规范;③子弹头抗凝剂缺失;④标本区小;⑤标本放置时间不足;⑥仪器未系统培训。

1.7 对策拟定:针对要因,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寻求改善对策,并对每一对策按照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来进行评分,按照评分以及对策实施的共性,共拟定三个对策,经上级核准后进行改善实施。见表1

1.8 对策实施:根据拟定的对策逐项实施。(1)下午空闲时安排科员挑拣合格子弹头,用存放真空管的泡沫盒安放标本,以缓解硬件方面的不足。(2)制作新的取报告时间告示牌,并对流程和仪器进行系统培训,用以减少标本放置时间不足的问题,让员工对检验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3)对全科特别是低年资的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的熟练度和规范性。

1.9 效果确认:对2014年7月至8月的门诊血常规进行统计,血小板减少例数80例,其中假性血小板减少例数为8例,发生率为10.0%。

2.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表1 对策拟定评分表

2.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后,我科末梢血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由改善前的22.0%降至改善后的10.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10.0% -22.0%)/(13.1% -22.0%)×100%=134.8%。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 ×100%=(22.0% -10.0%)/22.0% ×100%=54.5%。

表2 改善前后假性血小板发生率的比较

3.讨论

一般认为,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主要是采血不顺利、标本室温下放置时间过短、血小板体积偏大、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和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等[3]。国内外研究表明,品管圈在医院护理、药学等医疗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工作质量[4]。我科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全体圈员不仅在自信心、责任心、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还能够从临床工作的实际出发,由外及内,由点及面的层层剖析,从诸多因素中找到要因,制订长久有效的实施对策,达到降低末梢血假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目的。对医院而言,减少了资源不必要的浪费,从而节约成本。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患矛盾,树立了医院外界形象。对员工而言,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降低了发生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对患者而言,减轻了痛苦,缩短了就诊的时间,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很大的帮助。

[1]邝妙欢,陆霄云,钟义富,等.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4S):121-124.

[2]张幸国主编.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3]鲁家才,李明.血细胞分析时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25(3):284-285.

[4]王惠琴.品质管理中的护理文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3.

猜你喜欢

末梢目标值圈员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ML的迭代学习过程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采用末梢血快速测定血糖值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