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元化体验策略的运用

2015-10-07张小勤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0期
关键词:旋律情境音乐

张小勤

小学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音乐学习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可见,情感是音乐课堂的灵魂。音乐教育只有在对“真、善、美”统一,“知、情、意”统一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中,才能发挥其独一无二的特色鲜明的教育作用,才会实现其真正的艺术价值。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并“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感染和陶冶。作为音乐教师,更要恰当地运用多元化的体验策略,在音乐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

一、用生动形象的情境体验诱发学生情感

有人说“心境是由情境引起的”,因此,多年来,情境教学法一直受到大家的认可。在音乐教学中,努力创设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和气氛,以情动情,能使学生更快地融人音乐中;能使学生用各种丰富的音乐语言,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故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来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意境,并在音乐审美中逐步丰富和发展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苏少版教材第十一册《姑苏风光》一课,我在设计新课的导人环节时,就以一首优美的古筝曲《姑苏风光》配以江南小镇的画面,再加上我的一段富有江南特色的水乡舞蹈表演,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进了清新秀美的江南水乡。可见,教学依托巧妙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在诗情画意般的情境引导下,以境动情,情境交融,美在其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也令其较为准确地感受了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教材中《请你唱个歌吧》,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歌曲,表现了春天来临时小杜鹃鸣叫啼唱的情境。教学这首歌曲,我运用的就是情境创设法。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让学生随着欢快的音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尽情表现春天里各种美景的律动。学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活动创设出了歌曲的情境,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在律动的过程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用多层次的聆听体验丰富学生情感

人的音乐感受能力是在聆听中被唤醒的,是在聆听中产生情感共鸣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用心聆听音乐,让音乐融人心灵,才能触发学生敏锐、细腻的音乐感受,才能让其体验到蕴含于音乐中的艺术美和丰富情感。

再以歌曲《姑苏风光》为例,这是一首极富江南水乡韵味的民歌,歌曲旋律婉转、柔美。学生学唱时,我根据歌曲的特色,设计了五种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听”,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感受作品的美及作品风格,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第一次聆听音乐,我设计的是一段“江南舞蹈”的导人程序,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和舞蹈欣赏中,获得“江南美”的感受。虽是短短的一个片段,却在不经意中把学生带入了江南水乡。

第二次聆听音乐,是在画面的引导中走进江南,感受水乡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美丽风光,这是歌曲的第一遍完整欣赏。

第三次聆听音乐,我则设计了让学生跟着歌曲的旋律做手波浪的律动,体会水乡延绵不断的水波起伏,感受歌曲柔美的风格特点。

第四次聆听音乐,我根据自己的特长,设计了让学生近距离聆听范唱的环节。我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歌声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再次体验到江南水乡民歌的柔美。这次直接聆听歌曲,也深深打动了学生。他们在反复聆听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到了歌曲婉转、柔美的风格特点,为后面学唱歌曲做好了铺垫。

第五次聆听音乐,则是学生在演唱歌曲前,让学生准确感受歌曲演唱时所使用方言的发音吐字。这次聆听是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听词。

在这一系列多层次的聆听中,学生经历了从粗听、细听到精听的过程,不仅熟悉了歌曲的旋律,而且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也步步深入,最终使学生从音乐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了理性的情感共鸣以及审美升华层面,从而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听觉记忆和美好体验。

三、用灵活性的对比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音乐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比较法,能加快学习进度,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学生从聆听音乐中,能感受到作品的丰富多彩和多样的表现手段,诸如不同的旋律、不同的力度、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音色所产生的音乐效果等。

二年级教材中的《小花猫和小老鼠》一课,是一首极具诙谐、幽默风格特点的歌曲,作者用极富特点的音乐旋律和歌词,生动地刻画了小老鼠与小花猫不同的形象特点。附点节奏和四分休止符自始至终贯穿在整首歌中,以表现小老鼠与小花猫的特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几个要素来设计教学环节,从而让学生层层递进地感受到歌曲的主要风格特征,掌握歌曲的主要节奏。教师如果单独讲解附点的音乐知识,二年级的学生不感兴趣。于是我就采取了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深刻领悟附点在这首歌曲中的作用。我出示了两条旋律,让学生进行比较。

①2/4 1 1 5 6 |1 -| 1 1 5 6 |1 -|

②2/4 1. 1 5 6 |1 0| 1. 1 5 6 |1 0 |

我让学生听一听、比一比,哪一条听起来感觉更加轻巧跳跃,更像一只灵活的小老鼠?学生通过比较,很快就说出了正确答案。这里,我就是运用了比较学习法,引出了歌曲中附点节奏这一教学难点。这个方法更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使学生理解附点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又能使低年级学生加深埘这一知识点的印象,为唱好附点节奏这一教学难点做好了铺垫。正所谓“比一比方知个中乾坤,较一较能晓其中百味”,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常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对比方法有题材、体裁、曲式之间的对比,也有同一首作品各乐段之间的对比,还有同一种题材川不同乐器演奏的对比等。学生在学会运用比较这一学习方法后,就会有意识地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应用之,这无疑对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多元化的体验策略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故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要重视并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音乐认知水平的递增、延续提高打好基础,也为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和升华铺下基石。

猜你喜欢

旋律情境音乐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给你的信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音乐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