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程建设入手 培育学校核心价值文化

2015-10-07孙慎会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0期
关键词:校本育人学科

孙慎会

学校文化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体现的价值也不一样,但不管有怎样的形式和价值,学校文化必须有一种价值取向居于核心地位,这就是最能体现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有核心价值文化的学校,走出来的师生应该更有涵养,更有气质。那么,怎样才能培育具有核心价值的学校文化呢?我认为从课程建设人手是最好的方法和途径。

一、课程承载着学校文化的育人价值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学校的育人职能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程教学的状态下得到完美实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不仅是以知识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教育作用。”课程教学如果没有发挥育人功能,它就仅仅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那么,课程如何体现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呢?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课程育人的前提。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如果以平等民主的观念对待学生,以真心相容的态度看待学生,那么就可以形成爱生尊师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和教师交往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教师的人文精神和人格魅力,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间接地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如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昭示着语文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数学学科特有的逻辑系统的学习和思考,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沟通的过程中,把其内在的智慧转化为自身的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力量。思想品德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在提高学生素质、发挥育人功能、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理化生等学科的育人价值在于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最后,在学科活动中灵活地发挥育人功能。各学科在研究性学习中要体现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通过自我认识活动、体验情感活动、感悟自然活动、关注社会活动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课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学校文化的构建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习教材的教学,不仅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而且在实践上也越来越被证明是低效甚至是错误的。只有把课堂教学放到学科课程的大背景下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课堂的实质。一个学科是一个课程体系,教材只是体现这个课程体系的一个方面,但绝不是这个课程的全部。而每一个学科课程都分别承担着不同的教育任务,体现着各自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学校必须对必修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进行重新整合、构建,一体化实施。

一是必修课程校本化。我校以编制导学案为依托,教师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选择不同版小教材,采川删减、合并、改编、补充、拓展等方式,打破学科课程章节界限、章节顺序或学科间壁垒,对学科课程进行了整合,形成了《羊里中学主题单元教学同步配套学案》,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合在一起,使之更符合学生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学校的《主题作文序列化学案》、《英语单元模块教学学案》已在全校得到了推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正足通过对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处理,使学案真正成了适合不同层次学牛学习的文本。教师自身通过教材的整合,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整合教材的能力。

二是拓展课程系列化。我校在抓好必修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积极构建学科拓展课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基本形成了“责任文化”拓展型系列校本课程。该系列课程包括: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主的文史类课程,如《传统文化》、《历史名人》等;以培养学牛科学素养为主的探究类课程,如《物理创新实验》、《生活中的科学》等;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主的德育类课程,如《生命教育课程》、《升旗课程》等。通过拓展课程的实施,丰富了学科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体现了学校“塑造有责任心的灵魂,培养具有良好习惯的现代公民”的培养目标。

三是选修课程特色化。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提出了“本领显现在课堂上,素质体现在礼仪上,个性表现在特长上”的口号,并积极为学生创造发挥特长的空间,我们依托少年宫,建立了文学、艺术、科技、体育等一系列的特色课程供学生选修,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搭建平台。学校尊重每个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开展了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四大节日课程,开设了包括国学、口才、课本剧、文学、陶艺、布艺、舞蹈、乒乓球等16 门选修课程。学校定期举办特色课程展示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文化品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展示交流的平台。

三、课程建设的过程也是师生文化素质的提升过程

一方面,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即通过课程文化使学生获得自我提高。学生在课程文化建设中,不单单是学习多少义化课、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有文化内涵、有教养的人。一所学校课程建没的效果如何,最终是通过学生体现出来的。我校在构建“三课四步”教学模式下的学科个性化课堂的实践中,着力开展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开发了以责任文化为主线的校本课程,将“博、雅、学、思”结合校本实际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注重学科融合和社团活动开发,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责任教育的内涵。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四大节日和少年宫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活动体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另一方面,课程改革的背后所蕴含的理念足让教师来从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一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教师在课程实施中不断地认识、研究和改进自己的学科教学实践和行为,从一个课程的消费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专业素养得到提高,二是教师的文化底蕴得到了提升。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探索规律,创造性地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这样就自觉而富有成效地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反思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在开发实施课程中,积极参与课程、教材、教法研究,使自己成为合作型、研究型,学习型、反思型的教师。

总之,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离开了课程,学校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空中楼阁,只有把学校的核心文化融人到课程中,才会彰显它的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校本育人学科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