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C术治疗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160例报告

2015-10-04陈小菁胡晓晴韦宇峰郑志祥

实用临床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结石

陈小菁,胡晓晴,韦宇峰,郑志祥

(江西中医药大学a.附属医院普外科,南昌 330006;b.护理学院,南昌 330004)

随着腹部彩超、CT、MRI等医疗器械的完善,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所致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比较明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逐渐成为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首选手术方式,但在选择手术时机上仍有较大的差异。原则上,既往没有合并大网膜切除的上腹部手术、排除Mirizzi综合征或左右肝管汇合部结石的急性胆囊炎病例都有LC指征[1]。本文回顾性分析160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所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急诊LC对其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时机的选择。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于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所致急性胆囊炎患者160例,均因突发上腹部疼痛入院。按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将其分为<48h组(n=68)、48~72h组(n=33)和>72h组(n=59)。入选标准:1)有典型的胆绞痛症状,WBC(10~20)×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96%;2)腹部彩超提示颈部结石嵌顿、胆囊肿大,胆囊壁水肿,胆总管不扩张,拟诊断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急性胆囊炎入院;3)入院后行常规检查,排除明显手术禁忌,行急诊手术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过去曾有过上腹部手术病史者。3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炎分类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性别、年龄及胆囊炎分类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完善各项检查和术前准备,同时给予头孢菌素联合甲硝唑抗感染并常规支持治疗等,必要时给予胃肠减压。糖尿病患者常规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含量在理想范围之内,尽早行手术治疗(患者和家属必须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手术方法:3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常规建立气腹,脐下插入腹腔镜,取头高左倾体位,探查腹腔情况,观察胆囊Calot三角区粘连程度,探查胆囊结石嵌顿部位,由剑突下、右侧锁骨中线肋缘下位置穿刺放入手术器械,必要时再于右侧腋前线穿刺帮助暴露。若胆囊张力高,先行胆囊穿刺减压,用分离钳找到结石嵌顿位置,辨认出胆囊管与胆总管走行,轻轻向上推压嵌顿的结石,充分暴露胆囊管走行,依具体情况再拟定下一步手术方案。结石嵌顿无法解剖胆囊三角者,先切开胆囊壶腹,取出结石后再分离胆囊三角,顺逆结合切除胆囊;若胆囊后壁部分与肝床粘连显著,无法分出组织层次,强行剥离可能损伤肝组织,引起大出血,可切除胆囊大部分组织。残余的胆囊组织的后壁黏膜,给予实施地毯式电灼[2]。渗血、渗液较多及采用胆囊大部切除者常规于Winslow孔附近置橡皮引流管。

1.3 观察项目

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两两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其频数及频率,两两之间差异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有序分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8h组均顺利完成手术,48~72h组1例、>72h组2例行胆囊大部切除。3组患者均无胆管损伤、无手术死亡、无中转病例,均痊愈出院。

2.1 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的比较

<48h组与48~72h组、>72h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表2 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P<0.05与<48h组比较。

组别 n 手术时间t/min术中出血量V/mL住院时间t/d<48h组6863.0±25.2 21.3±5.4 5.2±1.348~72h组 3386.2±16.3* 26.2±6.6* 6.4±2.2*72h组 5992.3±17.0* 31.2±6.3* 6.6±1.8*

2.2 3组术后穿刺口感染和胆漏情况

<48h组创口无红肿、无渗出、无疼痛;48~72h组1例、>72h组2例脐部出现红肿、疼痛、少许脓性渗液流出,给予清创换药后均痊愈。>72h组1例发生胆囊床渗漏,术后持续引流1周好转。

3组术后穿刺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术后穿刺口感染和胆漏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单纯的胆囊结石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因伴发胆囊炎出现上腹部疼痛入院。当胆囊颈部嵌顿结石时,胆囊内压力增高,胆囊肿大,胆囊黏膜充血水肿,如果不能及时缓解梗阻,控制胆囊炎症,胆囊壁全层则受炎症累及,渗出纤维素样或者脓性的液体,病情进一步发展加重,可发展为化脓性的胆囊炎。如胆囊梗阻继续加重,胆囊内压力继续升高,胆囊壁张力增高,胆囊Calot三角区呈现严重充血水肿,组织变得异常脆弱。胆囊供血障碍因胆囊壁血管受到挤压,继而缺血坏疽,最终形成坏疽性胆囊炎[3]。胆囊表面张力高,组织异常脆弱,难以抓持,周围组织炎症水肿,无法清晰辨认“三管一壶腹”,增加了术中胆道损伤的危险。

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仅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还可降低病死率[4]。随着施术者腹腔镜技术不断成熟及经验的不断积累,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已不再是LC的禁忌证,病程发作时间不应作为LC的限制[5]。手术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显露胆囊三角,当胆囊张力大,钳夹困难,无法充分显露Calot三角时,可行胆囊穿刺减压,使胆囊壁松弛利于抓持,用无损伤抓钳抓持胆囊进行牵引,但是应避免反复抓持,以免渗血较多,术野不清。如仍不能清楚显露Calot三角,可逆行胆囊切除,沿胆囊底游离胆囊,可用电钩结合超声刀精细分离,对于胆囊床出血可先用电凝棒止血,再用纱布压迫止血10min左右,如果出血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则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不宜反复烧灼,以免引起误伤[6]。急诊LC治疗急性胆囊炎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是出血和胆管损伤[7]。当胆囊床丧失解剖层次时,不必追求胆囊的完整切除,可选择次全切除胆囊,残余的胆囊黏膜则予地毯式电灼。遇到活动性出血时切忌盲目上钛夹、电凝,施术者务必保持冷静,迅速吸净积血的同时钳夹控制出血,找到出血的血管残端后夹闭,如果出现出血无法控制并且解剖不清的情况应果断中转开腹。

本研究160例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单纯性胆囊炎96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5例,坏疽性胆囊炎19例。其中,<48h组单纯性胆囊炎所占的比例较多,这与患者就诊时间早,完善辅助检查后及时急诊行LC术,解除梗阻有关。本研究患者无胆管损伤,无胆道大出血。<48h组全部顺利完成LC,无穿刺口感染,无胆漏。48~72h组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中1例,穿刺口感染1例,>72h组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2例,穿刺口感染2例,胆漏1例。<48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其他2组,这可能因为<48h组发病时间偏短,胆囊粘连和水肿程度较轻,易于分离有关。

综上所述,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一旦诊断明确,无手术禁忌证者,应尽可能在发病48h内行LC术。这样可以尽早缓解患者痛苦,降低手术难度,还能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

[1]二村雄次.要点与盲点:胆道外科[M].董家鸿,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9-121.

[2]Sikora S S,Kumar A,Saxena R,et al.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can conversion be predicted? [J].World J Surg,1996,19(6):858-860.

[3]Pationo J F,Quintero G A.A symptometic cholelithiasis revisited[J].World J Surg,2008,22(11):1119-1124.

[4]梁东,朱斌,李桂萍,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8例分析[J].人民军医,2012,55(1):49-50.

[5]吕海,戚爱清,周鼎.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的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5):377-387.

[6]袁伟升,陈建锋,刘鹏,等.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38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1):23.

[7]Lau K N,Sindram D,Agee N,et al.Bile duct injury after 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JSLS,2011,14(4):587-591.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囊结石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冰糖葫芦也会引起胃结石!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