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语堂的女性观及其对当下女性的启示

2015-09-16朱翠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李飞林语堂人格

朱翠

今年是林语堂诞辰120周年。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林语堂终其一生关注人的生活与命运,特别是在新文化运动发现“女性”之后,林语堂凭着对女性的尊重和敬爱,把女性人物置放到了人生的前台。深入了解林语堂后,人们会发现林语堂不仅关注女性,而且还有着独特的女性观和女性崇拜情结,在他所创作的一系列的文学作品中,他倾尽才情塑造女性,特别是对于主要人物,他极尽描绘其婀娜多姿的身段、贤良淑德的品行以及独立的人格思想,饱含喜爱敬慕之情。

本文主要从林语堂的“三部曲”——《京华烟云》《朱门》《风声鹤唳》入手,通过具体分析女性人物的优秀品质和独特人格,展现林语堂的女性观和女性崇拜情结,并希望借此为当下社会中的新女性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提供一些启示。

林语堂“三部曲”中的女性展示

林语堂曾说,一个女子应该温良恭俭让,深谙礼仪,举手投足轻柔贤淑,对夫君从而不愚、顺而不谄。在《京华烟云》中,姚木兰便是作者理想中的女子。木兰不仅有着极佳的外表,更为重要的是她有着良好的涵养。作为道家的女儿,她潇洒自由,清新脱俗,经过新式学校的教育,她具有现代意识,认为男女平等,有着独立的人格精神。作为儒家的媳妇,她知书达理,敬重长辈,善待下人,勤劳谦卑,善良热情,因此,受到姚、曾两家人的喜爱。

近乎完美的木兰,生活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她感情专一,追求幸福,但丈夫却偶然喜欢上了一位美术系的女学生。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她并没有采取极端的手段,而是运用她的聪明才智,成功化解了婚姻危机,挽回了丈夫。木兰有着清醒的头脑,她欣赏才华横溢的孔立夫,但在深知两人无果后,她便把这份情谊深埋心底,用真诚善良维护了四个人的幸福生活。

纵观姚木兰的一生,她热情大方,温和善良,勇敢洒脱,她是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女性形象,既有独立的人格思想,又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比于姚木兰与曾荪亚的门当户对,《朱门》中出身于大户人家的杜柔安与记者李飞的门第爱情却饱受摧残。杜柔安是师范学院的女学生,她单纯善良,与“朱门”中的叔父杜芳霖嫌贫爱富不同,她深爱着出身低微的李飞,并为此不惜与叔父闹翻。在得到父亲的认同后,她与李飞约定终身,并怀身孕,但叔父却以她不守妇道为由,逼她放弃巨额财产,出走“朱门”,最终使她颠沛流离。作为一名新式女性,杜柔安有着坚强的人格和毅力,在李飞出事,下落不明的情况下,她怀着身孕,只身来到兰州靠做家庭教师维持生计,并寻找李飞的下落,在艰难险阻中,为了爱情她忍辱负重。最终,无私的付出使她如愿以偿,她拥有了幸福温暖的小家庭。

虽出身于朱门大户人家,杜柔安却没有千金小姐的脾气,她真诚善良,纯真朴实,具有人道主义的情怀。生活面前,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并通过努力,实现了婚姻自主。毫无疑问,杜柔安与李飞的自主婚姻远胜于以封建礼教为基础的中国旧式婚姻,也远高于以金钱维系的资本主义的婚姻关系。

在生活和婚姻道路上走得更为辛苦的要数《风声鹤唳》中的崔梅玲了。她的人生经历了许多的波折和磨难。在懵懂时期,不幸的家庭遭遇让她堕落,靠出卖肉体维持生存,生活的凄苦和不幸迫使她选择了错误的人生道路,她始终没有获得真正的爱情和独立的人格,被封闭在狭小的圈子里,供人取悦。尽管命运给她戴上了枷锁,但她的精神并没有被束缚。为了争取自由与独立,她一次次逃亡,寻找命运和爱情的归宿。

为躲避追捕,她逃到姚家,与有妇之夫博雅一见倾心并坠入爱河,尽管她迈出了追寻爱情的第一步,但她依然没有改变她的依附地位,沉溺于爱情无法自拔,始终处于被牵制状态。在危险来临时,她在老彭的帮助下逃到上海,在战火纷飞的危险环境下,老彭无私宽广的胸怀和善良朴实的真性情打动了崔梅玲,两人的关系逐渐亲密。老彭是虔诚的佛教徒,他用佛教的“普渡众生”和“博爱”观念引导崔梅玲,使她获得了顿悟和新生。在战争的磨难下她坚强不屈,与不幸的命运抗争,帮助无家可归的难民,把佛家普渡众生的大爱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她从最初的堕落人生,最终走向了人生价值的顶峰,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在奉献中实现了自我的价值与人格的独立,并获得了人们的尊重。

林语堂的女性观与女性崇拜情节

林语堂对女性有着独特的喜爱与崇拜之情,在他的一生中,他也深受几位女性的影响,主要有母亲杨顺命,他曾说:“我有一个温柔谦让、天下无双的母亲,她给我的是无限无量恒河沙数的母爱。”此外他还有二姐、钟爱的陈锦端、亲爱的妻子和三个活泼可爱的女儿。这些女性对林语堂的生命有多方面的渗透,她们不同的美德和特点,给林语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语堂则把这些优秀品质寄予到了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身上。

不论是《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朱门》中的杜柔安还是《风声鹤唳》中的崔梅玲,她们都具有姣好的面容和婀娜多姿的身段,更为重要的是她们都是具有真性情的活生生的人。她们有理想有思想,在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她们并没有成为任人摆布的玩偶。姚木兰具有新式女性的生活情趣,她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特征,她向往理想的生活,追求男女平等,于自然山水之间寻找自由的灵魂;杜柔安抛弃门第偏见,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婚姻,她的爱情基于真情实感而非物质钱财。为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她不惜放弃千金小姐的身份,历尽艰辛寻找爱人的下落,并最终获得成功,拥有幸福的婚姻生活;崔梅玲的一生是惊心动魄的,在战火纷飞的时代背景下,她先后经历了放纵的私生活、与博雅及妻子的三角恋情、与博雅及老彭的三角恋情,最终在老彭的引导下,在战争的洗礼下,成长为一名具有无私奉献情怀的时代新女性。

林语堂学贯中西的文化背景,使得他的思想较为复杂,他的女性观也是如此。他理想中的女性,既要符合传统妇德规范的要求,温柔贤惠,善良淳朴,灵巧干练,又要有现代女性独立自主的人格精神。姚木兰、杜柔安和崔梅玲的人生经历和人格特点表现出林语堂对女性所具有的追求美好生活的独立品质、不屈服于命运的百折不挠的抗争意识和无私奉献、独立自主精神的赞美与崇敬,并从中寄予了他独特的女性崇拜意识和特殊情怀。

林语堂女性观对当下女性的启示

如今社会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随之增大,竞争日趋激烈的氛围下,一些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出现了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相比于艰苦付出获得微不足道的回报,一些人更倾向于走低投入、高收益的捷径。不知何时起,小三儿、拜金女、衣着暴露等字眼充斥人们的眼帘,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女性凭借漂亮的外表、完美的身形获取不正当的生活来源,并且这些人毫无羞耻之感,这类现象不禁让人们为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长感到深深的忧虑。

在当今社会,林语堂的女性观并没有过时,对我们仍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们更应具有独立的人格品质,不屈服于物质利益的诱惑,要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付出百倍的努力,也在所不惜。对于曾经选择错误人生道路的人来说,现在改变也不算晚。在崔梅玲的人生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只要知错就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人生依旧可以过得很美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飞林语堂人格
以鸟喻人
林语堂的“半场演讲”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林语堂更衣见老友
林语堂妙论“好丈夫”
回来
Lin Yutang’s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his Translation Thematization
趣味数学游戏
倒霉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