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罗茨瓦夫:这里的圣诞有点欢腾

2015-09-10Angela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洛基秋裤玛利亚

Angela

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我喜欢他的电影中那种悲伤的基调,意味深长的台词,还有银幕上东欧那诗意而肃穆的冬季。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是沉重的,因为他总是无法停止对人类精神、道德和宗教的探索。因此,我对东欧,尤其是波兰的印象便停留在他的《蓝白红三部曲》里那些长镜头拍摄的冷色调,安静,忧伤而若有所思。

我想象中的波兰应该有着灰蒙蒙的天空,光秃秃的枯树,那儿似乎永远是冬天——就像我心目里的法国和意大利永远是夏天一样。我选择了圣诞节去波兰,因为暗自觉得要体会东欧风情就该看看那里的冬季。

但到了波兰才知道,这里的冬天并不是死气沉沉的,更别提圣诞节和新年时分,尤其欢腾。圣诞集市在西方的每个国家基本都能见到,它们一般从平安夜前一周左右开始,或长或短,有的会持续到一月中旬。在这些集市上不仅能品尝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美食,还能买到各种甜点、香料、腊肉、美酒和手工艺品。

位于波兰西南部的弗罗茨瓦夫虽然是波兰的第四大城市,却不如华沙和克拉科夫那么为游人所知。但这里有波兰最大的圣诞集市,坐落在老城历史悠久的教堂和广场周围。相较于克拉科夫,弗罗茨瓦夫或许没有那么多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但这里有种温馨平静的气氛,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

加拿大姑娘也要穿秋裤

波兰纬度高,冬季天黑得早。我们到达的时候是下午四点,已经不见了阳光,从机场大巴一出来我就受到刺骨寒风的一记当头棒喝。在大马路上拖着箱子走了不到五分钟,我就已经感到双腿发麻,同行的加拿大姑娘玛利亚也开始面露乌青之色。

我自个儿偷着乐了,她应该是没有穿秋裤吧。小时候听说北美人民冬季不穿秋裤,我很是怀疑,直到出了国才发现身边的老外朋友还真都没穿过秋裤。那时还在心里痛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导致国人体质衰弱,遗留下个欠佳的基因。后来在瑞典住了几个月才知道,这里的冬季室内温暖如春,室外气温也不像中国东北那么严寒,大多数时候并没觉得太冷。

我俩加快步伐奔向旅馆,不多时便到了。还没进门我就被这家青年旅馆古色古香的外形給吸引住了,仿佛是中世纪古堡,推开巨大的铁门,能看到室内雅致地摆放着木质家具,复古风格的烛台,雕花的壁柜。我们的卧室里有一面木雕花框的镜子,其精致程度让我简直不敢触碰,恐弄坏了古玩要卖身相赎。脚下的木地板咯吱作响,恍惚回到古代欧洲。

安顿下来,我和玛利亚第一件事就是迅速翻出秋裤和毛衣。玛利亚老老实实地在牛仔裤里穿上秋裤,我自己则在套上雪地靴前穿了两双毛绒厚袜子。由于穿得太多,我觉得自己动作也变得有些迟钝,尤其是再裹上从瑞典二手市场买回来的北欧防护版羽绒服,整个人就如笨熊一般,挪动都甚为困难。但出门在外最不愿发生的就是生病,因此我也顾不得形象——保暖重要。

寒风中来一杯烫热的红酒

欧洲的城市大多历史悠久,因此也形成了特殊的城市布局——老城和新城,这样的规划可以保证城市新区的开发和现代化城市建设,又不会破坏历史古迹和老城的传统风味。圣诞市场往往就是露天而设,从老城中心的广场向各主街道延伸开来。

作为一个内地人,我从未真正体验过圣诞节,但是头脑中有各种美好图像。想象中的圣诞节应该飘着大雪,有彩灯闪烁的圣诞树,家家户户都点起火炉温暖地围坐在桌边吃烤火鸡。

在瑞典留学的第一年同宿舍的国际学生组织了一次圣诞晚餐,大家都拿出当家本事做了丰盛的一大桌菜,我们还为彼此准备了神秘的圣诞礼物。我对烹饪的爱好人人皆知,却由于不会用烤箱常常将厨房弄得一团糟,因此泰国同学送我一个巨大的卡通烤箱手套,交换礼物的时候她说她记得我总被烤箱烫伤,下次做披萨要记得戴上。

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圣诞节是怎样的温馨美好,除了节日庆祝本身的快乐,更大的幸福感来自为朋友和家人挑选礼物,以及收到礼物和祝福时的惊喜。

弗罗茨瓦夫的圣诞夜之景简直就同我的想象如出一辙。离开旅馆的时候外面开始飘起雪花,眼前的世界很快就变得银白一片。远处,灯火辉煌的一片那就是圣诞市场了。从广场中央向四方延伸的街道上都搭起了尖顶的木头小屋,布置在其中的小摊点有的卖手工艺品、有的出售糖果或是小吃。广场周围的餐馆和酒吧有的已经关门,但从门口和窗户上挂着的花环和闪烁的彩灯也能看出店主为迎接圣诞节所做的准备。迎面走来的行人和小木屋里热情兜售的卖主们兴致勃勃,仿佛寒冬和风雪都丝毫不能影响他们迎接新年的热情。

我在寒风中被吹得两颊生疼,于是思忖着在集市上买点什么御寒。一眼就看中了一家铺子里的毛绒帽,有点爱斯基摩风格,垂下两个厚厚的大“耳朵”。我戴上试了一下,店主老奶奶笑得合不拢嘴,直说好看好看。帽子标价25波兰兹罗提,我付给她一张50兹罗提,她笑眯眯地对我说了几句不知是什么,然后拿出3枚10兹罗提硬币放在我手心。哈,这是对我的欣赏吗?

集市上有做成零钱包形状的奶酪小饼、螺旋状的甜面包圈、各种烤香肠、烤肉串……广场中心还有个马戏团形状的圆形小屋,是个酒吧,里面有烫热的红酒,还有樱桃、小红莓等多种水果口味可选。我和玛利亚一人点了一杯热酒,几口下肚顿时感到身体暖和了起来。我们跺着脚互望了一下,开心地笑了。

有谁吃过蓝莓果酱馅儿的饺子

青年旅社推荐吃晚饭的小餐馆比较隐蔽,只在入口竖了个小牌子,但往往是在这样不起眼的小店里你才能吃到正宗便宜的家常菜。

我和玛利亚顺着楼梯走入地下一层的小酒馆,里面播放着蓝调爵士乐。服务员是个美丽的波兰姑娘,笑起来格外亲切温暖。她耐心地给我们一一解释了菜单的内容,并且推荐说,今晚的特色菜是甜菜根热汤和皮洛基,绝对是最地道的波兰圣诞晚餐必选菜肴。我问她,皮洛基是什么?她故作神秘地笑笑,说这是波兰特色,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一会儿菜端上来,先是热汤。我不记得在国内有没有吃过甜菜,但这是欧洲最主要的蔬菜之一,口感有些像萝卜,煮成汤后又嫩又软,最适合冬季。因为是红色,摆在桌上也格外好看。我大口喝了一勺汤,差点把舌头烫到,忍不住吐了吐舌头,笑自己贪吃心急。

服务员走了过来,往桌上郑重地摆上一盘菜,说请慢用。我一看,这不就是咱们中国人吃的饺子么?我出国以前从来不知道除了中国人其他国家人也吃饺子。到了欧洲才发现自己是太井底之蛙了,外国人不但也吃,而且吃法五花八门,新鲜得多。初到欧洲时我就尝试过意大利人的饺子Ravioli,这饺子长得像国内的馄饨,不过是用鸡蛋面做的皮儿包的,馅儿一般是奶酪加菠菜或土豆。我当时大为感慨,正如中国人离不开米饭一样,西方人的餐桌上永远少不了奶酪。

这皮洛基用我的话来说就是波兰饺子,长得可跟咱中国的饺子如出一辙,但不同之处是它的馅儿。我们点的是个拼盘,因此有好几种馅儿:猪肉白菜、奶酪土豆馅,竟然还有蓝莓果酱馅儿。

后来我和玛利亚因为迷恋这波兰饺子的味道,又特地去了市镇上以专做皮洛基闻名的小餐馆。这里的特色是烤饺子——在我看来更像是肉馅烤面包,因为每个皮洛基都有半个拳头大小,面皮烤得焦黄,还没入口就能闻到一股香味。烤饺子的配料是特制的奶油酱,我们点的是奶酪鲜蘑菇酱,味道好得来让我至今回味无穷。

我们就这样悠然地在爵士乐的伴随下品尝着香喷喷的波兰饺子。人类社会的各民族虽然文化各异,语言不通,但在饮食上却有着如此的默契和相似的创造力,真是又有趣又难以置信。

幸福是一种有感染力的存在

吃完晚饭回到青年旅馆,我到前台咨询是否有特别的圣诞庆祝活动。前台的波兰小哥热情地指点我们到市中心的教堂去观看一年一度的圣诞演出。一说起教堂,我顿时油然而生一种肃穆之情,但看完波兰的这个圣诞晚会我才知道,原来宗教仪式可以和传统文化如此有趣地结合。

一到教堂我就吃了一惊,门口出现了一个大牲口棚,里面有几匹马和骡子在大口嚼着干草。我大为不解,问玛利亚这是什么名堂。她忍不住大笑,说这都是道具,因为接下来要表演《圣经》中耶稣诞生的场景。

穿着表演服的牧师们依次走上舞台,我虽然听不懂波兰语,但还是兴致勃勃地看着高大帅气的波兰牧师抱着个婴儿娃娃在台上走来走去,自个儿乐了。《圣经》故事表演完,牧师们开始弹琴唱歌,人群立即兴奋起来。站在我们前方的是几个穿着黑裙的妈妈级修女,她们手拉着手,一会儿左右摇摆,一会儿深情对望,大声地跟着台上的牧师们合唱起来。这些歌曲有教堂中唱诗班演唱的宗教歌曲,也有许多波兰民谣,民谣曲调特别欢快,让人在寒冬中都不禁愉快起来。我们前方的那几个修女阿妈更是越唱越欢,末了兴奋得抱作一团,一边吟唱一边跳起舞来。

天空还在静静地飘着雪花,这一片欢歌笑语的世界,让人感到格外愉悦。我背井离乡为异客,此刻却被街头的节日气氛所感染,仿佛回到了家乡一样。幸福是一种有感染力的存在,那一刻,我和身边的人们一起静静地祷告,用心去感受生活给予的一切幸福,不论宏大还是微妙。这一刻,我只想用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新年的到來。

猜你喜欢

洛基秋裤玛利亚
漫威美剧《洛基》续订第二季
冬天伤了谁,秋裤成诗已是无所谓
玛利亚重现
善待动物朋友
我是六个家庭的孩子
职场隐婚——有人欢喜有人愁
每日一学
秋天来了,秋裤还会远吗?
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