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除了“诗与远方”你还该明白些什么

2015-09-10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苟且独生子女鸡汤

现在有三件事很流行,装文艺、去旅行、晒照片,而这三件事又天生就是连在一起的。

每一个长假短假过后,微博、微信上就是铺天盖地的“诗与远方”,即使不出门,也得找一两张照片来晒晒,假装自己也在路上,否则都不好意思和人说话。

“诗和远方”的话题,因为中年文青高晓松一句特别到位的文艺腔,瞬间烂了大街,也蛊惑了无数的小文青。他们宁肯饿着肚子,也要去装一回文艺;即使不文艺,也要去假装不食人间烟火几天。

这种没完没了的举动,在今年国庆假期终于惹火了一位路见不平的网络写手,刷刷刷地写了一篇同样无比文艺腔的《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诗与远方》,瞬间引爆网络,红翻了天。

他核心的意思不是说不能去远方,而是不该拿着父母的辛苦钱去追求自己心中的“诗与远方”,这简直就是混蛋的行为。

这也的确让有些有此行径的学生党感到羞愧,但更多的人觉得委屈。

其实,那些在享受着诗与远方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就算没有奢靡的生活,至少生活也没有很“苟且”。而那些仍在“苟且”的父母,他们的孩子通常足够懂事,都早早自立,不在路上的时候都在打个工兼个职啥的,实现经济自立。

如今的一代,多是独生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不全是传统的逻辑关系。不懂事的孩子总是有的,我们可以更多地讨论合适的方式,而不用整体地一味批判。

毕竟“诗与远方”是很多人一生都无法放下的一个梦,如果都站在道德的高处去观赏,是不是也会觉得有点冷?

微讨论

@ 悠悠:

你的整个大学都在算计着攒钱,想去远方走走,还做很多的兼职,终于,你如愿以偿,你兴奋地拍照分享,但于看客而言,是炫耀。总有一些人,认为你分享苦难是博取同情,分享快乐是炫耀得瑟,分享生活太枯燥乏味,分享道理是圣母鸡汤。这是你的生活,你过给自己的,他们却以为是演给他们看的。

@ Leon:

爸爸妈妈一年的收入也就2万块吧。可是,每次打电话,爸爸都说:“别老是做兼职,好好学习,多出去玩玩。”我真的特别感谢他们,也很爱他们。现在,我的确和父母一起苟且着,但向往并努力创造出自己的诗和远方,也一定会努力为他们营造诗和远方。

@ 拉菲小优:

如果自己赚钱,自己去,这种莫名其妙的问题还会存在吗?父母在,不远游。难道只是因为父母在,就哪里也不去,天天守着父母就是孝顺了吗?如果是这样,啃老族,是世界上最孝顺的人。

@ 苏绘锦:

如果家里条件的确不足以支持我们去远方,那么除非是自己挣钱出游,否则我不会去;如果家里条件很差,我即便挣到旅费也更愿意把钱拿来做生活费,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倒不是因为道德或圣母,我只是心疼我的爸妈。

@ 色瑞玛:

一想到父母尚在苟且,我的诗和远方就黯淡了。但是,让父母过上梦想的生活,一辈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到。所以,不如让自己先拥有些诗和远方吧,让自己快乐,也能带给父母一些快乐。

@ 王冰:

为什么这个社会的标准永远都是想把每个人打磨得一模一样,而这个社会看人的标准也都是一模一样,丝毫不考虑个体差异。

@ 式微式微胡不归:

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责任和义务。

@ 古越:

所谓天道,就是种因得果。你溺爱小孩,放任他挥霍,他便不把你的血汗钱当钱。教他体谅,他便知晓父母辛劳。教他自强,他便懂得自己挣得想要。教他诗意,他便心怀天地洒脱栖居。什么都不教他,只叫他读书,他便成了舆论批判的对象。

@ 千千:

不要以为独生子女一代做了什么超出父母消费观的事就是不孝了,写这话的人根本不知道独生子女对父母是什么感情——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与我血脉相连,只有你见证了我的成长,爱人甚至子女都无法代替这种感情,对这样的人他们怎么会不珍惜,更不要说是伤害。

@ irenezh:

我曾经在北美吐槽君的微博评论中看过一句话(大意):“美国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关我屁事,关你屁事。”读完深以为然,与君共勉。

@ 貝隆:

我爸在家写诗,我妈去了远方,只有我在学校考试!

@ 胡不喜:

家里条件并不好,但我还是常常利用假期四处走走看看。我发的旅行朋友圈,爸妈还给我点赞。可是看到网络上的批判,我真的觉得很惭愧。其实,我的旅费都是自己在课余时间挣的,但我也疑惑是不是应该把钱用在吃饭和学习上,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我不知道答案,但至少不想用一篇鸡汤文左右了我的选择。

猜你喜欢

苟且独生子女鸡汤
别让苟且 成为习惯
苟且的人生,想想就泪奔
“感谢贫穷”是 毒鸡汤吗
呆雏配忠犬,鸡汤对狗粮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信奉苟且,到了远方还是一样苟且
功成名就的高晓松配谈 “苟且”吗?
鸡汤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