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激励学生,提升教学与班级管理质量

2015-09-10武少飞张玉

考试周刊 2015年60期
关键词:激励人力资源管理

武少飞 张玉

摘 要: 无论是授课期间还是班级管理,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有密切联系,正确的管理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激励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正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本文围绕如何正确合理地在日常a教学与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展开细致讨论。

关键词: 激励 教学 人力资源 管理

激励有激发和鼓励的意思,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保证,实现组织目标。它有自己的特性,以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基点,以需求理论为指导;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不同类型。

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被广泛应用,激励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

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教学与学管工作中,合理运用激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推动班级建设,降低学生管理难度。

一、激励的分类

不同的激励类型对行为过程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所以激励类型的选择是做好激励工作的一项先决条件。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虽然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它们的作用对象是不同的。前者作用于人的生理方面,是对人物质需要的满足,后者作用于人的心理方面,是对人精神需要的满足。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与情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比如期望得到爱、得到尊重、得到认可、得到赞美、得到理解,等等。

2.正激励与负激励

所谓正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组织的需要时,通过奖赏的方式鼓励这种行为,以达到持续和发扬这种行为的目的。所谓负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组织的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抑制这种行为,以达到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的目的。

正激励与负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不同类型,目的都是要对人的行为进行强化,不同之处在于二者的取向相反。正激励起正强化的作用,是对行为的肯定;负激励起负强化的作用,是对行为的否定。

3.内激励与外激励

所谓内激励,是指由内酬引发的、源自于人内心的激励;所谓外激励,是指由外酬引发的、与任务本身无直接关系的激励。内酬是指任务本身的刺激,即在任务进行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它与任务是同步的。追求成长、锻炼自己、获得认可、自我实现、乐在其中等内酬所引发的内激励,会产生一种持久性的作用。外酬是指任务完成之后或在工作场所以外所获得的满足感,它与任务不是同步的。如果一项又脏又累、谁都不愿干的工作有一个人干了,那么可能因为完成这项任务将会得到一定的外酬——奖金及其他额外补贴,一旦外酬消失,他的积极性可能就不存在了。所以,由外酬引发的外激励是难以持久的。

二、学生激励的原则

有效的激励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促进学生管理与自我约束,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科学地了解激励的原则,并在实际教学与管理中进行合理应用。

1.目标结合原则

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要求。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3.引导性原则

外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激励效果。因此,引导性原则是激励过程的内在要求。

4.合理性原则

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激励的措施要适度,要根据所实现目标本身的价值大小确定适当的激励量;其二,奖惩要公平。

5.明确性原则

激励的明确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明确。激励的目的是需要做什么和必须怎么做。其二,公开。特别是处理分配奖金等大量员工关注的问题时,更为重要。其三,直观。实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时都需要直观地表达它们的指标,总结和授予奖励和惩罚的方式。直观性与激励影响的心理效应成正比。

6.时效性原则

要把握激励的时机,“雪中送炭”和“雨后送伞”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激励越及时,越有利于将人们的激情推向高潮,使其创造力连续有效地发挥出来。

7.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正激励,就是对员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所谓负激励,就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正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

8.按需激励原则

激励的起点是满足人的需要,但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主导需要)的措施,其效价才高,其激励强度才大。因此,管理者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不断了解被管理者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三、如何激励学生

作为老师,我们在承认每个学生存在价值的前提下,应当通过尊重、关心、激励,唤醒学生“心中的巨人”,恰如其分地运用好“激励”艺术,不断鞭策学生前进。如何激励学生,发挥高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目标激励

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为他设定一个既可能实现又要求较高的目标,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努力追求美好的前景。这种目标激励的方式,既可采用口头形式,又可采用书面形式。

2.榜样激励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众多教师的经验证明,在学生面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一遍好样子”。

3.参与激励

让学生参与班级工作,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参与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自觉地为班级出点子、想办法,积极主动地完成分配的任务。参与激励要求班主任有高度民主的精神,信任学生,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并能放手让他们去干。

当然,激励的艺术不止这几种,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要对所有学生寄予同样深切的期望,满怀爱心地关注学生成长,时时处处激励他们前进。

猜你喜欢

激励人力资源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