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预设与生成,让音乐课焕发活力

2015-09-10林晓玲

考试周刊 2015年60期
关键词:预设过程课堂教学

林晓玲

教育家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凭借教学机智艺术性地应对。只有充分地“预设”,才能灵活地捕捉、调控“生成”。预设要留有空白,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才能使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扬帆”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的作品中有过这样一段经典的表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因此,我在进行课堂预设的时候,分外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在《过新年》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把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的内容引进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与过年有关的民俗活动及物品,准备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喜欢的过年方式。课上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我预设了问题情境:“中国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你最喜欢怎样过这个节日呢?”由此与孩子们共同生成了“敲起锣打起鼓”、“写对联画年画”、“舞龙灯扭秧歌”、“拜年情境模拟”等主题活动。从教学环境的创造、课堂教学资料的积累,每个活动的进行都让我看到孩子的发展及自己在教学上的成长。这一切无不闪现着友善、合作、真诚的人格魅力,同时很自然地把音乐、美术、形体运动、语言表达、创意想象、人际交往等多元智能,巧妙地融入“过新年”这一主题之中,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年文化的情趣,淡化学科界限,突出综合艺术,营造出艺术氛围,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巧妙引导,为生成“导航”

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场性,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流程,而应独具慧眼,敏锐地捕捉和挖掘有效的不确定因素,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机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资源,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

有一次我在教学《小蜜蜂》时,让学生在学会歌曲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根据乐曲中的蜜蜂形象进行表演。在欢快的歌曲声中,学生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表演起来,喜欢跳舞的学生纷纷展现出优美的舞姿;喜欢画画的学生在纸上指指点点,勾勒出一幅幅春意盎然的春光图;喜欢打击乐的学生用乐器给歌曲伴奏;喜欢唱歌的学生手拿书本当麦克风,在歌声中陶醉;还有些可爱的小蜜蜂成排歇在凳子围成的“花丛”中伴唱。正当我在欣赏学生们精彩的表演时,“轰—轰轰”,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传入大家的耳膜。只见一位男学生扭动腰肢,张牙舞爪地要往花丛中挤,同学们都非常生气,纷纷指责他。我看他的动作挺像狗熊的形象,于是灵机一动,笑着对跳舞组的学生说:“蜜蜂们,原来你们请了狗熊来做客呀,你们还请了哪些小动物呢?”同学们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还有小白兔”,有位大胆点的学生冒出一句。“请得不错,小白兔的舞姿很美,肯定能为蜜蜂音乐会增添光彩的!”我马上鼓励道。“还有布谷鸟,他的歌声最美!”又有学生接道,“有天鹅,它会跳舞!”“小猴会演奏乐器”……顿时,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进来,学生的兴致高涨,有的还操起乐器模拟小动物,结合原先的乐曲进入角色表演中。

由于顺应了学情,改变了教学方案,学生的思维活了,兴趣更浓了,不仅用更丰富的形式表现音乐,而且在相互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师生双方在课堂即兴“写就”一个精彩、灵动、艺术的教案。

三、不拘预设,让生成“远航”

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若预设牵引的痕迹多了,随机生成的亮点就会相应减少。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它不仅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关注生成”,它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义”的教育宗旨,它所倡导的是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新课标理念的一种全新展示。

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过程中,教师只有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做动态生成的“课眼”,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机械预设为动态生成,让课堂教学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课堂生成。如在《大鹿》的教学中,我预设了让学生自己制作道具,自行设计和组织音乐剧表演,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为主持人和策划者,带领小组成员分角色表演,并商量剧中的每个角色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共同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音乐和表情表演最合适,最后小组每人担任角色一次,进行表演,互相评议、取长补短。在表演过程中,有的学生把大灰狼抓不到小兔子气得躺在地上唉声叹气的样子表演得惟妙惟肖,虽然不像专业演员那样技艺高超,但是他们表演得很投入、很认真,积极性特别高。在担当角色、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团结就是力量的教育。表演之后,请学生说一说“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将大灰狼赶跑”,他们都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这堂课,学生在唱一唱→编一编→演一演→议一议的过程中,自主参与,大胆实践,这既是对学习内容的深化过程,又是对学生健康完美人格的塑造过程,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哪来生成的美丽。我们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预设。强调预设,不受预设的束缚,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不仅在预设与生成之中找到新的平衡,而且使生成更精彩,更具活力。

猜你喜欢

预设过程课堂教学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