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山歌在音乐鉴赏课教学中的作用

2015-09-10林鹏岩

考试周刊 2015年60期
关键词:客家山歌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林鹏岩

摘 要: 学校音乐课堂承担着传播和普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任务。客家山歌流传了千百年,保留了很多古语的成分,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应该与时俱进,在原来山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用今天的眼光和时代的特征审视山歌,以此为灵感,把客家风情融和起来,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生活的习惯,使学生具备获取音乐知识及音乐美感体验的能力。

关键词: 客家山歌 音乐鉴赏 教学策略

音乐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特殊性往往表现为“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审美的愉悦是不能依靠灌输的,离开了审美体验,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学习活动。客家山歌是客家民歌中影响最大也最重要,它用客家方言吟唱,既有汉族的风格,又吸取了南方畲表族民歌的优秀成分,自成体系,风格卓特。因此,客家山歌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具有较大作用。

一、客家山歌的特点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从题材内容看,包括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儿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它曲调丰富,主要有号子山歌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旋律非常优美。

二、四句多押平声韵

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如:“郎有心来妹有心,铁杵磨成绣花针;郎系针来妹系线,针行三步线来寻。”这首山歌用比喻词“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离的恋情比作始终不曾分离过的针和线,通俗易懂,形象可见,情真意切,生动传神;“橄榄好食核唔圆,相思唔敢乱开言;哑子食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这首歌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并带双关,用于抒发相思之情,诉说倾慕对方想与之结成一对夫妻但又难于开口,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第一,教师运用客家方言,引导学生高位置朗读歌词,解决方言吐字问题和演唱气息问题,最后以民间口口相传的方式教唱该歌曲。第二,运用对比朗读教学策略,因为客家方言调类较多,且与普通话的对应不整齐,所以调型偏误是常见问题。赣南客家方言区人说普通话出现的调型偏误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阳平的中升调读成低平调或者降调;二是上声调读法往往接近去普通话去声,读成降调;三是由于入声的存在,不少字读得平而短,阴入字尤其低促。客家话在声母与韵母方面颇有特色,声调也与普通话大不相同。了解方言的途径很多,比较朗读法行之有效。(1)正误对比朗读法。在读准声母与韵母的前提下,学生分别用普通话和方言声调朗读词语和短文。这种正误对比朗读,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感觉方音与普通话在声调上的差别,经过老师的引导,进一步总结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对应关系。这样,学生既有生动的感性认识,又有深刻的理性认识。(2)调值对比朗读法。调值对比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纠正调值偏误现象,加速受训者向目的语普通话过渡。这种对比当重点做好高低对比,通过高低调值的对比朗读,用心感觉声带的松紧度与音高变化的关系。客家话里有入声,与普通话比较,入声字的音长明显要短促。教师着重比较它们的音长特征,提示学生在读这类字时要有意识地把音调的时值拉长。

三、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要清晰地提出教学目的和要求,做到言之有物,开题就用客家方言自我介绍这样的形式引入主题,演唱学习的歌曲。从导言引入、教师弹唱、模仿趣味原生态发声、融入歌词朗诵,到最后口口相传地带唱教授歌曲。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如:“郎有心来妹有心,铁杵磨成绣花针;郎系针来妹系线,针行三步线来寻。”这首山歌用比喻词“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离的恋情比作始终不曾分离过的针和线,通俗易懂,形象可见,情真意切,生动传神;“橄榄好食核唔圆,相思唔敢乱开言;哑子食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这首歌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并带双关,用于抒发相思之情,诉说倾慕对方想与之结成一对夫妻但又难于开口,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其次,从教师的问答策略来分析。教师从与客家相关的问题开始发问,一直问到同学们所听闻的客家山歌,抓住课的主题。同时抓准提问的时机,在同学们听完老师的演唱后提问该山歌的特点,学生回答“高亢嘹亮”,教师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借着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形成客家山歌高亢嘹亮特点的原因,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四、音乐鉴赏课的学习策略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启发。如教师在模仿了客家山里人打招呼的声音后,可运用引导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模仿动物的声音、人们在山间劳作的声音等,再结合高位置朗诵歌词的方法开声,引导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找到最自然好听的发声。客家山歌中万事万物都是有感情、有生命的,戒指本来是没有感情的饰物,但它一般又多作“定情信物”,因此,歌中的戒指便成了爱情的见证,表现了男女同结百年之好的炽热恋情。此外,学生的学习不能单一地依靠练习来完成,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唱山歌之后,通过引导学生填写改编歌词、节奏和旋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作,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表演自己的作品。在活动中,教师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主要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协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五、结语

在客家山歌课上,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弘扬民族文化,使学生体验客家山歌的发声方法,初步了解客家山歌的风格和特征。学生从不了解客家山歌,到知晓客家山歌简单的背景知识;从对客家山歌原生态唱法不了解,到初步学习原生态趣味发声。学生获得了发展,在知识与技能上,初步学习了山歌的演唱和发声技巧;在过程与方法中,学生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在态度上,激发了对客家山歌的兴趣;在价值观上,引起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总之,把客家山歌引进课堂教学,是让客家山歌源远流长的最直接的途径,在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对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客家山歌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梅县客家山歌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