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下提升大学生网络消费素养的研究

2015-09-10孙婉晶等

考试周刊 2015年60期
关键词:大学生

孙婉晶等

摘 要: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不断创新发展,网络消费的用户规模大幅扩大。大学生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远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他们以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成为网络消费的中坚力量,因此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素养研究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素养提高的研究帮助大学生明确网络消费误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大学生家庭生活的和谐及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消费素养 网络消费观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速率大幅提升,基于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为载体的新媒体消费方式对传统消费模式产生极大的冲击。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新增学生网民约1209.4万人,占新增网民的38.8%,同时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1亿,较2013年底增加5953万人。由此可见,大学生正式成为网络消费的主力军,而大学生网络消费素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网络消费素养

网络消费素养是针对网络消费的各种现象,具体包括信息辨别能力、批判能力、管理能力和道德素养等。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还没有对网络消费素养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综合网络素养的特点及涵义、消费行为的特征与内涵及众多学者对网络媒介素养的界定探讨得出以上结论。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现存问题

(一)大学生信息辨别能力缺乏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对社会认知不健全,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而与之对应的是我国当前不规范、不严格的网络信息管理,商家为谋取更高的经济利益而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如虚假图片、虚假评论等。消费者在层出不穷的信息中穿梭,对商品的了解仅来源于商家发布的信息。大学生是网络消费中的虚假信息的主要受害者。近年来,网络商家诈骗行为更是花样百出,网络诈骗事件时有发生。

(二)大学生存在不健康的网络消费观念

1.盲目攀比的网络消费观念

网络消费加快了时代潮流的步伐,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而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猎奇心理,追求独一无二,形成盲目攀比这种畸形的网络消费心态,许多大学生盲目购买超出消费能力范围的商品,形成一股不良的校园风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被物奴隶的行列。

2.违法乱纪的网络消费观念

电子商务的兴起不仅为正规商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而且为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地。受消费能力的限制,低廉的假冒伪劣商品受到大学生的热捧。为应对应试教育中的大小考试,甚至出现假证消费、购买试题答案等现象。这些消费不仅使大学生辜负学校、家庭的殷切期望,还助长歪风邪气,扰乱正常的网络消费秩序。

3.重物质轻精神的网络消费观念

以消费满足的层次划分,将大学生网络消费分为生活性网络消费、娱乐性网络消费、学习性网络消费和情感性网络消费。依托网络购物平台而开展的网络付费课堂和书籍购物在现今网络消费中所占比重并不大,大多数大学生将过多的金钱、时间、精力花费在物质消费中,忽视精神消费。

(三)大学生过度推崇网络消费

网络消费产品价格便宜,商家打出各种优惠手段诱导大学生进行多消费、快消费、超前消费。有人提出网络促使消费目的发生改变,从满足实际需要转变成为满足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与传统消费方式相比,网络商品附有的图片大多被过于美化,使部分大学生形成网上买的商品比实体店买的更便宜更好的观念。再者,在网络消费时,大学生依靠店商家单方面的图片展示和语言推销进行商品选择,以买家评价为判断辅助依据,容易被商家展示的信息误导,不能有效辨别真假评价。

(四)大学生价值观不清晰

大学生在网络消费评价时往往会遇到商家“好评返现”等金钱诱惑,做出隐瞒真实的商品质量信息的行为,从而对其他浏览商品信息的消费者产生误导。大学生网络消费的道德素养有待培养,在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方面,大学生缺乏清晰的认识,容易不自觉地做出间接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小部分大学生为了赚取钱财,利用微博、微信、空间等一些平台发表、传播不真实的消费信息,从而对他人乃至亲朋好友产生不利的影响,这是价值观念不清晰、缺乏道德素养的体现。

三、大学生网络消费素养的提升路径

(一)自我提升

1.增强信息辨识能力

大学生需要掌握网络消费信息的分析能力,根据自己的逻辑推理、以往经验等判断网络商家提供的商品图片、质量信息是否属实。增强质疑能力,对商家提供的信息不能盲从,理智地看待商家给出的优惠活动,正品保证,提高警惕。在平台的选择上,可以通过网络查阅信息加深对不同平台的了解,根据各个平台销售产品的特点,针对自身需求进行多样化选择。

2.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网络消费管理能力包括网络消费时间管理、行为管理和对象管理。首先关于网络消费的时间管理,大学生可以在开始浏览前就记录下时间,计划总体用时并且选择购物平台,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时间控制意识。再次关于网络消费的行为管理,大学生应该增强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抵制商家“好评返现”的金钱诱惑,敢于揭露真实信息。最后是关于网络消费的对象管理,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增加有利于提升学习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和丰富生活内容的消费额度。另外,网络消费平台上有一些违法的“假章”、“假证”出售,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有效管理自身抵制违法乱纪的消费。

3.具有批判精神

网络购物备受大学生的推崇,作为网络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大学生要批判地看待网络消费与传统消费,对网络购物不仅要看到其有利部分,更要对其弊端有所了解和防备。肯定其在种类繁多、无空间时间限制和便捷的优势,防范其在虚拟性、不确定性方面的劣势。再次,大学生在网络消费过程中,在参考商品的客户评价时,要用批判的眼光,依据一定的立场、价值标准进行有目的的信息取舍、选择,全面分析,不盲信好评和差评。独立思考是培养批判精神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4.提升道德素养

网络道德素养是时代的产物,因网络应运而生,是大学生对网络消费持有的意识态度、网上消费行为规范、评价选择等构成的价值体系。大学生应该形成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在网络上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自觉遵守网络消费相关的道德规范,这其中涉及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等。这意味着大学生要意识到自己对购买商品的评价信息会影响他人的消费选择,因此要具有网络消费道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升自己的网络消费素养,传播真实信息,同时敢于面对和抵制商家关于虚假评价的请求。

(二)外界引导

在关于网络消费素养的外界引导方面,从三个角度分析。从家庭角度看,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作用,同时严格把关金钱,从源头抓起,促使大学生树立合理、适度、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从学校角度看,学校开展相关教育讲座和校园活动,通过思想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提高网络信息辨识能力和抵制能力。从社会角度看,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网络消费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

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网络消费行为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出网络消费在当下市场经济中有巨大的影响和广阔的前景,大学生网络消费素养的提高迫在眉睫。基于本次研究,针对大学生一些不健康的消费观念,从网络消费素养的信息辨别能力、批判能力、道德素养方面提出建议,希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在消费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应对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素养。

参考文献:

[1]焦阳.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缺失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2011.

[2]李旭蕾.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探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3.

[3]郑丹丹.关于大学生网络消费问题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