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现状折射出的家庭问题之浅析

2015-09-10解玉红冯炘

考试周刊 2015年60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大学生

解玉红 冯炘

摘 要: 本文通过大学校园大学生中存在的现象分析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影响和亲子关系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重点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呼吁为了大学生在大学顺利地完成学业,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的教育重点应该回归家庭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 家庭问题 家庭教育

大学是知识、学术、思想、文化、道德的共同体,大学生是否甘于寂寞做学问,是否甘心守候传统文化思想不被充满诱惑的世界裹挟,是否被捆绑于网络荒废学业是否能为真理站出来说“不”?此类问题向教育提出了挑战。大学是知识创新的场所,大学要培养专业的科学技术人才,更要培养社会的有用之才,学生学会科技知识,更应该学会回报父母、母校乃至社会,需要从灵魂深处培育学生。表象千姿百态,心灵状态才是最重要的。一些家长奔走忙碌于“孩子的前程”而孩子却无动于衷的现象说明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本文浅析了大学生现状旨在突出家庭教育的重要。

一、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影响的双面性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笔者接触的困难家庭学生大多都是自强型的学生,他们刻苦学习,致力于拿奖学金、找好工作改变自身的现状,在这些孩子身上表现的豁达和乐观,不得不让老师感动。国家提供的助学贷款和学校提供的一些勤工俭学经历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合作和分享。陈乔[1]等的调查证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多数能正视自身弱势,渴望改善,体现出积极的追求状态。

学校中富裕的学生,受其家庭环境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产生自大、虚荣、焦躁等不良状况。这些学生长期处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家庭带给他的物质享受,使他们在社交中出手大方,穿着时尚,名牌产品应有尽有。他们在活动中常常刻意地表现自己,在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中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尊严,用财力达到目的。这样的学生折射出家庭唯金钱至上,唯金钱能解决问题的社会心理。长此以往会给周遭学生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要么使学生趋炎附势,要么使学生自暴自弃,要么使学生埋怨父母不能提供良好的环境。会在学校形成一种风,现在流行的“高富帅”、“白富美”淋漓尽致地折射出这些问题。在富裕家庭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禁想到永恒的南丁格尔、戴德生、特蕾莎面对金钱的态度和他们的人生理想,他们在富裕的家庭中学会的是爱与赠予。我们没有办法靠几堂道德课程改变学生血液里流淌的气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需要从孩子出生开始从孩子第一任老师是永恒的老师——父母在时间的刻画下教养。

二、父母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第一位启蒙老师,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那双摇动摇篮的手,是主导世界未来的手”这句话形象地说明母亲在教育中的角色多么重要,家庭教育对社会乃至世界的影响是主导作用,家庭教育承载的是社会乃至世界的未来。大学生在大学里面的所有表象反映出家庭教育状况。学生在家庭中所受的教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全民族素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健康了全身才健康,社会这个整体才能健康发展。美国家庭教育专家,世界著名演说家萨莉·克拉克森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母亲的使命》[2]一书为我们揭开母亲对孩子乃至家庭的影响。萨莉女士用温柔和热情、丰富的知识、传统的信仰和自己的生活实践解释母亲身上承载着怎样的使命?谁是一个母亲生命的中心?母亲该向孩子传递怎样的价值观?……因为母亲与孩子的接触时间最多,母亲的价值观、人生观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在学生身上能看到家长的问题。高校学生千姿百态的景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千姿百态的家庭教育。父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直接影响孩子的价值取向。回归家庭教育,回归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回归“孟母”的家教精神,那时候也许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是“母亲”。

三、亲子关系对大学生独立能力的影响

美国学者鲍姆林德认为家庭教育模式分为四类:溺爱型、专制型、权威型和忽视型。这四种家教模式直接影响亲子关系,也影响当今大学生的独立能力和人格。陈建华等[3]调查发现即使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唯分数至上的家庭教育观依然普遍存在。家长对于孩子课余兴趣、交友,仅29.6%的家长表示支持;59%的家长虽支持,一旦孩子成绩下降时,会让孩子放弃兴趣;5.9%的家长不支持。由调查可知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被成绩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仅追求学习成绩,忽视孩子全面、可持续发展,甚至剥夺孩子自理生活的权利。导致孩子即使上了大学也不会叠被子、不会打扫卫生,面对“大学自由”似脱缰的野马一般,学生缺少最起码的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能力,这些现象呼吁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

四、展望

《大学》提到:大学之道,在亲民,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大学”可谓大人之学,大学的使命在于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同样家庭教育将为这些新人提供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基础,当在被黑暗和世俗笼罩的现实诱惑的时候,大学给学生足够的引导,对正确和真理的选择则靠在家庭教育中形成的良好自我管理能力及内心深处是非之心的判别。探索如何让学生在真理面前站立得住,如何践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将使大学生的生命常新,常新的大学生才能使大学常新,才能使国家和民族常新。大学生种种表象呼吁社会回归家庭教育,呼吁家长在埋头赚钱,认为足够的钱能给孩子更好未来的同时,停下来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关心孩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当家长关系紧张自私的奔走各自生活的时候,请冷静下来看一眼孩子,你的现在就是孩子的未来,请更多地关注孩子对关系和爱的需求,请伸出爱的手给孩子,稳定的家庭是孩子幸福的保障,更是一代一代幸福下去的榜样。大学生的发展关系民族的发展、大学生的未来是家庭的未来,更是国家的未来。建立坚定的家庭信仰(家风),为孩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为大学输送全新的人才,这些全新的人才将以新的面貌探索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将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全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乔,胡小强.重庆师范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现状调查研究[J].价值工程,2014,21:282-283.

[2]萨莉·克拉克森.母亲的使命[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3]陈建华,宁莹莹.90后大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工业大学2012级学生家庭为例[J].黑河学刊,2014,03:85-87+98.

通讯作者:冯炘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