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助力数学课堂增效

2015-09-10陈秀环

考试周刊 2015年60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新课标信息技术

陈秀环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新课改形势下,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呢?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课堂 信息技术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爱迪生说:“注意是知识的门户。”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西谚说:“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虽然教师可以通过纪律或训斥的方式把学生“拴”在教室里,却无法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而教学的关键就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否则,教师只是拥有一腔无用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如教学《七巧板》这课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我出示了很多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用七巧板拼成的图形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些图片漂亮吗?你们想拼出和它们一样或者比它们更漂亮的图形吗?”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了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精神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新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有目的地培养获得的,这是教育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进行整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

如教学《圆的周长》中“圆周率”这个概念时,在学生弄清周长的意义后,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以O为端点,延长出射线l,在射线l上任取一条线段作直径动态地画出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质疑:“在这些圆中,谁的周长最长?”“你猜想圆的周长大小与圆的什么有关?”“能猜出是什么样的关系吗?”“能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来吗?”引导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大小与圆的直径有关。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能很自然地推理得出要研究圆的周长就得研究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得出“圆周率”的概念。

三、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习方法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这些理论是如何获得的。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广大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例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学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一般推导圆面积公式教学到此结束,可教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就此设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推导?”这一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高潮,这时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又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们安排了这样的课堂练习: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了解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了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从中反馈到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某种改进,更是教学观念的一次革命,因为它始终调动着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必将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邹红霞.例谈数学活动中的减负增效[J].学苑教育,2010(24).

[2]陈志懋.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6).

[3]张宪成.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文化的特征[J].华章,2010(33).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新课标信息技术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