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15-09-10王爱华

考试周刊 2015年60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素质教育

王爱华

摘 要: 分项量化教批法即:把每次作文的具体要求分成若干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优、良、一般三个子项,设有不同的分值并设有学生选择目标栏、教师批阅建议栏,以表格形式出现。学生进行作文活动时,按照这个基本构架根据自身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写作目标,教师教批时便根据学生选择的写作目标和完成作文活动的实际情况,将评析结果的分值填在表格相应项目的栏目中,然后根据所得总分评出优劣。通过作文教学的“分项量化教批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关键词: 分项量化教批法 小学作文 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确保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个性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尤其是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如何使之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活动中,我采取了“分项量化教批法”,即:把每次作文的具体要求,大到审题、立意、结构、布局谋篇、内容、语言运用、表达方法,小到过度、照应、文体、书写、卷面等基本素质分成若干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优、良、一般三个子项,并设有不同的分值(总分为100分)和学生选择目标栏、教师批阅建议栏,让学生以表格形式写在正文之前。学生进行作文活动时,按照这个基本构架根据自身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写作目标,教师教批时便根据学生选择的写作目标和完成作文活动的实际情况,将评析结果的分值填在表格相应项目的栏目中,然后根据所得总分评出优劣。

“分项量化教批法”的优点如下:

1.使学生在自身现有作文水平的基础上切实准确地找到了进行作文活动的停靠点,即:学生可以按照不同的生活体验、个性特点、喜怒哀乐、所见所闻所感等情况及作文实际水平灵活定位,选择作文活动的目标。作文时做到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在每一个写作阶段,每一次作文活动中都有明确的目标,真正找到了体现自我价值和自我意识的“坐标”。这样每次作文活动不论对主体而言或个人而言都形成了一个旋转的球形的多棱镜,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观照和涉猎,它的每一个面都闪耀着每一个学生多彩的、潜在的、智慧的光芒和思维的火花。

2.作文教批活动教程,对学生而言既包含了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又具有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性。“分项量化教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拉开距离,使优劣分明。

优生可以向更高层次发展(特殊发展),中等生向优生行列迈进,学困生迎头赶上步入中等生之列,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它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施教,让教师走出在作文教批行为中“丢卒保车”的误区,即:走出教师只注重个别写作上的尖子生,而使大多数作文水平处于中下等的学生遗忘或被应付的误区,充分确立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意识,使每一个学生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使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均等教育”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素养,又达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目的,更避免了对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方面的作文活动中(因教师教学感情配置不当)可能引起的“合理”损害。

3.当写作受挫或取得一定成效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作文活动的发展变化相机调整和适应写作目标,或从单一目标的选择运用调节到多项目标的综合运用,或从多项目标的综合运用调节到单一目标的选择运用。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定向指导,还可以缩短教师对学生不切实际的高质量作文的期待与学生作文的实际能力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双方在作文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经过撞击与磨合后形成一种最融合的感情纽带,达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终极目的,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落到实处。

4.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克服“学困生”惧怕作文、抵制作文、怀疑自己的作文能力等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使每个学生在每次作文活动过程中时刻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哪怕是一点一滴的成功,对学生而言,尤其是“学困生”,都是最大的喜悦和鼓励。

5.在保证作文教批实效性的同时,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的周期性,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同时使教师从常年累月在作文“苦海”里跋涉的困境中解脱。

6.减少了教师在作文教批活动中的主观随意性和不切实际的培育的盲目性,使学生对自己每次作文的得与失一目了然,既肯定了学生作文的每一个优点,又指出了每一处不足,更点明了以后努力的方向。

7.操作性强,有利于教师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层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那么教师再努力也无济于事。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在于心中有话写不出来,一次次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的作文,只能让学生更厌倦写作文。分项量化教批法能让每个学生都在写作中有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8.使学生在作文活动中变被动的应付为主动积极的投入。课堂教学的目的,绝不是要消除学生的差异,而是为了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条件,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在分层教学的实施中,学生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调动原有知识经验,运用思维方式解决不同问题。人人参与了思维,亲身经历了探究新知的过程,真正实现了“不同的人在作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到了不断发展,语文素养明显提高。

9.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与合作。在使用分项量化教批法的过程中,师生间增加了平等对话、真诚合作的机会,师生、生生之间共同探究、相互补充,平等分享学习成果,从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抛出既定的“砖”,而学生交给教师的则是虽带有许多瑕但仍不失为“玉”的作文。对原始的“玉”进行雕琢,使之成为“器”,这个主动权只属于学生本人。因为作文最初模型的构思,设计者是学生,况且作文活动是运用语言进行思维的一种隐形活动,教师任何的加工、修饰都不吻合学生作文原意。“分项量化教批法”则把这个“雕琢”“玉”的权力还给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写作目标和作文情况,找出成功之处和失误之点,进而加工、认识直至完成。

参考文献:

[1]许丽珍.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3(05):10-11.

[2]李小荣.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艺术的探讨[J].南北桥,2013(10).

猜你喜欢

小学作文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思考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