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您的学生会提问吗?

2015-09-10耿丽霞

考试周刊 2015年60期
关键词:功劳蜡烛李白

耿丽霞

传统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满堂问,而学生则不敢问,不会问。如何使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教、学、问的情境,注重提问的方式方法,同时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使其真正会学习,想学习呢?我对此做了以下努力。

一、热情鼓励,提供成功的心理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肯定学生质疑问难的点滴进步,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真诚热情地鼓励,让学生认为我这么做,这么想是对的,在教师的鼓励中体会到强烈的爱,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己的信心。教师的热情鼓励是一种强大的催化剂,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乐于质疑问难。

二、积极评价,给予有效的情绪激励

要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问,首先应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对不敢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他提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绝不批评,而是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思考,让他树立自信;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可以采取同桌讨论及小组合作交流,实在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也应给学生讲明原因。这样教学民主,教学相长,师生互相质疑,共同提高。如在教《墨梅》一课时,学生敢于透过表面提出“王冕仅仅在写梅花吗?他想借梅花表达自己的什么情感”等问题。这样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开启思路。学生的提问独具慧眼,回答更是精彩至极。这样的课堂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使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这就是敢问带来的收益。

三、注重引导,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可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供一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使学生行之有法,善于质疑问难。

⒈提供质疑的示范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模仿老师的行为方式。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有示范作用,因此老师要提高学生问的质量,不仅要告诉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必要时还要做好提“问题”的示范。要蹲下来看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作示范。如我在教《半截蜡烛》一文时,我先提了两个问题做示范:(1)课文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为题?(2)这半截蜡烛中有什么秘密吗?接着我就让学生模仿我的做法,紧扣课文内容,深入思考,力求使学生提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好多学生接着就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文中的主人公有什么品质?最后安全脱险,谁的功劳最大?文中的杰克真的是想生火吗?”老师示范得法,长期训练,学生所提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⒉抓住质疑的时机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的时机很多,有对课题质疑;有对重点词句质疑;有在矛盾处质疑;有的对文中的空白处质疑等。课题犹如文章的眼睛,要启发学生“眼睛”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俗话说:“题好文一半。”经常推敲标题,有利于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经过实践,我认为许多质疑都会放在初读课文前,当然有时也可以放在课文学习。如我在教学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时,学生知道作者“兴尽晚回舟”。这时,我启发学生质疑:“学到这儿,哪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会晚回舟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因为此时已是日暮。”有的说:“因为作者沉醉了不知归路。”学生讨论得热烈,回答得精彩。另外,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往往对课文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是课文教学的重点,如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激活思维,解决问题,定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词时,关键词“不须归”启发学生围绕质疑。学生问:“为什么作者不须归?”“除了因为雨小、景美,还有别的原因吗?”“不须归又能看出作者此时什么心境吗?”……这些问题的提出使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训练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⒊提高质疑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紧扣“疑”字,在“导”字上做文章,切实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如我在教学《赠汪伦》时,就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第一行诗中用了“李白”,而最后一行却用“我”,这是为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学生说:“李白”是别人对他的称呼,这里是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自称。有的学生说:我认为后两句诗用“我”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更显出感情的真挚……我说:大家分析得很正确,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抒情,叙事时李白将自己冷静地置于第三人称,而汪伦的突然出现和特殊的送别方式使李白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转换成“我”是感动之余情到深处的结果。

⒋彰显质疑的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心中的“哈姆雷特”不尽相同,当学生的看法有失偏颇时,老师可婉转地说“这是你的理解”、“你是这样认为的”,努力延迟评价,就更激起学生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热情,闪现智慧的火花。如我在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学生自己提问:最后他们一家三口安全脱险,谁的功劳最大?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妈妈的功劳最大?要不是妈妈的镇定影响了孩子们,孩子们早已吓得露馅了。”此音刚落,立即有一个孩子提出抗议:“我认为是杰克,因为杰克在斗争最后时刻,从容地生火,躲过了敌人的怀疑。”此时又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我认为是杰奎琳,要不是她在烛火即将熄灭的时候,想出了一个绝佳的方法把蜡烛端走,那大家就死定,所以一定是杰奎琳的功劳最大。”大家各执一词,都有道理。这时我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并进行了总结:“其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每一个人的功劳都很大,每一个人身上的那份从容与镇定,机智与爱国都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好好学习他们的品质,在我们以后的人生中遇到任何困难与挫折,都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用机智与镇定去争取成功。”

猜你喜欢

功劳蜡烛李白
也说“功劳”与“苦劳”
浇不灭的蜡烛
谁的功劳大
我的功劳也不小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神奇蜡烛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