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课文细节, 成就自己美文

2015-09-10常娟

考试周刊 2015年60期
关键词:苇叶鸭群美文

常娟

摘 要: 写文章,讲究对偶,讲究辞采,刻画细致,用词新颖。想必这样的文章才能让读者阅读兴趣盎然,可谓情往以赠,兴来如答。作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关注教材中课文的细节,对自己想写的人和事仔细观察,精心琢磨,细致刻画。做到情真意切,真实感人,言之有物。只有掌握了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方法,才能学会在作文中表情达意,成就美文。

一、细节出真情,动之以情

细节是能够体现事物内在联系和实质的微小事物和情节。教材中就有很多实例,如朱自清《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细节刻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穿过铁道,要爬上……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其中“戴、穿、蹒跚、探、穿过、爬、攀、缩、向左微倾、努力”这些动作的细节描写,无不真切地表现了父亲疼爱儿子,为儿子受累费劲不但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高兴的心理。买来橘子,父亲觉得尽到了照顾儿子的责任,儿子在旅途中可以不受干渴之苦,心理因满足而欣慰了。可他不曾想,此时儿子已经二十岁了,看着眼中已然老态的父亲的背影,在全然感觉到这份浓浓的父爱之余,怎能不让儿子流泪,读者又怎能不为之动容,甚至联想到自己的父母?这样的细节是在作者发自真情的基础上所得,实乃字字出彩,句句感人。

刘勰说:“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袁枚亦云:“为情而造文。”细节描写出真情,真情抒写是美文。学生不免有所感悟,我趁机引导:“在座的每一位父母何尝不是为了我们吃尽千辛万苦,仔细想想,你也有过类似体会,你的父母也曾有感动过你的细节吗?如果有,请你回想一下,也试着写出来好吗?”

经过指导,修改,学生写出的内容也很感人。

邱同学是这样描写母亲端午包粽子场景的:“她先洗尽芦苇叶,放进水里浸泡,当苇叶变得平整后,便从水里拿出三张苇叶等距离排齐,左手紧捏三张苇叶一头,右手将苇叶的另一端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卷成圆锥体,这时,左手稳住锥体,右手抓一把糯米,再放一颗事先洗净的大枣,然后再插进一根筷子,轻轻地摇动筷子,使得米中没有空隙,直到把粽子包得紧紧的,鼓鼓的,再用红色线绳一头用牙咬着,另一头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捏着红线绳,有条不紊地、小心翼翼地把粽子一道一道地缠好裹紧,再结成一个活结,不一会儿,一个小巧玲珑的三角粽子就这样包好了。我算了一下,妈妈包一个粽子大约花了40秒,熟练而麻利的动作真令我大开眼界。这不得不算是一种技术活。

最后,妈妈将一个个精巧的粽子轻轻地放入锅里,盖上锅盖,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煮着,橘红的火苗在锅的周围轻舞,融融的红光映着母亲慈祥和蔼的笑容,我真是醉了!”

读了她的作文,同学们都觉得好,我问好在哪里?有的说写出了浓浓的母爱,有的说写出了粽子的可爱,写出了粽香,写出了母亲包粽子的技术高超。总之,细节体现真情,细节促人深思,细节感动读者。我便鼓励更多同学写这样的细节表达自己心中的真情。

二、细节现实景,身临其境

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进行细节描写,再现生活的本真,引领读者走进文章,让读者一同感受你的生活,体会故事中的实景,有身临其境之效呢?要从语文书中寻找办法。

如《孤独之旅》中描写杜小康所处的环境。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的杜小康,已经长大了。芦荡见证了他心理变化的过程。

生活在芦苇荡中的杜小康,除了鸭群相伴,就是那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本来就孤独无比的他更加措手不及了。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这么准确细致的描写,周到入微,这么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让人感受到文章的深层含义,即杜小康孤独得只能和鸭群相伴了,否则哪有闲情观察到如此细腻的境地?

“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团团围住,惟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放回翅膀里”。令人叫绝的人格化的细致描摹,写出了鸭群的懂事,通人性。孤独中相互为伴的情景,以写鸭的孤独衬托人的孤独,读来不由得让人掩面拭泪。仿佛自己就是杜小康,自己也是境中人,还有那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这种身临其境的效果,非如此细节描写而不能表达的。

三、细节成美文,驻足留人

一篇好文章,看了让人流连忘返,驻足不前,正是因为其中的细节描写,让人回味无穷,有余音绕梁之感。企业家说:“不放过细节。无视细节的企业,它的发展必定在粗糙的砾石中停滞。”写作何尝不是?

细节不是“细枝末节”,而是用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我经常在学生面前讲这些道理,有了这些理念,写作过程中,学生就能做有心人,况且教材中俯拾皆是。

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无不通过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他们的言行及心理来表现或突出当时的时代印迹,从而再现历史本真,反映社会进程的轨迹。以警醒后人扬长避短,完善未来。

我就是这样,在每篇课文的讲解、启发、评论、赏析中,不断训练学生。当然,写作中,不可能处处是细节,一篇作文能有一两处的细节描写,足以表现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主题。

有了练笔的习惯。学生每篇文章中都有细节描写,因为只有细节描写,才能创造典型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强化文章主旨,取得画龙点睛之效。

最后还是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话语作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即细节刻画也是建立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的,同样,没有真情实感亦无细节呈现。

写文章不仅要有细节描写,还要有想象,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无定法,写作亦然。殊途同归,成就美文,这才是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

[2]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猜你喜欢

苇叶鸭群美文
裹粽子
美文欣赏
裹粽子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美文阅读
包粽子
包粽子
蛋鸭育成期限制饲喂四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