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姿优雅绅士步伐

2015-09-10张雪经一桐

军事文摘 2015年9期
关键词:白金汉宫卫队皇家

张雪 经一桐

英国是欧洲老牌军事强国,其军事实力在19世纪达到鼎盛,曾建立占世界陆地总面积四分之一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海军舰队曾经称雄世界,也是海上阅兵仪式—观舰式的创立者。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英国历史上曾经举行了多次大规模阅兵。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为庆祝伊丽莎白女王官方生日,都会在伦敦举行盛大阅兵式。

阅兵标志地—海德公园

占地160万平方米的海德公园是英国最大的皇家公园,它历史悠久,1066年以前是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个大庄园。至16世纪上半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将这里作为狩猎场的一部分。18 世纪末,被辟为公园。每年女王生日时,举行鸣放礼炮的仪式就定在海德公园。海德公园紧临白金汉宫西侧,白金汉宫是英国皇家宫殿和女王办公的地方,历史上每逢英国欢庆或是危机时刻,白金汉宫和与其毗邻的海德公园都成为集会场所。英国皇家骑兵队常常选择在海德公园进行阅兵前的演习,许多阅兵也通常以此公园为终点。海德公园既见证了英国王室大婚、庆祝生日阅兵的彩排,也见证了二战胜利阅兵万众欢腾的场景,成为英国阅兵的标志地。

历史上的著名阅兵

庆祝二战胜利阅兵 1946年6月8日,伦敦举行了庆祝二战胜利阅兵。此次阅兵是英国庆祝二战胜利活动的主要环节,邀请了同盟国的多个国家参与。阅兵中,受邀参加阅兵的同盟国国旗及护卫队位于阅兵队伍首位,英国参谋部和盟军最高指挥官组成的方阵打头阵,随后跟进的是经过战火洗礼的装甲机械化方阵,然后是海军方队、空军方队、文职机构方队以及大英帝国各个成员国方队。浩浩荡荡的阅兵队伍从摄政公园出发,经伦敦塔桥来到林荫路再到海德公园。整个伦敦万人空巷,观看了此次大阅兵活动。

49周年后的1995年5月8日,在二战欧洲战场胜利50周年的纪念日上,英国又举行了庆祝二战胜利阅兵。伊丽莎白女王在白金汉宫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发表演讲,尔后乘车驶往海德公园。此次阅兵,与50年前的庆祝二战胜利大阅兵路线相同,不同的是当年的年轻士兵已经成为白发苍苍的二战老兵,他们用整齐划一的队列带领现役的年轻士兵重走阅兵路,为人们带来了一股关于时空的冲击力以及对往日岁月的怀缅。

成为样板的海上阅兵 英国是一个海军强国,对于海上阅兵也极为重视。海上阅兵起源于英国,世界首次海上阅兵是1346年英国爱德华三世对法国海战之前的舰队检阅,1415年亨利五世时期正式将海上阅兵命名为“观舰式”。从爱德华七世之后,英国每位国王登基时都会举行海上阅兵。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海上阅兵是1897年6月25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加冕60周年阅兵。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最为荣光的时代。此次阅兵,各种铁甲舰、巡洋舰、战列舰密密麻麻地排列在海面上,昭示着英国的无敌与辉煌。迄今,英国已经组织了将近50次海上阅兵。

当前,世界各国的海上阅兵均按照英国海上阅兵程序进行,即将海上阅兵分为阅兵式和分列式。举行阅兵式时,受检阅的舰船都有固定的泊位,整齐地排列。检阅舰则搭载本国领导人和海军将领,以及受邀的别国宾客依次检阅列队战舰。分列式又称为“码头校阅式”,受阅舰艇编队以一定顺序从码头的检阅台前通过。

2005年6月,为纪念特拉法加海战200周年,30多个国家的167艘舰船参加了英国主办的海上阅兵。此次海上阅兵,参加国家之众,阅兵舰船之多,均创造了海上阅兵的纪录。

庆祝女王生日阅兵 每年6月,英国都要在伦敦举行庆祝女王生日的阅兵,这项传统由来已久,成为英国军队阅兵的亮丽风景线。阅兵通常是军乐队打头,红衣黑帽的皇家卫队随后跟进,接着是骑着高头大马、身穿锃亮胸铠的骑兵,后面紧跟着各军种单位。整个阅兵中,检阅军旗是中心环节,分列式则有慢步行进与齐步行进两种。首先,按皇家近卫步兵、皇家近卫骑兵和国王军团的顺序,依次接受君主的检阅。然后,皇家步兵军乐队进行慢步和齐步行进,齐步行进即将结束时,一名鼓手出列,击鼓示意第一卫队即军旗护卫队开始行进,至广场中央后,从护旗手手中取得军旗。军乐队此时进行“大旋转”操演,第一卫队护卫本团军旗缓慢通过第六至第二卫队,然后各卫队进行分列式,依次通过检阅台,完成绕阅兵场慢步和齐步各一周的行进操演,皇家近卫骑兵军乐队演奏进行曲。皇家近卫骑兵和国王军团骑马通过检阅台,完成同样的绕场行进操演,军乐队向女王致敬。接着,由君主护卫队开路,皇家近卫步兵断后,在皇家步兵军乐队的伴奏下,女王返回白金汉宫,在宫殿的露台上观看飞行表演。

阅兵特色

英国的阅兵式没有先进的战车,也没有精良的战斗机,只剩下戴着熊皮帽的皇家卫兵和老式青铜加农炮。这很容易将人们带进那个米字旗在硝烟中迎风招展,一排排身着红色制服的步兵在敌人密集的弹雨中从容前行的年代。帝国留下的一整套庄重华丽的阅兵仪式,就好像落日的最后一抹余辉,照耀在英格兰民众的心中,相比其他国家阅兵有其独特之处。

军乐队挺立排头 与其他许多国家不同,英国阅兵走在最前面的是敲打着激昂鼓点的军乐队。究其原因,可能源自在19世纪之前的战场上,军乐队担负传达战场命令、统一行动的任务。参战的各种部队都要在军乐队节奏严谨的鼓点和昂扬的进行曲的引领下,进入战场与敌厮杀。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军乐队总是处于分列式队伍的前列,用来凸显他们在近代战场上的重要作用。这也同样是英联邦各国阅兵的典型特点之一。

红黑交织卫兵形象 英国的阅兵总是沉浸在红与黑的海洋中,红色象征着时代新鲜的血液,黑色则代表着历史厚重的记忆。英国士兵1815年首次获许戴上熊皮帽,是为了庆祝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法国拿破仑卫队,所以它的出现本来就是对英国辉煌的致敬。然而不同于当时法国卫兵戴熊皮帽是为了显得更高、更具威慑力,英国军人只是把它当作礼服的一部分,传承至今。因而直至现今,女王卫队的官兵们仍然是身着英国传统的红绒布军服与黑色长裤,头戴华贵的熊皮帽。

制作一顶一英尺高的熊皮帽,通常需要一头甚至两头黑熊的皮。军官的熊皮帽一般用毛色鲜艳、手感平滑的雌熊皮制成,较低军衔士兵的熊皮帽一般用皮毛较粗糙的公熊皮缝制。这正体现出英国作为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总是擅长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来展现森严的等级制度。熊皮帽经久耐用,有许多都是世代相传,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传家宝”。英国国防部每年都购买大约50顶熊皮帽,平均每年为熊皮帽花费约6万英镑。

固守传统阅兵程序 英国阅兵的环节安排基本上还延续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华丽传统。坚守传统的英国分列式,队列顺序几乎与19世纪军事革命后定下的阅兵礼仪顺序没有差别,军乐队打头,红黑交织的皇家卫队伴随,皇家骑兵队跟进,尔后是参与阅兵的各支部队。与以往相比,如今的阅兵程序仅仅增加了皇家空军、坦克队列和一些特种单位的展示。

英国阅兵的传统影响了世界许多国家,从埃及到远东,无论是金字塔下浩荡行进的贝都因战士,还是德里平原上正步前行的印度大兵,他们的阅兵礼仪在主要的规矩上都没有什么区别。这其中的原因显而易见—他们都继承了英国的军事传统。

彰显风范阅兵文化 每逢女王的诞辰、三军节日、重大纪念日,英国都会用阅兵仪式来追溯那段“太阳永恒照耀国土”的岁月。英国的阅兵式如同嵌入镀银相框中发黄的旧照片,虽有历史的沧桑,依然华贵优雅,彰显着大国风范。

英国的阅兵,就像它的历史一样,藏尽了岁月与文化积淀着的故事。它不再只是单纯地展示国家力量,也不是一味体现核心军事力量。它是对已然式微的帝国盛世的缅怀,是对独特的君主立宪制的致敬,是对古老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它是一种庆祝的仪式,一份怀念的情怀,更是超越了时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不变的国家自信与自强。

责任编辑:葛 妍

猜你喜欢

白金汉宫卫队皇家
皇家游泳池
英国将花3.69亿英镑修缮白金汉宫
最呆萌“检阅”
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